文 | Daisy
入群解压 | 见文末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娃不出所料进入了T2(“可怕的2岁”)预热期,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崩溃打滚脸贴地,不达目的不罢休。
我不得不开始做一件很俗的事—— 看育儿书。
育儿书不管用,育儿方法都是心理作用?
心理作用也是作用!!!
而当我昨天读到“如何面对娃的情绪”时,我首先联想到的不是饼饼用头撞地的美景,而是几年前我被解雇后,一直未解的一个迷。
我在德国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做了不到三个月就被解雇了。
如果这事放到现在,我会看得很开。
让马化腾跟袁隆平种水稻也会被劝退,让马云带货卖口红一样会被炒—— 被解雇不代表你不够好,只是不合适,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但是放在几年前,它对我的打击是巨大的。
当时我的感觉是,花了20多年建立的自信在一瞬间就崩了,好像整个人生都被否定了,觉得前途一片灰暗。
身边的朋友都安慰我,不要紧,没关系,everything's fine。
fine你个头,我一点都不fine。
我的一个前同事打电话给我,听完我的例行哭诉,她叹了口气说:
“Daisy,我知道,你的感受我全知道。上周我也被解雇了,我现在心情跟你一模一样!”
我突然感觉整个人都好了。
我俩无冤无仇,我也不心理扭曲,不会为她的倒霉而幸灾乐祸。
但是,听她这么一讲,我心里一下子就觉得舒服了。而她其实一句安慰我的话都没说,更没有当人生导师为我“指路”。
这到底是为什么???
昨天读育儿书的某一瞬,我豁然开朗,她恰好跟我有相同经历,所以她不光理解我的感受,她还认这些感受。我的一切沮丧、失望、愤怒,她说她全懂
而别人劝我的时候,总是告诉我,没什么的,这不算啥挫折,人生的路还很长,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他们看似在安慰我,实际是在否定我的感受
同理,如何让孩子感受好?
就是接纳他们的感受
接纳正面的感受很容易,但如果想做到接纳负面感受,真的不简单。
每天下午快到饭点的时候,饼饼总会问我要零食吃。
我告诉她,不行,我们马上吃饭了。
于是她就崩溃了。
换成我队友,他会充满爱心地说,饼饼,爸爸跟你讲讲为什么不行啊,你听听是不是这个道理... ... 
还没等他讲出一个字的理,那边已经用头撞地了。
▼ 基本就是这个姿势
我队友这人很有意思,他甚至试过给娃洗脑,饼饼,其实你根本不想吃零食,你中午吃得很饱,现在不可能饿了。
结果,呵呵,你们懂的。
方法一的直截了当否定,方法二的婆婆妈妈说教,都是我们大多数人常用的办法,虽然效果很差,但由于也没啥更好的办法,就先凑合着用了。
方法三的洗脑算是不常见的野路子,我在旁边听了只觉得想笑。这就好像说,平时你吃一碗米饭,今天的毛血旺很下饭,你刚想盛第二碗饭的时候,别人告诉你,你饱了,你不可能想吃第二碗了。
哈?你和我到底谁更知道我自己饱没饱?我的感受需要你来纠正?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后来,我试着用“接纳感受”的新方法对她说:
“饼饼,我知道你想吃零食,零食很好吃,换我我也想吃,但我们马上吃饭了。”
她竟然琢磨片刻后,跑到一边去继续玩了!
这个说法跟方法一比起来,加上了接纳感受的句型“我知道... ... 换我我也... ...”,竟然效果好这么多。
养过娃的人都知道,一两次的成功并不能说明问题。
我后来又试了几次,虽然不能做到100%有效,但十次里面有六七次可以让她平静下来,放弃崩溃的打算—— 这个成功率对于T2的娃来说,已经非常可喜可贺了。
读过一些育儿书后,我发现很多方法看似高大上,其实都是人之常情
比如这个“接纳感受”的方法,如果把自己带入进娃的角色,原理就非常好理解了。
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输赢心比较重,一次考试失利就掉眼泪,我妈会跟我说,有啥好哭的啊,这算啥挫折啊,下次好好考不就行了吗。
现在我回想起来,知道她当时是想给我打气,但那时沉浸在悲伤里的我觉得,我都那么难过了,她竟然说得那么轻松,她根本不在意我的感受。
我其实很想听到一句,你那么努力,但这次还是没考好,确实挺让人郁闷的,换谁都高兴不起来。
再比如我生娃之前,在网上看了很多大出血的例子,又听说个别无痛针没效果的例子。我很怕疼,一想起来就紧张,特别害怕分娩的到来。
我队友经常这么安慰我,不怕不怕,没事的,这么多人都生了,你肯定也行,我相信你。
我因此就不怕了吗?
当然没有!
他不仅没有安慰到我,还起了反作用,你懂个屁啊,生孩子的人不是你,你当然不知道我有多怕。
我其实很想听到一句,确实是挺让人怕的,如果换成我估计要吓尿了。然后才是说,咱们想想,什么办法能让你放松一些。
又比如我做金融的时候,有一次同事生病,我被赶鸭子上架跟CFO汇报。我很紧张,担心犯一些低级错误,或者答不上CFO的提问很尴尬,丢部门的脸。
一个同事这么开导我,人就是需要跳出舒适区,挑战自己才能进步啊,人生就是要有磨练,不然... ...
我会听进去吗?
面对喜欢给别人当人生导师的人,我心里只有一句话,你是谁啊?道理谁不懂?我需要你来教?
除非对方真的在我心里够当“人生导师”的资格,其他情况下,我其实只想听到一句,真是不容易,肯定紧张啊,换成我我也紧张。
现在又回到育儿上。
我们的娃呢,他们虽然还小,虽然经常让我们觉得不可理喻,但是他们跟我们是同类啊,人类感受是相通的
如果我们自己在失望、愤怒、沮丧、痛苦、害怕、紧张的时候,都不希望别人否定我们的感受,不希望听“人生导师”瞎BB,只想让别人懂我们,理解我们,承认接纳我们的感受,那为什么要在娃有这些感受时候,去否认、纠正、说教、期待他们听话?
想得太美了吧。
感受就是用来接纳的,尤其是那些不好的感受。
-The End-
欢迎转发朋友圈
支持Daisy搞创作
扫码入群,缓解带孩子狂躁
(添加备注:“粉丝群”+居住地)
作者 | Daisy
不装的育儿博主,稳重的段子手
文笔幽默非主流,不说真话不舒服
扫码关注「天赋一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