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形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走进当地的幼儿园。
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一个在德国的妈妈Daisy。她在公众号上了很多篇在德国幼儿园的见闻集锦叫 “德国幼儿园老师才是育儿大V本人“。
她的文笔幽默轻松,特别善于把育儿干货用风趣的文风娓娓道来,有料有用有意思,用她的话说就是“文风沙雕而内容不沙雕的非主流育儿博主”。希望你们在看得开心的同时又有所收获!
关注公众号天赋一饼」,那里你能看到
  • “活久见”却又发人深省的德国育儿故事
  • 挑玩具的良心建议及避坑指南
  • 低幼绘本共读的实用技巧
  • 亲子互动陪玩游戏创意
  • 幼儿启蒙方法和不焦虑的鸡娃态度
  • 不端不装的自我成长经验分享
天赋一饼 | Daisy
慕尼黑工大金融硕士妈妈
不端不装的非主流育儿博主
讲身边最真实的德国育儿故事
写让人读着不累的海外育儿理念
扫码关注「天赋一饼」
大家好,Daisy承诺的不定期连续剧德国幼儿园老师才是育儿大V本人》又双叒叕来了,今天播出13-14集。
前情回顾
哇塞,在大家的监督下,不知不觉就写这么多集了。我现在就等着被李安李导演、张艺谋张导演、冯小刚冯导演发现,把我这些剧情整理整理,拍个电影出来。
13.“他不是聪明。”
看过前几集的老铁们都知道,我在我娃的幼儿园(0-3岁混班)卧底了一段时间。
第一天我就发现,不管你承不承认,孩子们的禀赋就是参差不齐。
有些孩子2岁半了,还在含含糊糊蹦单词,有些孩子不到2岁,就开始说主谓宾结构的短句了。
这都没啥,孩子各有各的发展时刻表,太正常了。
但是,有个男孩表现特别突出
吃早饭时,其他娃都只顾着伸手向老师要吃的,唯独那男孩,边吃边跟老师K说,昨天,我跟我妈做了件好玩的事。
他开始描述,他妈如何把一堆橙子剥皮,切块,去籽,扔进一个机器,按了一下按钮,轰轰轰轰轰轰几声,橙子就变果汁了!
这还没完,他还要让K猜猜,这个机器叫啥名?
K一开始假装猜不中,猜了几个后问他,难道是榨汁机?
男孩说,终于猜对了,你知道榨汁机是怎么让橙子变成果汁的吗?
K说,我不知道呢,你妈有没有告诉你?
男孩说,她倒没告诉我,但是我看到榨汁机里面有几个片(刀片),转得飞快!
我不敢相信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不仅可以凭记忆详细还原整个榨汁过程,还能通过观察猜测榨汁机的工作原理。
正当我沉浸在目瞪口呆中无法自拔,我的思绪被一声尖叫打断,我娃跟另一个女孩抢娃娃,两人谁也不让谁,双双崩溃。
我叹了口气。
接着,我又目睹那个男孩积木、乐高、磁力片齐上阵,搭建起一个完整的有楼有街有汽车的城市场景。
我忍不住跟K夸他说,这孩子太聪明了!
K没有附和我,当着男孩的面对我说:
他不是聪明。
他非常善于观察,才能记住榨汁的过程;
他搭建城市,是通过积累,一点点进步的;
反复练习表达,所以能说这么复杂的句子。”
当时我听到这段话,只觉得K啰嗦死了。
后来我私下问K,你真的不觉得那个男孩天赋异禀?
K说,我当然发现了,我只是不想让他认为,他做到这些靠的是聪明。
我听了K的话,琢磨着她夸人的套路,觉得自己又可以自挂东南枝了。
当我们做了一件牛逼的事,都喜欢跟人分享成功经验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靠的不是运气和天赋,是努力和付出。
而当小孩完成了一件对他们来说不容易的事,他们大多靠的也是反复练习,只是我们可能没注意到他们的努力过程。
没注意到也就算了,还经常喜欢把这一切归功为“聪明”,或是“遗传了我的聪明基因”,无非是想借机鼓励他们,在聪明的道路上继续发展下去。
所以呢,积木搭得好是聪明,拼图玩得好是聪明,奥数学得好是聪明,作文写得好也是聪明。
这样的称赞听多了,孩子可能会产生两种想法:
小孩子也许真的就觉得,我之所以会这些,全靠聪明,跟努力半点关系没有,那我以后还要努力干什么?
大孩子也许会心想,你懂个屁啊,我付出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那些努力被认可的孩子们,当他们遇到挫折,自然会想办法,通过努力改变现状。
而那些认为靠“聪明”完成事情的孩子,当他们受到挫折,心态很可能是:失败是因为我不够聪明,我有什么办法?
这就是夸“努力”和夸“聪明”的区别。
14.“抢回玩具就是进步啊!”
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饼饼回家,园里的稀有动物男老师C跟我交接。
由于已经好几个小时没带娃了,我的母爱指数在此刻通常达到一天里的峰值。
我兴冲冲地问C,我娃今天有啥新鲜事,有啥highlights,全都跟我讲讲,我一点都不想错过。
“我想想啊,真的有!你娃今天有个很大的进步
她当时在玩磁力片,一个小朋友走过来,从她手里把磁力片夺走了!”
此时,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我娃主动跟小朋友分享,有玩具大家一起玩的和谐场景。
“你娃大喊一声meine(“我的”)!上去一把就抢了回来,奋力护住磁力片。”
“就这样?”
“就这样。”
“所以我娃的进步是?”
抢回玩具就是进步啊!
从前她眼睁睁看玩具被夺走,现在她懂得维护自己的物权,当别人夺走她手里的东西,她懂得向对方表明这是我的!还给我!这是太大的进步了。”
听了C的夸点,我脑子里浮现出经常在游乐场听到的另一些声音:
“她小,你让着她点。”
“你要跟人分享,别那么自私。”
“先让姐姐玩会呗,反正你回家有的是机会玩。”
大人这样“无私”,无非是想让对方家长和孩子觉得,我们很有礼貌,我娃很懂事,我教育得还不错。
但你想没想过,一刚建立起“我的”意识的娃,还没充分享受“我的”权利,就被急着要求把“我的”共享出去,他们会是什么感受?
你说,我不教孩子谦让分享,难道要当场唆使孩子把玩具抢回来?和谐社会的面子不要的啊?再说有些家长很熊的,Daisy你这套在国内行不通啊!
我在幼儿园卧底期间,发现老师在处理矛盾时,经常用一个不破坏和谐的万用句型—— 
“你问过ta吗?”
“你问过ta吗,ta愿意跟你一起玩吗?”
“你问过ta吗,ta愿意把玩具让给你玩一会儿吗?”
“你问过ta吗,ta愿意跟你分享吗?”
这个句型不仅适合教自己娃,而且用来教育别人家孩子,也不会觉得过分
比如你带娃在挖沙子,别的大孩来抢你家娃的铲子,而你娃年龄小,还没学会维护自己的物权,你就可以替娃问对方,这是ta的玩具,你拿走时问过ta吗?ta愿意借你玩一会吗?
一般情况下,对方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要么礼貌询问可不可以,要么直接放下玩具走人,极少遇到说我就是拿了你能把我怎样。
这个问法的妙处是,不给和谐社会的面子抹黑,也不存在“不好意思教育别人孩子“的顾虑,同时又把孩子的矛盾尽量留给孩子自己解决。
双方孩子都会明白,以后我从别人手里拿走东西前,要先问一问物主愿不愿意。
你娃也可以感受到,你站在他这边,你在乎他的感受,不会牺牲他的权利来满足别人。慢慢地,他自然会学你的样子,维护自己物权,根本不需要什么“唆使抢回来”。
今天的“德国幼儿园老师才是育儿大V本人”就播放到这,感谢收看,下期再见。希望看到同系列其他续集可以去「天赋一饼」回复「德国幼儿园」
AI画外音:亲亲,这边建议您追一下这个剧呢!
-The End-
天赋一饼 | Daisy
慕尼黑工大金融硕士妈妈
不端不装的非主流育儿博主
讲身边最真实的德国育儿故事
写让人读着不累的海外育儿理念
扫码关注「天赋一饼」

“其实我除了好笑,也推干货”
更多阅读

从美国幼儿园老师那偷来这招,我的耳朵有救了

我不淡定了,美国的幼升小也太佛系了吧!

“你都中年了怎么还干小孩子的事?”“你都中年了怎么还不干自己想干的事?

这世上有比带孩子呆家更烦人的事吗?有,就是带孩子出门

为什么娃要两个人才能生?答案你一定想不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