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AISY
我在互夸群卧底,看到有小伙伴说,对疫情消息已经“焦虑疲劳”了,“停课不停学”得也快心梗了,港真,我现在最想投资的是自己。
自鸡书单我一直拖着没写,因为总觉得传统的书单形式有点水,不符合我的深刻气质。
我希望它能给你带来的远比一张“单子”多,最好读书之前可以作为内容提领,读完了还能当要点回顾,而不是只当一回拉皮条的。
接下来你将感受到我的真诚。
1
深度工作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在2016年一上架,就冲到美亚职场励志类书籍榜首。
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好像多线程工作已经成了职场生存的必备技能,每天忙得四脚朝天,仍然觉得时间不够用。
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忙碌不等于生产力,更不等于自我成长。
我们大部分的忙碌都是浮浅工作,不是肤浅,是浮浅。
浮浅工作的特点是,它不要求高强度的智力投入,带来的价值有限,并且可以被替代,无论是被机器还是人。
与之相对的是深度工作,它需要你投入更高的脑力,带来高价值的成果,甚至会让你在此过程中突破自我极限。
这本书还剖析了大部分人无法进行深度工作的原因,主要包括最小阻力原则,任务切换涣散,任务混淆涣散,以及传统的“加班=努力=创造价值”的观念偏差。
它还介绍了四种深度工作的模式
,包括节奏模式,双峰模式,禁欲模式,记者模式,并且给不同的群体相应建议,即什么情况下更适合哪种模式。

有了这些方法还不够,这本书还告诉你,人不能等灵感来了才深度工作,而是要通过刻意练习重复和适应这些模式。如设定深度工作地点,规定时间框架,像商人一样设定可以让你燃起欲望的目标,并不吝惜奖励自己。
这本书还提出一个很反认知的观点:减少工作总时长,是自然提高产出的方法。
作者的理由是,我们每天有2小时深度工作已经非常不错,其他时候大部分是进行浮浅工作。减少工作时长,会帮助你尽快进入深度工作,减少浮浅工作的消耗。
2
金字塔原理
这本书的作者芭芭拉·明托是麦肯锡的第一位女咨询顾问,也是大名鼎鼎的金字塔原理的创始人。
芭芭拉·明托在麦肯锡的时候,被公司发现是写作好手,于是被邀请在公司给员工做培训,提升咨询师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不是如何写出优美的句子,如何堆砌华丽词藻,而是如何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
表达能力看似是组织语言的能力,实际上反应的是组织思想的能力,反应了一个人的逻辑能力。
一个逻辑能力不够强的人,有机会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吗?
有,金字塔原理讲的就是这些“套路”。
简单来说,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3-7个分论点,每个论点又应该由3-7个论据支撑。
在表达论点的时候,最重要的“套路”就是结论先行
我之前在《当这一切过去,有人停在原地,有人迭代升级》一文里举过两封实习生邮件的例子,几乎就“结论先行”的教科书式案例。
“结论先行”让人从一开始就能抓住重点,而不是云里雾里猜测你到底要归纳出来一个什么结论。

既然表达能力是在组织思想,那具体怎么组织?
这本书提出了四个组织思想的方法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演绎顺序。

除了最后一个方法需要听者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前三个顺序是非常容易上手的实操方法,几乎可以让你的表达能力立竿见影得到提升。
作者还告诉大家,不是列举了论据论点就叫条理清晰,论据和论据之间应该满足MECE原则,即相互独立且完全穷尽,也就是“不重不漏”。
举个例子,你说你想找个大长腿身材好的对象,这个表达就不符合MECE原则,因为大长腿是身材好的标准之一,它们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
如今,金字塔原理已被视为麦肯锡标准,甚至咨询领域的标准,也就是你们的贺涵男神做的工作。
3
刻意练习
这本书的副标题很诱人,叫做“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它的中心思想是,潜能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天才是可以通过训练铸就的。
有个10000小时定律非常出名,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10000小时的练习成为该领域的大师。

而这本书说,不对,这个结论只在一个条件下成立,那就是练习必须是“刻意练习”

去掉“刻意”二字,再多的练习也可能是瞎忙活。
什么是刻意练习呢?作者说它要满足四个条件,有明确目标,有业内高手给你进行有效反馈,你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练习。
但很多人说,这不现实,我不认识什么业内高手,也请不起牛人做导师。
作者说,即使这样,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通过拆解揣摩高水平案例,研究业内顶尖高手怎么做,来对比改进自己。

我们都会说“坚持就是胜利”,没人说“聪明就是胜利”吧?我们其实内心早已笃定地承认,勤奋比天赋重要。
我们只是懒而已。
4
终身成长
这本书可能不太容易读进去,一是偏理论,二是例子基本都是体育和艺术界大家,距离我们有点远。
但它依然值得啃,看看副标题就知道了: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谁不想成功啊?
你肯定听过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式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最早就是由《终身成长》的作者提出的。
固定型思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不相信我的能力会改变。
固定型思维的人不敢走出舒适区,不敢接受挑战,急于证明当下的自己,害怕被人看到短处,并且特别好面子,喜欢讲排场。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培养。
长型思维的人有大局观,不怕被人看到错误,只要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改进,他们依然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体验。
举个例子,小A和小B同时有机会学习一门新的外语。
小A觉得自己肯定不行,理由是英语都没学好,说明没语言天分,不是那块料子,而且都30岁了才开始,太晚了。
小B觉得特别兴奋,好像马上要打开一个新世界,读书时候英语没学好,方法不得当,这次要在方法上多下功夫,30岁还能学一门新语言,太棒了。
谁学好的几率更大?
有些事还没开始,就已经分出了胜负。
《终身成长》整本书都在讲一件事:固定型思维的人生,是永远干不过成长型思维的人生的。
5
自控力

(电商一般是两册套装,2我没看,不做评价)
人性懒惰,“怎么舒服怎么来”是生而为人的基本素质。
自控?太南了。
而这本书告诉我们,自控力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由大脑生理结构决定的,它是可以通过“套路”来提升的。
这个生理结构就是前额叶,它时刻提醒我们:别冲动。
前额叶主管人的三个意志力,即“我要做”,“我不做”,“我想要”。
“我要做”让你迎难而上,“我不做”让你克制冲动,“我想要”让你把眼光放长远而不图眼前小利。
这三个意志力组成了人的自控系统,它让你深谋远虑,三思后行,满满都是正能量... ...
这个自控系统每天都在跟我们的惰性作斗争,也就是我们小学作文里写的“懒惰小人和勤奋小人又打了一架”。
这本书告诉我们,四种因素会削弱我们的意志力,让懒惰小人胜算变大。
它们分别是:一、身体疲劳;二、由于自我感觉良好而犒劳自己(道德许可);三、由于自我感觉糟糕而破罐子破摔;四、身边的人普遍没有意志力。
针对这四点,这本书又提出了如何让勤奋小人扳回一局的方法。
它们分别是:一、睡眠冥想和呼吸训练;二、把自律的自己当成“正常的自己”而无需为此犒劳(去道德化);三、原谅自己,接纳冲动的自我(恐惧管理);四、优化交际圈,跟有自控力的人做朋友。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出了如何驾驭冲动的方法——当冲动来了,不要刻意控制,而是花时间感受它,观察它,把身体从情绪中抽离。
实验证明,这个听着很玄乎的方法,让冲动减少了37%。
我的自鸡书单不长,只有5本,都是精选,全文没有一句是从网上扒下来的。
最近自鸡文越写越多,快变成励志博主了。
讲真,关注10个励志博主,不如深度读一本书。
自我成长书单是之前一篇文章里留言点赞最高的呼声,现在我拿出十二分真诚写了如果你觉得“好有用”却“好不舍得转发”,以后我就不听你的了,哼。
2020年开得太糟糕了,你有辙吗?
的话,就在这个糟糕的世界里尽量多读书吧。
Daisy的小纸条
昨天开团开得我很郁闷,Child‘s Play绘本绿盒在开团5分钟内全部售罄,现在只有蓝盒了。
不是因为我火,是因为绿盒库存本来就只有小几百,品牌方也彻底断货了。
别难过了,等一有库存我就会马上补团绿盒。
海外读者没法参团,如果你坐标英国美国澳洲,可以从Child‘s Play的官方Bookstore直接网购。
我知道官网价格高,但品牌方真的没法直邮海外... ...
不过!关于海外参团,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感兴趣可以看看今天的二条推送。
晚安。
Daisy
请不吝在看转发,
给我继续写的动力。
正在团
 近期的干货
“磨耳朵”没这个前提,耳朵磨穿了也白搭
挑乐高,体现中年母亲实力的时候到了
乐高玩法 | 一篇点醒所有在家闲疯的有娃家庭
当这一切过去,有人停在原地,有人迭代升级
智商决定下限,情商决定上限,横批你肯定没听过
精选里的精选
(点击词卡查看文章)
德式育儿 不教礼貌 |无聊自 | 不夸聪明 | 随娃便身教为先 | 不教123abc | 大不让小 | 10大受欢迎玩具
玩具选择乐高 | 
桌游入门 | 桌游鸡娃 | 
口欲期
玩具
 | 磁力玩具 | 选玩具原则 开放式玩具 | 娃娃 | 男孩玩娃娃
绘本共读  共读技巧 | 童话三观
收纳整理绘本收纳 | 玩具收纳 | 照片整理
儿童心理
行为界限
 | 
接纳感受
 | 
欺负人
 | 
仪式感
 |
贴标签
 |
积极倾听
STEM启蒙
数学启蒙清单
 | 
德国科学馆
 | 德国数学角
语言启蒙“磨耳朵” |中式发音 | 语言里程碑
养育小事湿疹斗争史 | 智商税除菌皂 | 高热惊厥 | 辅食工具种草 | 辅食工具拔草 | 哄睡 | 吃饭 | w坐
理念解读 皮克勒理念 | 蒙氏幼儿园
择园入园
考察园
 | 
考察老师
 | 
入园适应
 | 
入园年龄
 | 
与老师沟通
 | 
娃被欺负
自我成长
自我投资
 | 
效能管理
 | 
自鸡app
(上)
 | 
自鸡app (下) 
拖延症
亲子游戏
乐高合集
 | 
探索篮子
 | 
感官游戏
 | 
口欲期游戏
我的故事 倒霉孕产往事 | 倒霉生娃往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