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黛西的小纸条
今天小纸条放到前面了,原因是不断有姐妹们问大彩虹,没办法一一回复,借开头说一声。
真的没有更多库存了,我也不建议你继续刷新捡漏,消耗精力太多,返团时间还没法确定,但今年肯定没戏。
开团的另一款《德国Schmidt六合一桌游》也相当好,如果不是大彩虹,它绝对会放在头条推荐。
为了重新翻译桌游玩法规则,我拍了42个小视频和图片。
助理帮我做动图做得头都秃了,可见我对这款桌游的爱。
黛西
我曾收到一个公号姐妹的特殊留言。
起因是她看到朋友圈里“别人家的书架”,整面墙全是绘本,一年读4000册。
她说,羡慕哭了,恨自己没钱给孩子买这么多书,只能向前夫要。
前夫说,不要跟人比这个,读书不是越多越好,专心和体会乐趣才重要。
很多博主告诉你,阅读关键是一个“量”字,量变引起质变。
于是,为了追求量,我们给娃买绘本就跟不要钱一样。
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样的“量变”都能引起“质变”
俞敏洪读了1000本书,后来有了新东方;
但读完1000本书的人大有人在,而俞敏洪只有一个。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种书之所以可以畅销,是因为它听上去简单粗暴好执行。
不就是叠加时间吗,人人都听得懂,人人都能执行,人人都能传播。
事实上呢?
多少人做了一万小时的饭,也没能从厨子质变成大厨;
多少人码了一万小时的字,也没能从坐家质变成作家。
多少人吃了一万小时的鸡,也没能在电竞界留下姓名。
多少男人谈了一万小时的恋爱,也没有鉴别贱人的能力。
远的不说,你身边那些入职多年的同事,按每天8工作小时双休来算,基本5年就能有一万小时工龄了,你觉得他们都是领域内的专家吗?(拉倒吧!)
那你凭什么认为一万小时的阅读,一定可以给娃带来质变?
单纯的刷量和叠加时间,并不会带来质变,否则质变的门槛也太低了,你质变我质变人人质变,谁来平凡啊?
我当然不是否定积累和努力的重要性。
一万小时定律没错,但必须是刻意练习的一万小时
没有“刻意”,再多的“练习”也是瞎忙活。
学习越舒服,效果越不好——《认知天性》提出的这个观点,我自己都写腻了,你们肯定也听得耳朵生茧了。
反复提及它,是因为它非常触动我,甚至让我觉得,整个学生时代都在反复印证这个观点。
什么是最舒服的学习方式?
听一遍。
我们高中老师有个名言:一听就会,一做就错。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听一遍这种学习方式,实在太舒服了,翘着二郎腿嗑着瓜子就能实现的学习方式,吸收效率当然不敢恭维。
回到亲子共读上,就是你读娃听,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亲子共读不只是读一个气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互动技巧引入更多思考。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diss某读书机,你细品一下,它其实提供的是最低效的学习方式,简直是阻碍这届家长的优秀。
当然了,你也可以反驳我说,亲子共读难道不是我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吗,哪来那么多条条框框?
说得一点没错,如果你和娃都可以享受其中,也未尝不可,读书本来也不一定非带有功利性,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通过亲子共读培养点什么,各取所需。
什么是最“痛苦”的学习方式?
想想我们自己就知道了。
读一篇论文,我们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有头有尾地写一篇论文呢?
读一本书,我们都会觉得心旷神怡,但写一篇读书笔记呢?
听一个讲座,我们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门槛,但让你来做讲座呢?
小学组织去看《地道战》,大家都是活蹦乱跳的,但写《地道战观后感》呢?
对啦,最痛苦的学习方式是:输出,它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回到亲子共读上,无非就是互动提问,鼓励娃复述故事,让他们用文字或画面输出表达对内容的理解
“输出”没那么高门槛,并不是娃非得看图说话完整复述故事才叫“输出”。
0-3岁的输出方式,我之前写得比较多了,可以撸一下这篇旧文
看完别忘回来!!!
2岁半到3岁+的输出方式,就可以开始向“复述”靠拢了。
饼饼2岁半,特别喜欢读情节简单的故事书,经常一本让我读七八九十遍,我会在翻页之前停顿一下,请她预测情节发展,体会人物的感情,探寻因果关系。
为了输出,她没法光听不练,必然会思考,会联系前后文,会调用经验知识,这是高效吸收方式。
人性懒惰,我们这些老油条,自然会刻意避免这种“不舒服”的学习方式。
思考多累啊,所以我们离开学校后,读读啥啥不深,学啥啥不精,也不是没道理的。

很多人喜欢给孩子设定读书目标,1年读完1000册书,每天至少读xx本书,分级读物xx天必须晋一个级。
还是那句话,量变不见得引起质变,有时候,过于注重刷量,反而会陷入自嗨,耽误质变。
除了输出,吸收知识的另一关键是:建立联结
所谓“知识形成闭环”,就是联结给的。
实现联结的途径很多,前提是你要先有重复。
但是,这个重复不是我们高中时背政治在纸上一遍遍抄的持续性机械重复,而是应该加入时间间隔内容间隔
否则,知识只能停留在“短期记忆”层面,无法成为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型
之前我在文中提过,孩子才是天生的学习高手,他们反复让我们读同一本书,就是在脑中联结,与自己碰撞。
把孩子的读书目标过度量化,特别容易陷入追求量上的达标,而忽视质量,输出,重复,联结。
回想下我们上学时,那些题海战术的同学,考试成绩并不见得很好吧?
我们都认为,给孩子买书是一笔不会赔本的买卖,买玩具还有理智,但书可以闭眼撸。
没人反对开卷有益,买书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但也不能忘掉一点,让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的那条路。
近期精选
没有打赏,爱我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