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黛西
我们邻居是对英国年轻夫妇,英国闹脱欧那会儿,他们工作调动搬来法兰克福。
他家有个男娃,比饼饼大不了多少,我们有时候一起玩。
英国的基础教育比德国鸡血,家长也普遍更拼。
英国爸爸说,他最近在给娃读《给宝宝的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 for Babies),物质之间的引力来自于时空的弯曲,你想给饼饼看我借给你,女孩也得鸡STEM。
英国妈妈跟我抱怨,我们上的这个幼儿园啊,不行。
哪里不行?
一年前就听见老师读《晚安工地上的车》,上周去接娃,听见她们还是读《晚安工地上的车》,每天都是那几套玩具和游戏反来复去你们幼儿园也这样吗?是不是应该换一家?
我之前在公号发一些亲子游戏或乐高玩法,有姐妹们说,这个好,可以做成长期专栏持续更新吗?
我有点知难而秃。
虽然跟娃玩游戏会越玩越有灵感,但我家游戏其实都是反反复复玩的,并不会每天都整新玩意出来。
疫情期间我跟队友轮流搬砖带娃,他从书房出来换班第一句话经常是,“你们又在玩xxx啊... … ”
有时候我也是佩服娃,一盆水倒进去扣子捞,弄几个动物搓澡,可以每天玩一小时,一连玩几周。
读绘本也是,不雨露均沾,而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家里有那么十几册书,我再也不想看到了!!!
为了求生,我曾把这些书藏到书橱角落里,很快又被她搜出来甩到我脸上。
我问饼饼,要不我们换一本看?书架上的其他的书其实不是摆设。
不要!
有时我就想,为什么我会觉得反复读一本书无聊,但娃不会?
一边被折磨着,我一边发现了孩子喜欢反复阅读的秘密
饼饼有一阵着迷红火箭的《round and round》(转啊转)一册。
我读这册,就是感情地朗诵句子,然后每页根据画面拓展个1-2句,再多她就不要听了。
“轮子转啊转,风车转啊转,陀螺转啊转... ...”
天啊,转啊转就那么好玩吗?!我实在看不出这一册有什么出彩之处,但让她可以一遍遍遍遍遍听不够。
后来我发现,当我读到差不多第10遍的时候,饼饼的关注点已经在“转啊转”之外了。
比如当我翻开这一页,她会指着画面里的女孩,幽幽地说,她衣服了,然后指着男孩说,他换上衣了,接着又指着坐轮椅的男孩说,他没换。
我:????????
10秒钟后我回过神来,怀疑地往前翻了一页。
果然如她所说,女孩换衣服了,男孩换上衣了,轮椅男孩还是前一页的装束。
这样的细节,只有孩子才会发现。
而我呢,文字说“车轮转啊转”,我就看着车轮,文字说“风车转啊转”,我就盯着风车发呆,被故事的主线拿捏得死死的。
成年人读书,已经习惯了讲究高效,抓大放小,关注重点放弃细节,难怪会觉得反复读一本书无聊。
但娃不同,他们不像我们这么无趣,他们看得到我们视而不见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很多孩子喜欢细节极其丰富的找物书,读一次有一次的新发现,每次打开都像一本新书,当然读不腻。
而我们大人,除了觉得眼晕,就是觉得这书不知所云,不懂孩子在沉迷什么。
你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这种经历,老师说了上半句,故意停顿一下看着你,如果你能接出来下半句,就会觉得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倍儿有信心。
娃读绘本也是这样,但只有当娃反反复复读一本书,ta才能熟知后面的故事情节,跟你抢答。
饼饼很喜欢看《可爱的鼠小弟》,一些她反反复复拉着我读了七八遍的册,我翻页之前都会鼓励她给我剧透。
比如有一页,鼠小弟想拿咬了一口的苹果跟狮子换吉他,我会问她,狮子会不会换呢?我觉得不会这么傻帽吧,肯定没换。
但她从反复阅读中早就知道了答案,一答一个准,甚至会说出鼠小弟下一个又去找谁换东西了。
这样的共读过程让她觉得自信心爆棚,碾压亲妈。
你自己读书也希望流畅不卡壳吧?
如果中间总被生僻字卡住,或者所有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不知道在说什么了,你也很有挫败吧?
娃也一样,尤其在看图复述自主阅读初期,反复阅读让ta们可以更流畅地顺下来整个故事,反复读得次数越多,顺得越好,体验越优,对阅读越有信心。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旧文中提到,刷分级别着急赶着进阶,尽量把同一阶的书反复读,最好能找同阶难度的其他分级来扩充,宁可在同一阶多停留一段时间。
对不起,我刚想在这里插入旧文链接,发现竟然还没写这篇文章,我构思了很久却迟迟未动笔,但意念让我觉得已经写过了!
太可怕了,有空马上填坑。
我之前读过一本书叫《认知天性》。
书中观点说,学习分三步走,一编码,二巩固,三检索。
娃接触到新的绘本和知识,就是编码的过程。
只有让知识和知识之间建立联结,产生碰撞,才能真正被吸收,形成长期经验贮存在脑中,成为你的“心智模型”,随时被调用,否则只是浮于表面的短期记忆。
想要这种联结和碰撞,就更得要求重复阅读了。
我发现,给娃读一本新故事书,娃可能注意力非常集中,静静得听,新鲜感让她的注意力全部在故事本身。
而读那些把我读吐了的书,她整个人思路非常跳脱。
她会把自己代入故事,体会人物的情感,发现书中细节跟生活的关联,甚至活学活用。
她会把里面的某个人物想象成自己,当这个人吃蛋糕了,她喜笑颜开,当这个人被蜜蜂蜇了胳膊,她就捂着胳膊喊疼。
她还会由书中的某个小细节,联想到生活中的过往经历,比如去看医生的场景,发烧时测耳温,吃多了肚子痛,幼儿园老师给讲故事,甚至从一双黑色皮鞋联想到儿医的黑皮鞋。
有时候我会感叹,孩子真的是天生的学习者,探索欲强,不怕出丑,怎么重复都不嫌腻。
相比之下的成年人,好奇心泯灭,爱面子,怕被笑话,一本书翻完一遍就放进书架当摆设了。
难怪成年后的我们,终日奔波,却没什么大长进。
近期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