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NN、CNBC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去年3月12日,FBI公布了一起“最大规模的高校招生骗局”,30多名家长、大学教练和考官被起诉。这起案件不仅
涉及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等世界知名的美国顶尖名校,而且参与作弊的人大多是美国的富人、明星及其子女!
案件的主犯威廉姆⋅辛格,通过他开设的一个名为Key Worldwide Foundation的高校入学咨询教育机构,以“行贿”和“造假”等手段帮助30多名富豪名人的子女获取名校就读资格。其中包括使用PS等软件
伪造运动生涯,把学生包装成体育特长生,以运动员的身份进入高校。

体育带来的“红利”——名校入场券
所谓“红利”指的是高中生可以通过区别于一般学生的方式来申请美国大学,
体育特长生只需要达到更低的学术与语言录取要求就能就读名校
。正因为如此,
中美一些家庭甚至计划钻“体育特长生”的空子,通过一些捷径把子女送到名校读书。
然而,
有些子女对此并不“领情”,甚至对父母挑选的运动项目毫无兴趣可言
;同时,这些
父母同样也承受着压力,一些体育运动每年花费数千美元
,他们掏光家底也要把体育教育进行到底。

人们似乎在教育这条道路上“竞相角逐”,甚至忽略了
体育运动的"初心"
是什么...把子女送到名校的意义是为了什么...

体育教育投资巨大——低收入家庭艰难“入场”
在Harris Poll的调查中,
美国53%的家庭,在孩子每月的体育教育上平均花费100-499美元;还有20%的家庭花费金额在500-999美元。
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近七成的美国家庭对孩子体育教育方面的投资金额巨大。体育教育的市场和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单就体育一方面就需要投资如此巨大金额,甚至需要花钱聘请私人教练、买专业的运动装备。再加之
体育教育是长期投资
,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就算是富裕家庭也得掂量掂量手里的资金,看是否足够给孩子的体育发展铺一条“康庄大道”。

不久前,哈佛大学曾公开了一份调研报告:目前在哈佛就读的2021届学生中,
其中46%的学生,来自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富裕家庭
。而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孩子进入顶尖大学的几率比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高77倍。


虽然只哈佛一所大学的调研数据还不足以说明,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印证了那句
“寒门再难出贵子。”
体育教育变味——学生“带着功利心”学体育
学生报名不同的运动项目,就意味着选择不同“价位”的起跑线。那些学冰球的孩子
父母每年大约花费2,583美元
,是下图评估的21种运动中最昂贵的一项体育运动。



其他昂贵的运动包括滑雪/单板滑雪(2,249美元/年),曲棍球(2,125美元/年),体操(1,580美元/年)和曲棍网球(1,289美元/年)。


最便宜的运动项目包括:田径(191美元/年),橄榄球(268美元/年),滑板(380美元/年),越野(421美元/年)和篮球(427美元/年)。


各项运动每年的平均花费为693美元。
但即便最便宜的运动,很多父母每年的花费也都超过9,000美元。马术、赛艇等没有被列入其中,因为这些小众的“贵族运动”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接触到的。但是有些学生和家长不是为了兴趣爱好,
而就是为了“虚荣心”去报名上课,买昂贵的装备,然后“拍照”在社交软件上挨个晒图。

还有一些孩子确实在好好锻炼,但
目的就单是为了“美国大学的运动奖学金”
。毕竟近几年学费上涨速度惊人,能够凭体育方面的特长拿到奖学金,减轻家庭负担,那么前期的投入也总归是值得的。不过...


美国大学设立运动奖学金的初衷,是为了给予来自低收入家庭,但拥有运动天赋的孩子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学费再涨!额外的体育投资你还负担得起吗?
早先,根据U.S.News排名整理了美国前50所顶尖大学的学费金额,上涨幅度,以及数据分析。
教育投资——单就学费来说,美国读书四年,学费和生活费下来需要200万人民币左右。
如果再加上额外体育的投资,使一些原本富裕家庭也得考虑考虑;对那些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但其实,
这并不会影响学生们对名校的热忱与向往
,因为去一个多元化的氛围学习,不仅是为了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出一个更强大的自己,让自己在批判性思维、领导力等综合能力的都有所提升。如果本身就有体育方面的特长,家境也不是太好,那么就尽力而为吧。

中国体育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体育消费市场日趋增长,超过40%的家庭,每年为孩子体育教育投入的花费在1万元以上。游泳、篮球是近年来最受中国家庭欢迎的运动项目。而马术和冰球属于高端体育项目,从前几年无人问津,再到现在消费市场已经蔓延到了低龄儿童...
美国家庭对体育项目的盲目追求,或多或少影响着大洋彼岸的中国。
在得知“体育特长生”这个梗后,也清楚了这个捷径不仅可以让自己孩子低分录取,还能拿到奖学金。

中国家庭也不甘示弱,几乎和美国如出一辙,
上辅导课、请私人教练、买专业设备...
有些土豪甚至在家中修建运动场地,还有部分父母直接跳过这一步,“另辟蹊径”了...


比如,“最大规模的高校招生骗局”中,
顶着“美国高考状元”光环、自称“普通女孩”的中国学生赵雨思
,也是辛格的客户,她靠着650万美金的贿赂,进入斯坦福大学,案发后,被斯坦福大学开除;此外,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
隋晓宁的儿子通过伪造足球运动员的履历,顺利入学还拿到了25%的奖学金。

这样的家庭为了奖学金、名校录取率,选择“走捷径”让孩子学习体育,甚至因此害了孩子,自己也锒铛入狱,不禁令人唏嘘。


体育教育是件好事,可是一旦让孩子带着功利心参加体育项目,适得其反不说,还可能给孩子蒙上阴影,因此我们应该理智对待:
先考虑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体育项目,再进一步考虑是否值得投资。
疫情期间更多思考
虽然这次疫情给校园体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难,但同时也
暴露出中国孩子的体育技能储备不足,更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运动习惯
。体能锻炼不能只是在学校上体育课才运动,回到家就抛之脑后了。



这次疫情让孩子们受困于家里,大家也逐渐发现运动教育模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把学生们锻炼的时间匀出来,让孩子们有兴趣、自发锻炼
。比如,课间锻炼的好处是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提高注意力、团体运动还可以增进和同学们的感情;假期锻炼的最大好处就是:返校后不会被人一眼看出来“你春节是回家养膘去了”。


疫情期间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转移至线上,家长们为了配合也操碎了心,但一家人的气氛似乎更加融洽了。虽然一些地区已经恢复了校园授课,但学生们回到家还会像往常那样和父母打几个回合的羽毛球、一起做肌肉拉伸运动、一起做互动游戏...


运动其实不是为了“低分录取名校”或“拿到运动员奖学金”,更多的应该是迎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特长发展。
*文章转载自:托福考试网(TOEFL120),经授权转载,诚意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