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科研大匠综合自红星新闻、观察者网
近日,北大、复旦毕业生从事房产中介,32岁硕士做家政,引发热议。
在链家的在线直选经纪人的“双一流高校”栏里,名校毕业生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顶尖名校,硕士、博士也在其列。据悉,其中多位经纪人实现销售超过1亿元,提成非常可观。
据统计,仅京、沪两地就有超过1000名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从事房产中介
01
收入可观:
仅京、沪就有超过1000名名校毕业生从事中介,不乏北大复旦及硕博
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高学历毕业生从事房产中介、甚至家政,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

《2018中国房地产经纪人报告》显示,“接近84%的经纪人学历占比在专科及以下,高中学历的经纪人占比约32%”。而在2019年的数据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者占比达49.6%,说明房产中介里的高学历人群占比正在快速增长。
据链家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在职经纪人约13万名,平均年龄27岁,具有高等学历的经纪人占比达到87.5%,统招本科学历也达到了33.1%。其中,北京链家统招本科学历比例人数已经破万,上海链家统招本科学历比例则高达55%。仅京、沪两地就有超过1000名重点院校的毕业生。
名校毕业、高学历人群批量加入这一行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行业收入不低。房产经纪行业“上不封顶”的收入确实存在,年薪百万常常见诸报端,年薪三四十万比比皆是。

在房产经纪行业中,我爱我家(000560.SZ)被称作“房产中介第一股”。公司2019年报显示,2019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59.23亿元,若按4.78万名员工平均计算,职工人均薪酬也达到了12.38万元
以一手房交易代理为主的世联行(002285.SZ)也有类似情况。公司26598名员工中,大专及以上有20225人,占比已达76%,其中还有硕士及博士394名,可见员工学历结构已经更高。同时,职工人均薪酬为11.33万元,与我爱我家相差无几,人均收入水平也很可观。
这两天,朋友圈热传的,还有一位32岁学历硕士、曾赴海外工作、会两门外语的家政阿姨的简历照片。经媒体采访求证,信息属实。
据澎湃新闻介绍,这名家政阿姨名叫刘双,今年32岁,陕西商洛人,大学时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和硕士读了7年,专业是法语,毕业后进了国内某知名通信公司,去非洲几内亚做客户维护,因为那边的官方语言是法语。
02
选择的权利?
有人因为热爱,有人被淘汰
据红星新闻,毕业于武汉大学,在上海链家做房产经纪的王琛认为,这个行业很公平,也锻炼人,只要自己努力,做多少业绩就能挣多少钱。而且从收入来看,并不亚于许多白领的收入。
据红星资本局了解,各大中介公司每年都会诞生一些高收入神话,年薪百万并不少见。当然这种仍属于“金字塔尖”的人物,占比极低。

房产经纪行业历来两极分化严重,普通从业者收入并不算高,特别是新入行者由于缺乏经验,没有资源,迟迟不能开单,往往年收入只有几万元,更弱的甚至干不了几个月就被迫离职。链家大数据也显示,2019年64%的房产经纪人年收入不到8万元,这也与目前经纪人平均从业时间不足1年有关。链家经纪人稍好,平均从业时间为2年。

但是在房产经纪行业扎根几年后,随着服务水平和资源积累的提升,也会带来收入的显著增长。据今年3月链家发布的《新经纪 新价值——2019年链家经纪人数据报告》显示,目前已有12%的链家经纪人年收入能达到15-30万元,另有6%的经纪人能达到30万元以上。
在上海链家豪宅部工作的李梦文就是其中一位,她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2019年研究生从复旦大学日语系毕业,并非今年的应届生,入行也与“就业难”无关。
据观察者网,李梦文接受采访时介绍,自己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了链家,为此她还放弃了两份工资达到五位数的日企工作。“快毕业时我看了一个日剧《卖房子的女人》,觉得特别酷,恰好也想要做销售,大学时候在各种电影社,希望可以赚赚钱拍拍独立电影之类的。正好朋友推荐我来这里面试,心想可以多一份offer多个选择就来了。”李梦文说道。
据她所知,名校出身的同事大有人在,她在入职前,面试她的经理就告诉她,同个办事处内,还有一位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辈。
入职后,人事根据门店需求将她安排在了豪宅部,虽然暂时发挥不了自己的日语优势,但她对现阶段的工作感到满意。
李梦文告诉观察者网,工作以后,感觉自己的性格变开朗了,各方面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人价值。在豪宅部工作的她,虽然成交量和开单速度比不上普宅部的同事,但也因此结识了一些大客户,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李梦文透露,此前她负责豪宅租赁业务时,成交的月租价格大多集中在2万-3万元人民币,而目前的售卖业务,每套的成交价格相差很大,1000万-8000万不等,更有甚者上亿。客户大多是通过房源展位找到她的,不是奔着学历来的,有些成交完了也不知道她是复旦研究生。
谈起自己刚工作时遇到的困难,李梦文告诉观察者网,刚工作时父母朋友不理解,觉得她从事这份工作委屈了,更希望她去考公务员或者进日企,但现在看到她的工作状况也慢慢支持了。
入职大半年,李梦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现在的工作状态是“996”,节奏很快,虽然有时很累也会受委屈,但更多时候感到的是充实,每成交一单都会带来成就感。
谈起时下因疫情产生的“空中求职季”,李梦文认为,毕业生应该多多尝试,一些先前不了解的行业可能会适合自己发展。
另一位当事人,同在链家工作、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陆小姐(化名)也告诉观察者网,自己不是应届生,2013年本科毕业后就做了房产经纪,与求职困境无关。
由于本科期间学习的是韩语,所以决定发挥优势,在上海韩国街附近负责接待韩国客户。
对于工作的评价,陆小姐表示,可以实现个人价值,提高交际能力,对收入比较满意,但也要承担这一工作带来的忙碌与压力。
03
名校生、高学历的职业争议
本质上还是一种职业观念上的偏见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名校毕业生职业多元化并不是新鲜事。清华博士当中学老师,北大硕士卖米粉、厦大硕士卖卤味……每当有名校毕业生的职业身份与人们的预期不符的时候,总会引起舆论热议。
 陆步轩的“壹号土猪”
正如“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一直备受争议一样。十几年前的“陆步轩现象”引起了社会对就业观念、人才标准、社会分配等众多问题的深刻反思。直到现在,大家依旧在讨论和思考这个问题。
在传统认知观念里,名校毕业,尤其是清华北大毕业,就应该去从事更有含金量,需要高学历、高学识、门槛更高的工作。名校毕业,高学历从事与“身份”不匹配的职业,是一种浪费。
有评论认为,这本质上还是一种职业观念上的偏见。其实,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轻松的。
在现实环境和个人取舍的双重影响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选择,名校毕业生、硕博高学历将会在很多行业里变得稀松平常。
04
高学历从事房产中介不是问题
让更少的人被迫“选择”加入“房地产事业”才更迫切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复旦40岁博士年收入仅8.2万?两会代表建议提高工资待遇和博士资助、补贴,复旦毕业40岁博士年收入仅8.2万元,这不是段子,也不是个例。
因为疫情,为了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国家也是操碎了心,硕博扩招,第二学位扩招都使上了,但硕博就业后的待遇和流失问题,却一直是个大难题。
诚然,博士生毕业后的待遇与很多因素挂钩,比如职业的选择,还有本身的专业等。但纵观大环境,大多数博士生们首选的从业行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多数的专业毕业后的待遇,都和这位复旦博士的年收入差不多,甚至更低,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偏低”。
从中国天眼开10万年薪招科研人才而不得,到中国卫星近几年事故频出(人员流失影响不小),到疾控中心骨干人员大幅流失,有不少人提出,市场经济已经多年,希望政府和科研机构能审视自己的薪酬体系,不求让科研人员一夜致富,至少要让他们的收入能够让他们安心奉献,保住这个最起码的底线。我们要讲情怀,但也不能只讲情怀,对吧?
无论是从事房地产中介或者其他行业,有人是因为热爱、有人因为高薪、这都无可厚非。
前段时间的《后浪》谈到了“选择的权利”,这也是选择的权利。
但作为一个小小小的“后浪”,小编认为,让更少的人特别是科研人员因为无奈选择离开自己的行业,而加入“房地产事业”,是不是才更迫切?
毕竟,应对更多的疫情、科技竞争和人类进步,不能全靠房地产,对吧?
相关阅读:
◈  “五个一”政策,是否可以稍微松动一下?
◈  让留学生"回国上大专"的倪委员,我想给他鼓个掌

倡导理性阅读,扫码关注查看更多内容
投稿:[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