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洛杉矶的伊格。加州已经在疫情尚未控制的前提下要逐渐复工了。最新美国疫情通报:截止美国时间511日,美国确诊1385834人;死亡81795人。下面进入今天的话题。
1.收入 收入
其实说到印度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挥之不去的咖喱味,匪夷所思的交通,还是辨识度极高的印度英语口音,还是当今社会仍旧森严的种姓制度?
你能想到在美国,印度人的平均生存状态要远远高于日本人、菲律宾人还有华人吗?
据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的华人群体,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接近74764美元。此外,日裔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77500美元,再往上你可以找到菲律宾裔——没错,美国的菲律宾人赚的比华人都多——为84620美元。
而在美国的印度裔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为120026美元,平均比华裔要多赚35406美元。
与我们相比,印度人众所周知的一个优势就是英语。在大量技术移民背景下,从来没有来过美国、刚下飞机的一个印度留学生和华人留学生相比,后者大多数会眼巴巴地看着前者自如地与当地美国人“谈笑风生”地打成一片。难道这就是主要原因?
2.语言,语言
语言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先不管性格、文化和表达欲望之类的差异,在西方职场你如果英语都不流畅,即使满腹经纶,说出来也成了思想碎片,没人会在乎。
硅谷中部的一家软件公司的主管David说,在这里“幸存下来”的印度工程师的人数似乎要比中国人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员工的英语常常不够流畅。
“虽然我听说英语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国内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这里的许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场所都说不好,这是不能接受的,也不符合我们的项目步调——没有人想要等你。”
而印度工程师虽然也有很重的“印度口音”,但是口语却十分流畅,而且词汇量通常更高,所以可以和上下级更快地进行交流,因此在20世纪后期为整个硅谷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至于很多人喷“英语算是印度母语之一了,他们就应该比我们说的好" 的论调是软弱的。因为同样做为“工具”而言,如果在计算机上输给了印度你会觉得不甘,为什么在英语上输给了印度人却要给自己找借口呢?
我这时想起一个师兄说的那句:“怎么,英语很难吗?学了那么多年都还不会?”
3.沟通的欲望
“中国人似乎很享受深藏不露的感觉。”一位大数据分析师Anthony Spears评论道。
“一个中国的大学生可以在不太多话的情况下读完四年的课程、拿到全A的成绩并顺利毕业。”Anthony说,“这在美国是无法想象的。”
“优秀的学生应该要不断地和教授进行讨论、谈判甚至质疑,默默地学习并自己成为学业的‘大师’当然很酷,但是这种趋势会损害他们今后的就业机会。”
教育机构WholeRen Group的首席学习官Andrew Chen说:”中国学生通常是优秀的学术研究人员,但是与印度人在西方就业市场竞争时,缺乏沟通能力这个‘软实力’。”
相对于“服从”而言,中国的学校从小就不鼓励互动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技巧。“质疑老师”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离开学校之后便延续了这个习惯,不愿意在自己的“舒适区”之外的环境工作。
另一方面,印度人不仅能和中国人一样证明自己工作的努力,并且具有可以打通公司不同层次结构的沟通技巧,而正是这种技巧,为他们在美国的职场中带来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领导力。
4.领导能力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以中国为代表)东亚文化鼓励谦逊、和谐与稳定。东亚人相对可能不太愿意‘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麻省理工学院的职业发展教授Jackson Lu说。
相比之下,南亚文化鼓励辩论和争论,而“自信沟通”的特质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主流文化所鼓励的一种。
所以在Jackson Lu教授看来,即使一个中国人对眼前的领导位置与一个印度人或者白人产生相同的兴趣,他在美国职场的能力也可能不那么适合。
“自信文化”的差异性始终拉开了中国移民(东亚)和印度移民(南亚)之间的才能差距。在几种不同的调查研究中,中国雇员在“沟通自信”方面的得分较低。
得分项目包括:“面对反对观点大声疾呼”、“表示不同意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及在“观点冲突中立于不败之地”等等。而这些项目在统计学上正是领导能力差距的直接体现。
“根本原因是东亚人的职场沟通方式或习惯,与西方社会对领导阶层的期望不符。”Lu教授说。
当然了,那些印度裔的CEO们都已经五十多岁了——或者接近50岁如谷歌现在的CEO——这意味着他们几十年前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大幅增加至少在过去十几年中发生的事情,所以在“领导力”的竞争层面上,我们也许在数年之后才能看到真正的结果。
5.没有退路
一个优秀的中国留学生一般不会过分纠结是要留美工作还是回国的。他们的答案往往是“哪边的待遇好我就去哪边。”因为国内许多地方的工作环境以及发展空间都不比美国的小——只要你有实力——生活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就算差,也不会太远。
而印度学生就不同了,美国的所有环境(工作、生活、居住、医疗、教育、人文)都比印度国内要好上数倍。无论家境如何,印度的学生既然能到美国来肯定是打定主意不走的。
一个刚出国半年之后“短暂”回国的印度学生这么说:“尽管我之前的25年都是在印度生活的,但是出国仅半年我就已经受不了国内的环境了。”
“公交车售票员在大喊大叫;有人往窗外吐痰;人们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所有人都违反交通规则;交警正在接受贿赂;有人在小路上打架并堵塞了交通;醉汉躺在人行道上,给行人带来了麻烦;而可怜的孩子光着上身在交通灯下面乞讨以维持日常生活。”
“我在美国的时候,每天步行回到住处时都可以在后院喂松鼠和鸭子,两个世界的差距太大,我不会回来了。”
最后,有能力来美国的大多数印度移民,普遍来自印度社会等级制度(种姓)的中高层,而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使用印度人在美国越来越有影响力的社交网络。要知道“关系”在美国也是很重要的,虽说用法和中国略有不同。
再加上普遍较高的教育水平,优异的职业规划如专业人士、工程师、医生、企业高管等等。所以只要能留下了,在美国的印度人最后都有可能取得较大的成功——至少在经济上。
所以这些原因综合下来,造成了印度裔在美国的种种优势,但是随着中国优秀留学生的更新换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感谢大家耐心读完,原创不易,敬请转发支持!
-推荐我们的另一个公众号:这才是日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