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童子耶稣回家乡
作者 | 草梗儿
编辑 | 随手君(微信:suishouchuanfuyinjun)
“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马太福音 2:14-15
以色列北部的山路变得崎岖起来,约瑟牵着毛驴,费力爬上了山坡,搭手向下眺望,拿撒勒就坐落在山下的谷地上。他回头对毛驴背上的马利亚说:“看,我们的家就在那里,看到了吗?”
马利亚撩起面纱,眯起眼睛,向下看了,喃喃说:“我们离开家时,以为只是去到伯利恒报名注册,再给孩儿耶稣行了奉献礼,就回来了。没有想到我们一离开就几年过去了。” 说着眼睛湿润了。
拿撒勒是个山村,自古名不见经传,不过几百来居民。五百年前,被巴比伦掳走的犹大人后裔在波斯王居鲁士年间回归时,大卫后裔的一支为了避人耳目,迁移到了这里,慢慢繁衍成一个山村,人们主要以务农为生。但之后并无出现任何知名人物。
约瑟摇醒了后背上的孩子,对他说:“孩儿耶稣,快看,我们快到家了,看到那个房子了吗?到了家,你就可以好好睡觉休息了。”
几年前,约瑟和马利亚因为大希律王追杀他们的婴孩耶稣,被天使在梦中指示,连夜逃往埃及,并靠着东方博士送的贵重礼物客居在那里。一个月前,约瑟再一次梦到同样的天使对他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回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 
约瑟醒后,把简陋行李收拾了,把妻儿用驴子驮了,按照来路一路逶迤往回走,官道上遇到从以色列来的商旅,打听到大希律刚刚死在了耶利哥,死因是严重的肾病导致的器官腐烂,死前身体都长出了蛆虫。约瑟和马利亚听了,互相对望,并不多加评论,只是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进入犹太境内后,夫妻二人要先经过耶路撒冷一带,打听到罗马皇帝把大希律的地盘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亚基老做了犹太地区的王,而安提帕则做了北部加利利地区的王。约瑟听说亚基老像他的父亲一样心狠手辣,一次就处死了三千人,于是不敢在耶路撒冷一带定居,就一路向北,一路回到了老家拿撒勒,那里归安提帕管辖。
山风吹过,约瑟感到了汗水湿透的内襟沁凉了后背,便把耶稣放在驴子背上,让马利亚揽在怀中,自己牵了驴子,小心沿着山路向山下走去。三人拐过一个山口,突然马利亚惊叫一声,同时下意识的遮住耶稣的双眼。约瑟抬起头来,沿着马利亚的视线望去,也不由叫出声来:几十步开外,在前面的山脊上插立着一块方木,有巴掌宽,二人来高,木头上方交叉绑着一根稍短稍细的横木,一具死尸赫然被钉在木架之上,张开的双臂似乎要尽情拥抱前方的来客,两只手腕分别被拇指粗细的铁钉钉在横木之上,伤口处流出的血迹凝干成沥青一样的黑色。那人的双腿被弯曲交叉叠在一起,双脚被同样粗细的铁钉钉牢在竖木之上,干黑的凝血如蛇一样从脚下钻入地下。
约瑟对马利亚说:“你赶紧低头屏气,我快快从那里经过。”说完,自己也屏住了呼吸。驴子闻到了血腥和尸臭,勉强地被约瑟拖到近处,不由喷出重重的鼻息,却惊起几只山鹰腾地飞开,又不甘心的围绕死尸盘旋。死尸的眼睛早被它们啄下,它们现在争食的,是死尸肩头上暴晒后开始腐烂的皮肉。
约瑟一家三人终于下了山,回到了家门口,路上遇到的乡亲们一个个大呼小叫起来,凑成了一群人跟到了约瑟家门口。院子里都是齐腰高的荒草,门还像几年前离开时那样拴着,闩上却积了厚厚的尘土。约瑟打开门,草草打扫了房间,等马利亚抱着孩子坐好,便赶紧招呼乡亲们坐好。人们或坐或站,满眼都是惊奇和疑问,七嘴八舌抒发着感慨。
“那次报名上册,我们一起走的那么多人,可是回来就偏偏缺了你们。到处打听你们都找不到,急死我们了。”
“我们等啊等啊,终于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们了。可你们偏偏这个时候又回来了。”
“真不知道他们受了多少罪呢。走时马利亚还是个丫头呢,可是现在看,她眼角都有了皱纹了。”一个年长的女人说着,流了泪,一边摩挲着拭泪,一边意味深长的打量着小耶稣和马利亚因怀孕而隆起的腹部。
起初的激动过去之后,人们识趣的起身道别离开。约瑟送到院门外,忽然想起一事,叹口气说:“我刚才下山,怎么路边有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呢?我们这里之前从没有人被钉死过呢。”
有年长的亲族叹口气,说:“大希律王刚刚死去不久,以色列原来藏起来的奋锐党又活跃起来,他们想造罗马人的反,实现我们以色列自立建国的梦想。可惜,罗马军队很快就镇压了他们,把他们全部钉死,在全境的交通要道都这样立着十字架示众,好杀一儆百。哎,那么多好小伙子就这样惨死了。不知道我们的弥赛亚哪天才能救以色列。”
众人摇头叹息着走了。约瑟关上院门,转身回来,看到马利亚抱着耶稣站在屋门口,眼睛里闪烁着烟雾一样的忧郁。
待续。

今日经文
点击图片,可保存,可转发
你或许还想看:
圣经故事204:被追杀的男婴
随手传福音,始于2013年4月7日。7年时间,总有一篇文章,给你带来爱与希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除图片、视频、音频,不要使用附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