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美国保险”关注我们
 大多数人对人寿保险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东西很贵。但其实美国的人寿保险也可以很亲民。那就是所有人寿保险的鼻祖:定期寿险。
什么是定期人寿保险
定期人寿保险,英文名Term,保证在指定期限内,支付死亡赔偿金,指定期限通常是10年,15年,20年。一旦保单的期限到期,保单持有人可以续签另一个定期寿险保单,或转换为终身人寿保险保单,或终止保单。定期人寿保险在投保人死亡的时候,提供约定的赔偿,通常是一笔大额资金。赔偿的前提是,投保人的身故发生在指定的时期内。

定期人寿保险产品的分类

即使是定期人寿保险,也有不同的产品类别,主要有:
  • 固定保费的定期寿险产品 这是一类最常见的寿险产品,每年或每月你付出固定的保费,你的受益人会在你身故去世后获得确定的赔偿金。根据保险机构的统计,保障期为20年的定期寿险产品是最流行的定期寿险产品。
  • 每年续约的定期寿险产品  这种产品的的好处是你拥有了选择权,是否每年继续续约,但是保费不再固定,每年可能不一样。这种产品适合需要非常短期保障的客户。总的来说,花费比固定保费的定期寿险产品要高。
  • 保额递减的定期寿险产品 这类保单的保费固定不变,但是保额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步降低。购买这类产品的客户可能是希望对付一段特定时期的债务,比如20年房屋贷款。
  • 退还保额的定期寿险产品 这类保单给活过了约定保障期的客人退还保费。有些客户不太喜欢长时间付钱给一个毫无回报的东西,他们觉得钱拿去打了水漂。不过要享受退还保费的产品,就要付出更多的价格。

定期人寿保险的保费

投保人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是计算保单保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根据保单的面额,可能还需要进行体检。其他影响保费的常见因素包括被驾驶记录,当前的用药,吸烟状况,职业,爱好和家族史。
在保单合约的期限内,保费是固定不变的。但是,随着投保人的预期寿命减少,保险费用也会增加。续约后,投保人可能会会发现保费大幅增加。根据1980年的精算数据,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8岁。因此,一名20岁的人的预期寿命为58.86岁,而50岁的人的预期寿命为28.86岁岁。为20岁的人提供保险的风险低于保障50岁的人的风险,价格也因此不一样。
利率,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州法规也会影响保费。一般而言,公司通常会提供以下几个主流的保额选项:100,000美元,250,000美元,500,000美元和1,000,000美元。

定期寿险产品的优点

定期寿险产品价格便宜,简单.请查看下面的定期寿险产品每月保费参考表,你可能会感到非常惊讶。而且通常的选择就是10年,20年,去世后就进行赔偿,简单明了。
  1. 死亡赔偿金免税. 个人退休帐户可能会被收税,社安退休金通常被收税,401(k)福利会被收税,大多数退休补偿金也会被收税。但是人寿保险的死亡赔偿金是完全免税的。
  2. 人寿保险产品免于遗嘱认证. 如果你身故去世,你的所有资产需要先通过法院监管的遗嘱认证过程,随后才可能顺利传承到继承者。遗嘱认证过程可能费用昂贵(如扣税等),也可能时间非常漫长(如果家庭情况或财产处理比较复杂)。人寿保险产品不通过遗嘱认证过程。你的受益人直接收到这笔资金。
  3. 定期人寿保险产品可以免费或有条件转成终身寿险产品。大多数定期寿险自动含有一条免费的定期寿险转换附约,如果在中途你决定申请一个终身的寿险保单,不用重新投保,直接进行保单转换。
4. 虽然保费便宜,但定期寿险的功能却不打折。除了身故赔偿,有些定期寿险产品还有重大疾病、重大伤害、慢性疾病等附加条款,而且没有无额外费用的。

定期寿险产品的缺点

  • 时限性 这类保险只保一定的期限,如10年、15年、20年和30年。被保险人如果在有效期内过世,保险公司赔付保额。过期之后,因为年龄变大,往往需要重新体检才能购买。
  • 功能单一 定期寿险主要用于身故赔偿。通常需要投保人死亡,才会启动赔付*。不具有现金值,没有储蓄和投资的功能。
  • 续保成本高。无论到多少岁,投保人的定期寿险过期之后,要根据当时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来决定保费,如果身体状况欠佳或者发生过严重疾病,保险公司可能会拒保,如果身体状况不错,因为岁数问题,那么保费就可能变成原来的双倍或更多,年龄越大,投保越困难。
30岁健康男性月均保费支出

定期寿险种类
10-年定期寿险$17/月
15-年定期寿险$21/月
20-年定期寿险$25/月
25-年定期寿险$30/月
需要多大保额的定期寿险因人而异,也决定了你的保费成本。通常来说,保额越大,保费就越高。
适用群体
定期寿险由于保障期长度和成本的特点,比较适合于需要特定时期内获得保障预算比较有限的客户。
相关文章:
我们是一家立足北美,拥有自己的保险规划师, 会计师和律师,为中美高净值客户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的美国公司。
业务咨询,商务合作,文章转载 请添加微信adafinance4u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