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加坡眼”,输入“9”获得生活黄页信息|
近期看到有很多朋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从全球各地飞回国的经历,流程上大同 小异,个体上各有千秋。笔者前几天从新加坡飞成都,这几天在隔离中,有些空余时间,也尝试记录一下这份不同往常的经历。
1
因为必要,所以成行
疫情之下,真的必须要飞吗?
我相信,在出行之前,每一位朋友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并且做出综合衡量,才决定是否成行。很多国家政府、公司、学校,还有其他机构,都在反复提醒自己的公民、员工和学生,疫情中,非必要,勿出行。有的甚至还给出严格规定,如果因出行带来感染,需要承担后果。如新加坡政府就明确表示,若公民和PR个体,在疫情期间执意出行而被感染,需要自己承担相关检测和医疗费 。
因此,疫情期间,若出行,需必须。
2
旅途风险主体
对出行中的个人来说,有被感染的风险。涉及到这个风险的,主要有三个主体:
A - 旅客自己,也就是出 行的你
B - 其他同行旅客,也就是像你一样出行的许多其他个体组成的群体。但是你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情况,有可能有个别的已经是感染者,也有可能全部健康
C - 机场工作人员、机组人员、海关防疫人员、 境后隔离酒店里的工作人员,还有从家里到机场路上的出租车司机(建议选择乘出租车去机场,降低风险)
对A而言,也就是你自己,风险很低,因为你应该非常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且,你应该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换句话说,作为个体的A,如果自己很健康,出行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被B或C传染。如果A 身已经被感染,或者疑似感染,请一定要如实汇报,且主动做好防护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B或C。
B的风险很高,因为你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情况,是否已经被感染。
C的风险中或低,因为他们一方面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A和B,另一方面自始至终都有采取最严格的防护措施,可能除了出租车司机外。
了解这些风险主体,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若健康,保护好你自己;你若感染,避免传给他 。
3
出行准备和防护
下面,笔者分前期准备和途中防护两个阶段说明。
3.1 前期准备
3.1.1)确认身体状况
首先,如果你确信自己健康状况良好,没有接触过被感染者,也几乎不存在被感染,那么,出行之前那阵子,请尽量呆在家 ,尽量保护好自己,减少一切可能被感染的机会。笔者在出行前一个月,便开始每天记录体温,上下午各自一次;出行前的两个多礼拜,为了保证绝对安全,加上因为新加坡的Circuit Breaker,笔者几乎没踏出家 半步。
其次,如果你已经出现感染症状,或者怀疑但不太确定自己是否已经被感染,那么,建议你立即取消或推迟行程,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如果你确确实实需要出 行,那请你一定要如实填写健康资料,主动防护,并且将自己与人隔离,以便保护他人。其实,这种情况,即使你想要出行,到了机场也是大概率会被拦下来。
3.1.2)购置防护装备
请提前购置好防护装备, 如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橡胶手套和搓手液等,以供旅途中使用,保护好你自己。关于防护服,请注意防护标识和标准,Category III或IV,Type1到Type6等,数字越小越好。不同国家和地区,标准略有不同。一般防护服上面都有标明,它达到了什么标准。
笔者用的是Type5和Type6的。出发前,笔者经初步查资料和打听,乘飞机的话,Type5够用。此处若有不当,请专业人士指正。
图1 - 防护服上的标准
3.1.3)调整饮食
最后,出行前一两天,请注意控制饮食, 如减少摄入主食,排空肠胃,只吃鱼肉、牛肉、鸡蛋、蔬菜和水果等。出行当天,吃半饱,避免喝很多水,这样可以尽量减少飞行途中上卫生间的需要。
笔者出行当天早上,特地只吃了两个水煮蛋、几片卤牛肉,喝了大概300毫升水,然后从新加坡家里出门,到入住国内隔离酒店,中间超过10 小时没上卫生间,超过12小时没吃没喝,状态良好。
当然,从新加坡回国是短期旅行,对比欧美回国的朋友,路上辗转几时个小时,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3.2 途中防护
3.2.1)穿戴防护
建议在家就穿戴完整,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还有手套。尤其是N95口罩,非常紧,可能会勒脸,最好在家戴上,调整到一个相对舒适的位置。然后戴眼镜的朋友,如果近视程度不高,可以考虑取下眼镜,只戴护目镜。戴手套需要注意几个细节,新加坡出关和国内入关,需要按指纹,通常为双手的大拇指。因此,在出门时,可以将右手手套拇指处划开,露出拇指,出关之后,换一只新的手套即可。到国内入关时,可以采取类似操作。同时备好搓手液,或者你也可以使用海关处提供的搓手液,及时消毒。
因为担心N95口罩太闷,笔者在家出门时,戴的医用防护口罩,到机场没人的地 ,才换上N95口罩,结果没完全调整好,加上戴有眼镜和护目镜,然后时间久了导致鼻子和脸颊都被勒得非常疼,几天了伤痕还没完全消失。这个经验教训请留意。
穿防护服会比较闷热。笔者出发时,上身只穿了件T恤,途中几次都闷出一身汗。不过,安全第一,相对病毒,汗水不算什么。只是注意,出汗后避免吹风受凉,否则可能感冒。最让人容易感到“冤枉”的,估计就是回国途中感冒了……
3.2.2)准备行李
特殊时期, 行李件数越少越好,能托运的尽量托运。因为你携带的所有行李,尤其是拎上飞机的行李,都有沾染病毒的可能。建议到酒店或到家后,对所有的 行李,都及时进行表面清理和消毒。
笔者把需要托运的行李箱,在出发之前包裹了几层保鲜膜, 用透明胶封好。这样到达后,可以随时消杀,到酒店后,去掉保鲜膜包好扔掉即可。
随手行李里,最好准备几只备用手套、口罩、一小瓶搓手液和一支笔。
3.2.3)去机场
建议乘坐出租 ,通过Grab或电话呼叫,保留记录。在出租车上,笔者坐在副驾后面的座位,跟司机保持对角距离。
其实还可以跟司机提出,打开窗户玻璃,比如,副驾和司机后面座位的窗户玻璃,打开10公分左右,保持空气沿对角方向从前往后流通,在你和司机之间形成 道屏障。
特殊时期,司机应该不会拒绝乘客的开窗要求。笔者就是这样做的。
图2 - 汽车对角通通 
3.2.4)取登机牌
到达机场T1后,第一眼就发现,昔日繁忙熙攘的机场大厅,如今却是空空如也。接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值机工作人员给你测体温、记名字,给你表格让你填,主要是说明身体状况和过去14天的旅行记录。请仔细如实填写。然后,领登机牌,办行李托运。注:第一次测体温
图3 - Check In
3.2.5)出关
新加坡的机场出关,非常简单。笔者这次也不需要排队,甚至前后都没其他人,除了几位工作人员外。 走自助通道,按指纹出关后,有一位工作人员,微笑着上前测体温,正常即放行。
之后往候机厅 ,笔者可以看到,沿途乘客寥寥无几,很多免税店都已关门,各种休闲餐厅也大多关闭,仅有少数几家在营业。失去了往日的纷繁,整个机场显得十分冷清落寞,不免让人十分担忧新加坡今年的经济。注:第二次测体温
图4、5 - 机场免税店
3.2.6)登机
在候机厅门口,不出意外,笔者看到,这趟航班的大部分乘客都是全副武装,防护服、口罩、护目镜,还有手套,保护得很周全。也有少数乘客只是戴口罩,没穿防护服。
安检后,进入候机区时又有一次测体温。然后几乎没有等待,立即登机。让笔者当时有点纳闷的是,短短几十米后,在登机的廊桥上,怎么又有一次测体温。此处,应该是有的乘客在候机厅会等上一两个小时,为了稳妥起见,那么有必要在登机前再次确认一下体温。注:第三、第四次测体温
图6 - 候机厅门口
飞机上坐下来后,因为身体出汗和机舱相对低温,笔者的眼镜很快变得十分模糊,几乎什么都看不清。这种状况持续了至少半个小时以上。所以前面笔者建议,如果近视程度不高,可以考虑取掉眼镜。
笔者防护服里穿的T恤,背上也几乎都汗湿了。没办法,等身体不再出汗的时候,为了防止背部透风受凉,笔者让背部紧贴座位靠背,让汗水慢慢蒸干。
3.2.7)飞行
机舱里,所有乘务员都是全副武装。他们的防护服上还印有航空公司标志,护 目镜看着也是飞常精致轻巧,应该是特地为他们这个群体量身定做的。
飞机上的瓶装水,还有午餐,都用袋自封装好了,放在座位旁边。不过笔者都没有碰,不是怀疑水和食物不安全,是笔者不想打开自己的口罩。
 飞行的4.5小时里,空哥前后给每位乘客测过两次体温,貌似没发现异常。注:第五、第六次测体温
在飞机上,乘务员还给了两张纸,一张需要乘客填写航班信息和目的地等,一张需要乘客签字声明。所以,自己随手行李里,最好提前准备一支笔。特殊时期,也不好找乘务员或其他乘客借。
4
到达和海关防疫
这次回国,算是让笔者亲身经历了国内防疫工作的迅速、高效和全面。
4.1 到达
大概下午3点30分,飞机降落。笔者看到,在停机坪上,全副武装的海关防疫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就绪。机舱打开后,几位防疫人员登上飞机,手里拿着乘客名单和红色、黄色标签,大圆形贴纸的那种,先是广播,提醒任何有症状或疑似的乘客,自己主动提出来,并说明如果故意隐瞒造成感染,会受到相关法律制裁。
然后,好像是根据体温和过去14天的旅行记录,他们找到两位乘客,给他们贴上红色标签, 给另外四位乘客贴上黄色标签。我旁边的一位哥们,被海关人员找上,说去年11 份去过西班牙,于是也成为黄标之一。随后,这六名乘客, 即被海关防疫工作人员带下飞机,护送上一辆大巴,单独拉走。
剩下的乘客,都是绿色,不需要贴标签。大家依次走下飞机。名防疫人员守在台阶下面,其中两位拿着喷洒器,给每一位乘客的手提行李,喷消毒药水进行消毒。然后,乘客按照指引,来到三四十米远处的大巴上。巴司机所在的驾驶区,跟乘客区之间,用透明塑料膜完全隔离。
不到十分钟左右, 巴把乘客送到一个休息检疫区。大家下车进入休息区,按指示分散坐下。此时,工作人员提醒大家,脱下防护服帽自,摘掉护目镜。这么做,其实就是让刚出机舱的乘客稍作休息,尤其是让头部暴露出来,恢复自然体温。
还有,此处禁止拍照。有一位乘客拍照了,结果工作人员走上去,看着他删除照片。
此时,大概已经是下午4点15分。
图7、8 - 到达机场照片
4.2 测温、检查、面试、核酸检测
休息了大约五分钟后,工作人员通知乘客,保持前后距离,依次通过红外检测通道。走在笔者前面的一位小伙子,被重新拉回休息区了。笔者一次通过,一切正常。注:第七次测体温
紧接着,笔者把在飞机上已经填好签字的表格,给一位工作人员检查和签字。然后,看到有好几个那种小摊位似的工作人员和桌子,笔者按指示去到1号摊位。工作人员态度很轻松,开始对笔者进行面试,询问过去14天去过哪里,有没有去过公共场所,有没有宰杀过野生动物,还有是否有发烧咳嗽之类。笔者坦诚相待,相谈愉快。工作人员在问到笔者的家乡后,还跟笔者开了个玩笑。很快确认结束后,工作人员在同一张表格上签字后,让笔者带走,进入下一个环节,核酸检测。
笔者被分配到第5号检测处,进行核酸检测。医护人员动作很熟练,让笔者打开口罩,先做鼻腔拭子取样,再做口腔咽喉。前者有点异样的难受,像是游泳呛水了。后者特别难受,差点引起笔者呕吐。做完后,笔者趁机扔掉戴了7个多小时的N95口罩, 桌上的消毒液给双手和手机充分消毒,再戴上提前准备好了的新的医用外科口罩,顿时感觉呼吸轻松多了。
此时, 概已经是下午4点40分。
4.3 交表、入关、取行李
做完核酸检测,沿着通道,把手里的表格和声明,交给下一处的工作人员,然后来到海关处。这次入关,需要额外填写一个表格,尤其是接下来,隔离14天后,你要去哪里,详细地址,必须写得一清二楚。
这时笔者已经有点迫不及待,匆忙填写好后,在海关处,取下右手手套,脱下口罩,进人脸识别和指纹验证。海关小哥在电脑里输入了笔者的后续详细地址,甚至还认真地跟笔者确认了地址里的几个字分别是怎么写的。
入关后,来到行李转盘处,很多行李已经被取下来了。笔者很快拿到自己的行李,过安检,愉快地往到达厅走去。这时笔者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出来的。
此时, 概是下午5点。
4.4 交护照、上 巴、去隔离
在到达厅门外,有一群工作人员,沿着护栏摆好了桌子,坐在那里等着。笔者按提示来到对应的航班桌子前,核对姓名,衣服上被贴上一个“WuHou”字样的大红色标签,推着行李,被“护送”到一辆大巴面前,把行李放进大巴下面。工作人员让笔者上交护照,然后上车等待。和机场摆渡大巴一样,这辆大巴司机所坐的前排和乘客区之间,也是用透明塑料膜隔离得密不透风 。
终于,等其他乘客也上车,基本间隔坐满后, 巴载着我们往市区出发,去酒店隔离。此时,除了知道去武侯区,我们谁都不知道要去哪条路,哪家酒店。
巴出发时,已经是下午5点40分左右。
此处,笔者谨慎推测:按照中国海关最新防疫措施,这段时间内,所有境外人员回国人员,都需要直接去酒店集中隔离14天。上大巴之前,工作人员让乘客上交护照,应该是为了防止个别乘客不想被隔离而私自“逃跑”。此前,国内就发出过境外回国人员,不想被隔离,从大巴上跳窗“逃跑”事件。因此,各地防疫工作人员也可能是迫不得已,采取这样的措施。
而前不久,新闻里还播过,在广州发生过一起尼日利亚人与医护人员产生误解和冲突的事件,前者还执意要回护照,甚至引起两国外交和政治层面的关注。笔者认为,应该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理解 州的隔离措施和收取护照的目的,或者没有好好遵守相关防疫规定引起。
在此,笔者旗帜鲜明地赞成,任何人,你来到中国,就必须遵守中国防疫工作相关法规、措施和程序。作为中国公民,更应该支持和配合好国内相关防疫工作,维护好当前来之不易的防疫局 。
不然,你想一想,如果你真的在国外已经不幸被感染,回国后,你所到之处,对某个地方和城市而言,小则十几百万人口,大则一两千万人口甚至更多,如果因为你导致病毒再次传播开来,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许多地当防疫工作做到如今,花了多大的代价?国家和个人都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对于可能被你接触到的许多个体而言,包括你的家人、亲人、邻居、同事和朋友, 旦因为你而被感染,对他们很可能就是额外的灾难,就是巨大的损失,甚至会失去生命。
退一万步而言,若你自己被感染,却没隔离,也没及时发现和治疗的话,那么,最坏的情况,你自己也可能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所有这些,都是过去几个月,在中国,在新加坡,在全世界,已经发生和正在发 生的事实。这也是此次疫情中最惨痛的教训之 。
你还会觉得,你认为自己没事,不想隔离,心安理得,心存侥幸吗?
回到开头那句话,我们每一个人,请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或者换个更普世点的说法,那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正式隔离
因为是下班高峰期,路上偶尔堵 ,大巴行驶了接近一个小时,终于来到一家酒店门口。然后吗上有防疫人员过来给大巴四周消毒,尤其是车门处,反复消杀。待车门打开,笔者下车取好行李,特地让防疫人员也给笔者的行李箱喷洒消毒,然后按指示,进入酒店大门。全副武装的酒店工作人员立即对笔者进行测温、登记姓名和房间号,以及发放二维码和房卡。注:第八次测体温
进入房间后,笔者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用酒店房间的肥皂仔细洗手,再脱掉防护服,然后又洗手,再脱掉身上所有的衣物鞋子袜子,打包放好,然后进浴室,从头到脚,反复冲洗干净。所有清理好后,再用搓手液,给手机消毒,给路上用过的笔消毒,给行李箱提手和拉链等消毒,也给房间门把手消毒,尽一切可能避免感染。
之后,根据酒店要求,扫描一个二维码,再次提交个人详细旅行信息。同时,酒店管理人员已经给我们建好了一个微信群。大家扫码加入,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跟他们沟通。
图9、10 - 隔离群
在隔离的14天内,哪儿都不能去,谁都不能见,除了开门取餐、取快递、换生活 品和放垃圾外。再就是,每天上下午,有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到每个房间门口,让每位住客,戴好口罩站在门口,测体温一次。注:第9、10、…、N次测体温
隔离的第二天下午,在机场做的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已经出来了。酒店工作人员在微信群里通知我们,同一批过来隔离的几十个人,包括笔者自己,结果全部为阴性。虽然毫不意外,不少人看到消息后,也还是松了一口气 。
图11 - 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
同在隔离的第二天下午,笔者收到了户口所在另一个城市的社区打电话询问笔者 踪的消息。他们仔细了解和记录了笔者入境后的隔离地点、隔离时间、核酸检测结果、后续行程和详细地址等。这说明国内防疫工作是非常及时、非常到位的。
隔离期间,每位住客,可以自己叫外卖,也可以通过二维码跟隔离酒店点餐,还可以网购收快递。酒店管理人员,会安排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在预约好的时段,送到每一位住客的门口椅子上,按门铃。然后住客听到门铃后,自己开门取。这已经形成一种良好的配合和默契。
图12-  接触式取餐、取物
笔者了解到,在隔离期满之前一两天,会有医护人员来给每个人做第二次核酸检测。只有结果再次为阴性,才可以按计划解除隔离。且酒店根据规定,隔离结束后,最快只能在隔离客人下一个行程前的三小时左右,才允许客人离开。此举应该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客人与当地公共群体接触,降低潜在风险。因为之前国内其他地方有发生过,乘客在隔离期满后回到家 ,过两三天才出现症状,简直就是防不胜防。
6
结束语
结合以上经历,笔者 常明确地体会到,从通过安检,登上 机,到 住隔离酒店,所有的步骤,都 分严格谨慎, 步接 步,严丝合缝。也正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防疫 作,在付出巨 的牺牲和代价后,如今已经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之 。如果加上巨大的牺牲和流动因素,那么,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几个国家可以做到像中国这样,如此地积极、主动和有效。
最后,套 用一句网上流行的话,虽然疫情还没完全过去,但是,看到祖国这么认真,我也就放心了。
2020年4月30 ,于成都某隔离酒店。
欲了解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 END —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
独立视角|平实报道|深度评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