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5363字 | 阅读需11分钟
纵览国史,大凡反映国破之诗文,多有“女祸亡国”“红颜祸水”之词。
阴丽华、杨丽华、张丽华,除了姓,名都一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三位“丽华”,却展现了三段迥然不同的人生芳华。
纵览国史,大凡反映国破之诗文,多有“女祸亡国”“红颜祸水”之词,如把商亡之祸归于妲己,吴亡之错记于西施。总之,这些尤物都是些“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之辈,她们或“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或“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搞得“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最终“多行不义必自毙”。但本文所言的“丽华”,至少有两位都不在此列。
阴丽华:国史皇后谥号制度第一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第一位“丽华”阴丽华。这位女主之所以青史留名,很大程度得益于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式的豪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人是曹操,称“娶妻当得阴丽华”的也不是一般人——他就是被毛泽东在笔记中连用三个“最”(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一代明君)定论的一代雄主光武帝刘秀。
刘秀是河南南阳人,关于他的传说,我小时候听了可不止一遍,但几乎都是他和“大奸臣”王莽互掐的事儿。至于他有没有老婆,他老婆是谁,他老婆怎么样,当时无人告诉我。现在,史学家告诉我了——这个“三最”男人有老婆,而且很漂亮,而且很贤惠,而且很特殊。她,就是阴丽华。
那么,创造了史上有名的“光武中兴”的刘秀,是在什么环境中发出了那句感叹呢?《后汉书》载:“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执金吾是一种官职,具体干什么呢?在秦汉时率禁军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卫戍区司令员。把阴丽华与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朝廷权臣相提并论,可见当时的阴小姐是何等地光彩照人、令人爱慕了。
更富戏剧性的是,当时的刘秀就跟后辈的刘备一样,只是个没落皇族、一介布衣。但命运总喜欢开玩笑,身为穷小子的癞蛤蟆不但吃到了天鹅肉,而且把天鹅小姐变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建武十七年,即刘秀扫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的第五年,阴氏被册封为后。史载,这位阴后其实一点儿都不“阴”,在位之时,除了不喜言笑,其他并无过错。相反,她端庄贤淑,内持恭俭,外抑宗族,称其为一代贤后,实不为过。
史上皇帝数以百千,皇后也不计其数。但能与皇帝长相厮守、善始善终的,还真不多。阴丽华凭什么?特别是在皇帝要立自己为后时坚辞不就,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如果用现代语言为阴丽华写一段颁奖词的话,那就是“她顾全大局,不以一己之私为量尺;她以和为贵,用博大的胸怀温柔地传递着和谐的福音;她的人格魅力是三春和暖的微风,在历史的长河里涌出一股汩汩的清泉,给女性写下坚忍自强的佳篇。”
事实上,我想她虽为女性,但并非“头发长见识短”。她所考虑的,更多的是当时不稳固的时局及那些疑虑难消甚至掣肘的各种中间派和隐形反对派。简言之,她为了刘秀一朝的“统一战线”,主动选择了牺牲自己的一己之私。
夫妻二人携手相伴,共同走过了三十四载的风风雨雨,“峥嵘岁月稠”,难能可贵。中元二年(57年),刘秀驾崩;永平七年,阴丽华薨,谥号“光烈”,与刘秀合葬于原陵。
汉光武帝陵(古称原陵),刘秀和阴丽华合葬墓。位于河南孟津
阴丽华作为中国历史上皇后谥号制度第一人,自此后,皇后谥号为帝谥加上本谥,遂成为历代定制,一直沿用至唐初,长达六百年。阴氏本人并无太多政治建树,但她作为封建女性,身处权力中心,却始终让坚忍、信任、理解、包容和仁义等美好的品性熠熠生辉,也深深影响了其子刘庄成为开创“明章之治”的一代明君。 
杨丽华:身份被迫切换,命运如此多舛
先提个奇葩问题:有谁在当了太子妃、皇后甚至皇太后之后,又转身变成公主的?答案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杨丽华。不过这位丽华虽出身显赫,光环无数,历史上却鲜有人知。
如果要说标签的话,杨丽华比其他两位都要高出一大截:出生于北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乃隋国公杨坚之长女。这个杨家,是执掌北周实权的关陇贵族集团核心成员,比北宋的“杨家将”可厉害多了。杨丽华的爷爷杨忠,位列北周开国十二大将军之位。也由于这层关系,杨丽华从小就被武帝宇文邕看中,指婚给太子宇文赟。建德二年(公元573年)九月十九,13岁的她嫁入东宫,被册立为太子妃。
可惜遇人不淑,这位宇文赟并非良人,不但天天游手好闲还刚愎自用,是一位典型的膏粱子弟。武帝不是不想废掉这位废柴儿子,但其他孩子实在太小,略大一点的次子更加不堪,又不能搞“禅让”,没办法,只能烂泥硬糊墙,将就着吧。
建德七年(公元578年)六月初一,武帝崩。宇文赟继承大统,是为宣帝。闰六月初十,杨丽华被立为后。七月二十七,杨坚被任命为大司马,进位上柱国,掌管军政。
第二年(公元579年)二月二十,刚当了9个月皇帝的宇文赟就嫌“作业”繁重,索性把皇位传给年仅7岁的太子宇文阐(静帝)。他可不想当没钱权力的太上皇,于是就自称“天元皇帝”,仍紧握最高权力,并于七月初一晋升杨坚为首辅“大前疑”。
领导升谁不升谁,看似平常,其实大有深意。早在武帝时期,庙堂江湖就盛传杨坚“相貌非常……恐非人下”。生性多疑的宇文赟早有耳闻,所以他的此举,看似是对杨氏父女的重用和抬举,但实际上却是以退为进,开启了制衡杨家、防其尾大不掉的“铁幕运动”。
非常之人总有非常之法。奇葩皇帝宇文赟的做法既不是从前廷也不是从男人下手,而是选择从后宫从女人入手——增设皇后以削弱杨丽华的中宫权威。七月二十三,宇文赟封静帝生母朱满月为天皇后、贵妃元乐尚为天右皇后、陈月仪为天左皇后。中国皇家史上一下子出现四位皇后,“四后方驾齐驱”。
奇葩吧!
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正月二十七,宇文赟再次下诏,将四皇后统一称为“太皇后”。三月十九,“天元皇帝”再出“天招”:增设天中太皇后,以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这下一来可热闹了——陈月仪为天中太皇后,新封宠妃尉迟繁炽为天左太皇后,元乐尚为天右太皇后,朱满月为天太皇后,杨丽华为天元太皇后。
天天面对一群“天后”,不知道“天元皇帝”烦不烦、记不记得住,不过千变万化,配方还是原来的配方,味道还是原来的味道,内核只有一个——四对一,群挑杨丽华。但人家杨丽华“性柔婉,不妨忌”,“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不管你立几个皇后,封多少嫔妃,我统统一视同仁,以亲姐妹相待。“四皇后及嫔、御等,咸爱而仰之”,大家都被搞定了,都自觉团结在天元太皇后杨丽华的后宫周围。
电视剧《巾帼大将军》中的杨丽华(胡影怡 饰)
一看小目标没实现,宇文赟就更加“昏暴滋甚,喜怒乖度”,亲自下场对付杨丽华,“尝谴后,欲加之罪”,但杨丽华“进止详闲,辞色不挠”,一来二去,于无声处即化解了宇文赟的雷霆之怒。眼见杨丽华毫无惧色,宇文赟就觉得毫无成就感,气急败坏地“赐后死,逼令引诀”。
杨丽华的母亲独孤氏闻讯立马飞奔进宫,“诣阁陈谢”,代替女儿磕头认罪,以致“叩头流血”。变态的宇文赟一见丈母娘都跪了,大手一挥罢了。杨丽华就此躲过一劫。
但事后一想,“一根筋”的“天元皇帝”转过弯来了,杨丽华之所以不怕自己,不就是仗着她爹杨坚吗?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宇文赟一下子觉得自己找准了目标。
一次,两口子又吵架了,理屈词穷的“天元皇帝”撂下一句狠话,“必族灭尔家”,随即召见杨坚,并密令左右带刀“伺候”:杨坚“色动,即杀之”。估计杨家那“辞色不挠”的心理素质是家传的,老杨入朝后,“神色自若”。找不到茬儿的宇文赟就跟鸿门宴的项羽一样,最后不得不再次收手。
按理说,你对我不仁,我就对你不义。手握重权的杨坚随便找个借口,把老小子收拾了算了。但没等老杨动手,天天沉湎酒色的“天元皇帝”很快就身体不行了——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天元皇帝”以22岁的“高寿”龙驭归“天”。
就在宇文赟刚翘辫子的当夜,杨坚最信任的刘昉、郑译两位宠臣就以先帝名义发布“遗诏”,让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掌握北周全部军权。五月二十六,静帝尊杨丽华为皇太后,命杨坚为左丞相,统领文武百官。自此,杨坚名副其实地“文武双全”。
为避免大权旁落、尤其是落入宇文氏皇族手中,杨丽华遂以皇太后身份,命杨坚辅政。史载,“宣帝崩,杨后令其父隋公为大丞相,总军国事”。
“天下归心”的杨坚此时已是“骑兽之势,必不得下”,于是就利用总揽朝政之机,在以元老李穆为代表的关陇贵族汉人家族支持下,迅速控制了宫廷内外和朝廷上下,开始了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
后知后觉的杨丽华,此时“知其父有异图,意颇不平,形于言色”——她的第一政治身份是北周皇太后,其次才是杨坚长女。但“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十四,杨坚登基,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杨丽华“愤惋逾甚”,文帝自知理亏,“不能谴责,内甚愧之”。怎么办呢?北周皇太后的帽子,再戴已经不合适了。于是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文帝封杨丽华为乐平公主,后又“欲夺其志”,想让女儿改嫁。但杨丽华“誓不许”,宁死不嫁,文帝“乃止”。
不过从此以后,杨丽华也心灰意冷,便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照顾唯一的女儿宇文娥英身上。为让女儿不像自己这样,嫁个如意郎君,杨丽华“妙择婚对”,亲自面试招亲,最终选中了“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的李敏。此人的身份也相当特殊——正是当初为杨坚篡位提供最大支持的李穆之兄的重孙。因为杨丽华的地位,宇文娥英遂以皇帝女儿的规格出嫁;文帝也念在“公主有大功于我”,封李敏为上柱国。
女儿婚后,杨丽华开始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几个外孙中,她最喜爱排行第四的李静训,还将其带在身边抚养,“独见慈抚之恩”。可惜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六月初一,9岁的李静训因病早夭。杨丽华大受刺激,身体每况愈下,在第二年跟随隋炀帝巡视张掖时去世,年寿49。
杨丽华临终前,再三交代炀帝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女婿,“妾无子息,唯有一女;不自忧死,但深怜之;今汤沐邑,乞回与敏”,还将封地转送给李敏。可惜仅仅五年,大业十年(公元614年),炀帝就以疑似谋反的莫须有罪名,将39岁的李敏诛杀;几个月后,又用一杯毒酒杀了宇文娥英。
1957年8月,李静训墓在西安被发现,墓志铭中有“幼为外祖母周皇太后所养”之语。李静训安葬时,杨丽华还在世。由此可见,丈夫、父亲、弟弟均为皇帝的杨丽华,最在乎的自己的身份定位,始终是北周皇太后,而非其他。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伤其最深的,就是杨隋抑或自己的家人呢?不得而知。毕竟,“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张丽华:杨贵妃式的悲剧

与前两位相比,张丽华可谓“草根”:父兄都是刘备式的人物,靠织草席为生。所幸的是,张丽华天生秀美,十岁左右就入宫当了宫女。后被陈后主看中而得宠。她受宠到什么程度呢?陈后主专门为之作诗一首,名曰《玉树后庭花》,盛赞丽华之容,并特选宫女千人习而歌之。此诗为:“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这是文艺上的美,事实上,张丽华有多漂亮呢,有史为证:“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慧,有神采,进止闲华,容华端丽,每瞻视眄眛,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荐诸宫女,后宫咸德之,竟言其善,又工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后主,置淫祀于宫中,聚诸女巫使之鼓舞。”这样一位漂亮、有才有德、情商高的奇女子,注定了其在宫廷政治中就像杨贵妃一样,必将盛极而衰。
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广(后来的隋炀帝)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阴谋夺宗。开皇九年(589年),陈后主在隋兵进入都城建康(金陵)城后,就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同藏于一口枯井中。隋兵发现后,就将这一男二女吊了上来。据说张丽华的胭脂口红在出井时擦到了井栏之上,经久不散,所以那口枯井又称之为“胭脂井”。到了宋代,一位名叫王元甫的,为此写下了辛辣的诗句:“须知天下窄,不及井中宽。”
南京鸡鸣寺古胭脂井
按照《隋书·高颎列传》载,隋平陈后,晋王杨广欲纳张丽华,行军元帅长史高颎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乃命斩之,杨广十分不快。成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的《南史》载:“晋王广命斩之(贵妃)于清溪中桥。”《资治通鉴》亦载:“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
但无论如何,一代尤物死于非命应是确切无疑的。果然“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只是后世不以此为训,不然就不会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了。
-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历年合辑!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其实是有条件的

遵义会议,课本上没写到的历史细节
历史可以证明: 大陆决定对台实施“武统”, 并非根据军事条件
抗战中有多少国民党军将领投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代圣旨的真面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