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le
Harvard MBA 2009, BeBeyond MBA Workshop学员。我们采访了她在哈佛的经历。
每个10分钟都要精打细算
我记得拿了哈佛offer,还在办签证的时候,学校就给大家都发了一本《Survival Guide》。都是哈佛往届学长学姐的“经验谈”,比如,其中写道不要带自己心爱的小说,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它。有个学姐说,她带了23套内衣,刚好够一个月穿。

等我到学校的时候,发现学习真的很紧张,学习量非常大。我当时住在四楼,洗衣机在地下室,一开始还能做到一星期洗一次衣服。美国和中国不一样,没有阳台可以晾衣服,要花一个小时洗衣服再在到烘干机去烘一个小时,所以大概是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我就发现连一个星期洗一次衣服的时间都是没有的。我住在四楼,拎衣服到地下室再回来要10分钟;等到一个小时衣服洗好了后,再下去拎上来,又要10分钟。然后我需要把衣服再送去烘干机,来回又要10分钟。拿到干的衣服后,又要叠一叠,整理好到衣柜,又得10分钟。所以如果没有意外,每次都卡得很紧的话,至少也需要40分钟。在哈佛一个星期要抽出40分钟太奢侈了。渐渐地,我内衣的套数越来越多,最后有30套!
每门课必须要有10%的人不及格
在哈佛读书的时候,所有的作业都是课前完成的,不管你学的是什么。很像是学游泳,先把你扔到游泳池里,让你自己扑腾几下,然后教练再来跟你说要怎么做。因为你之前已经有一些动作记忆了,所以后面再来练习的话,效率会更高。
大家都知道哈佛用的是案例教学,课堂上没有原则性的东西可以让你记笔记,都是非常灵活,根据case的实际情况来的。但是每次上课之前我们都是累成狗,研究各个案例,和同学讨论,所以上课的时候效率极高。下了课都不用复习,因为记得很清楚,哪怕是现在有人跟我讨论某个案例,我都还记得什么事情发生在什么节点上。当然这意味着,你一门课的准备时间非常多,每天下午3点钟下课后,就要开始准备下一节课的东西,每一个案例需要准备2-3小时,一天一般需要准备个2-3个case,也就是4-9个小时!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的工作,晚上4-5点钟可能还要去参加公司在学校举办的presentation,7-8点钟会受邀和高管吃饭,再去参加公司的酒会等等。你可以感受一下这个生活的节奏,每天都是必须高效率地安排时间,都是以分钟为单位在抓时间的。除此之外,你还会希望有个人生活,比如参加一些社团协会。如果你还想在社团里有一些成绩的话,想想一下这些时间要怎么分配吧。
另外,在哈佛,有个规定就是每门课必须要有10%的人不及格。那么不管你有多优秀,你只要在最后10%,那么就意味着你要被淘汰,因为这样一个淘汰制,每年班级里都会有人被退学。所以高度的压力,也是哈佛生活的特征。因为实际上班级里没有不认真学习的人,每个人也是极其聪明的,那么你就要时时刻刻往前冲,不能掉下。
不过实际上半夜四点的图书馆那一说并不存在,大家还是能够每天睡个五六个小时,本科食堂晚上还有夜宵,12点的时候可以买到烤面包花生酱什么的。
每天都会听到make a difference
来了哈佛,你几乎被洗脑一样时时刻刻都能听到make a difference。在教学当中,领导力也是天天挂在嘴边上的。久而久之,你会觉得自己天生有使命带领着大家去做一些事情。虽然不大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但是在做一些重大决定的时候会起作用。比如在就业的时候,你就会去想这门工作的意义。哪怕工资很高,按部就班、意义不大的话我们也可能不会接受。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利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去为社会做出事情。其实学校在招人的时候,就已经筛选出一批愿意去为社会做事情的人了,后来在学校的反复熏陶下,你会更想去为社会做一些贡献。我比较过一些我们学校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差异,我们学校真的有一些学生是很有理想的,发自内心的想为这个社会做事情,而不是说进入哈佛就是为了找一份薪资高的工作。
每分钟你都在做选择
哈佛大学,哈佛商学院给我们无数的选择,选课是一方面。哈佛的几乎所有学院都可以选,法学院,肯尼迪学院,教育学院…..有40个学院,课除了哈佛自己的还可以去MIT, Tufts. 我有个学妹选了MIT Media Lab的课,商科出身的学生硬是搞了一年的编程,搞出一个机器人项目,还被评为哈佛商学院十佳创业项目。而且这些课是在前面说的节奏之下选的。每个选择都有代价,那么你就一定要学会做选择,以及有能力承担各种代价。

另外case study教授也会逼着每个人take a side, 你不可以简单的说“我赞同双方的观点”“双方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和稀泥是不被允许的。因为真实的商业环境,你就是要做个决定。裁员还是不裁员,收购还是不收购,抛售还是不抛售……. 我做衍生品交易的时候对这个深有感触,你可能只有1秒的时间做决定(实际上大部分时候是只有1/100秒),然后下一秒你就会看到交易的结果,赚钱还是亏钱,然后还不能带感情色彩地去做下一个决定 。而这种决断力,承受力,也是在哈佛分分秒秒受到的训练。
关于选择,哈佛商学院还在坚持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毕业每5年都会跟学校“汇报”一下自己的近况,也是要写成一篇 essay 的。然后学校会选择其中一些分享跟在读的学生。你会发现很多人活得非常艰辛。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单亲妈妈,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她仍然选择了创业。一个banker,工作非常非常忙,有一天早上上班她儿子紧紧抱着她的腿,走了一个街区,可她还是上班去了。这些哈佛学长学姐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选择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可能会意味着沉重的代价,一个人不可能“忠孝两全”,既过着优越的生活,又可以创造奇迹,做改变世界的人,不是打打高尔夫球就可以搞定的。这种情况下你要不要坚持自己的选择?
怎样才能申请到哈佛?
理解和准备好实质的东西才是关键,形式上是去做义工还是去国外交换都不重要。
你一定很想知道你需要做什么,做多少。但你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国外的名校到底想要什么人,为什么要这些人。我有个简洁的概括:学校招你,是因为觉得你在某个领域是很有前途的,希望你能够在这个领域继续发展下去。在入学前,都是本科生,你没有世界级的成就,他就是看你这个人有没有潜力在将来做成什么样的事情。这就是你在文书中,要给招生官看得东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你是不是非常想在这个领域里做出成就?对它有没有非常高的passion?
有些同学可能GPA不是最高的,但是在喜欢的领域中却是有天赋的。比如学设计的同学,对设计有想法,也画得很好,GPA可能不是第一名,但是通过在这一领域的展示,是可以获得招生官的青睐的。
综合素质
对于商科或者文科可能比较好理解,其实理科的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做科研,不是一个人完成的,都是需要teamwork,去说服导师让你开展这个项目等等。
那这些实质性部分,如果自己想清楚了,就可以选自自己的路径去加强和完成。比如说,真正有热情投身于公共事业的,可以去完全不知名的NGO去实习,去理解第一线的中国NGO的情况,完全不需要跑到非洲,这样的同学写出来的理解,反而容易被最一流的学校录取。比如有同学,将来真的想在商业领域成就事业,那么就应该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机会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做社团等等。对于学校来说,他们更在乎的是,当时你是怎么想,在你的环境中,做的有多好。
咨询如何规划你的MBA申请
了解你能申请到哪些学校

扫描二维码,预约BeBeyond MBA咨询

1对1,1小时免费咨询
BeBeyond是谁
申请故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