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我在大院里随手拍花,一个小男孩对我说,这算啥,我领你去我家门口,那玉兰才茂盛呢。确实茂盛又明艳,似乎是春天该呈现的样子,我却只朝天选了一角,又调成了灰黑色调。(
来自作者)


攻击和伤害,从来不会真的解决问题。它只是人在发育早期,身心羸弱阶段形成的防御,是低级的心理防御。


方方日记风波中的攻击者,都是在攻击自己
文/关军

1

不时有朋友和我探讨方方及其日记引起的纷争,我都是尽量绕着走。泛道德化的、反逻辑的、反常识的争论,争的已经不是道理了,为什么要参与?在我看来,那是一种灾后应激反应的延续。


倒是一系列风波折射出的众生百态,世道人心,让我非常乐于去观察,去琢磨。


难得有这么一个堪称经典的样本,它是多棱镜,光怪陆离,我只想取其中一个侧面,说说纷争中的公众心理。


2

为了还原一段心路历程,请调匀呼吸,我们一起回到方方最早写日记的那个时间点,1月20日左右。在那之前,人们对新病毒的威胁所知极少,是“情绪稳定的人民群众”。转瞬之间,天地失色,武汉封城,湖北冻结。全国范围最高等级防疫,前所未有的经历,更不要说战争一般的画面与死亡数字了。在心理层面上,这些构成了一个群体创伤事件,处于中心的人尤其严重。


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人们面对的是巨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物理隔离,自由度大大受限。恐惧、焦躁、哀伤、愤怒......各样的情绪开始蔓延。


要知道,人的心理机制是趋利避害的,是不愿意直面自己的负面情绪的,要把它精确表达出来,则更难了。就在这时,一些人注意到了方方日记。它也是受困者的视角,记录的是一个武汉市民的焦虑、无助、疑惑、期盼。


方方之前的名气仅停留在文学圈,这是一个刚刚合适的身份,既不是全然的普通人,又不是超级明星。她琐碎平实的记录,让那些读者觉得,竟然有这么一位“接地气的作家”,写出了我们的感受,替我们表达,替我们成为更敢于面对苦难的疫中人,于是潜意识里,愿意把她视为特殊时期自我情感的投射对象。


在负面情绪堆积如山的时期,很多人对方方是有心理依赖的。我的一些朋友,要么熬夜,要么起早,非要等到每天凌晨的日记发布,等到那个共振体验。


总体而言,方方日记里的确是有不少负面情绪。那么,负面就有错吗?它不真实吗?显然不是。既然这样的日记热度不断攀升,谁也无法否认,它在当时呼应了很大一个群体的心理需求。


这种需求当然不是人皆有之。同在武汉的知名心理学学者曾奇峰就说,他读了一点方方日记,不想接收太多负面情绪,就不读了。他也避开了其他的一些相似信息。曾奇峰安静地走开,他并没有说,方方你怎么总传递负能量?想必他知道,那是方方的自由,而且是心理疗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它不正是会帮助负面情绪得以释放或消解么?


任何个体表达,读者都应该秉持“不喜勿喷”的准则,你非要不舒服地追着方方的负面情绪,又生着气骂着街加剧不舒服,那就是受虐了。


选台遥控器你一直攥在你自己手里呢,请记住这一点。


在60天的旅程里,日记读者以百万千万计,有些人始终追逐,有些人偶尔看看,有些人中途离开。人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对吧,谁又能说,方方日记作为一种替代性表达,对于那么多认同它的人不曾起过抒解作用?


3

事态总在变化,情绪也一样。最初的恐惧有所缓和以后,它不再是首要的心理危机。潜意识里,曾经的恐慌、怨怒、无助逐渐被自我看到,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无异于新的心理危机——他不愿意自己有过种种如此“不堪”的情绪,得把它们否认掉,或转移出去(另一种否认)。这种否认,在一些对方方“反水”的武汉人身上尤其明显,我甚至看到有人说,我们如此热血,如此坚强,如此乐观,哪有过你写得那般混乱不堪?


还有一类否认也不要忽略:绝大多数中国人,平时接触的信息里,很少包含对公共服务的批评,算是岁月静好派。但是在疫情之初,这样的批评信息爆炸式地冲击而来,社区的无序,医院的失职,官僚的低能,凡此种种,删也删不尽。而删这个现象本身,还加剧了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负向认知。


要知道,未经修炼的人,是无法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之中的,无论是自己的“不堪”还是身处环境的“糟糕”。它们暴露到一定程度,人就会本能地抗拒,逃离,甚至反向形成,好让自己沉浸在积极的部分,那可称颂的部分。同时,会更在意群体认同,强调群体的伟大(比如它的制度、智慧、传统医学等等),而认同群体也意味着认同自身。


这个状况下,方方日记就可能“碍眼”了,不被群体心理需要了,尤其到了湖北和武汉解封以后,人之常情是回到常态,回到心理舒适区,现在要密封的,是武汉封城76天里的惨痛记忆。


回顾方方的60篇日记,虽也有情绪波动,但总体上是稳定的,没有认知或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正是由于这个参照物的相对稳定,把疫情期间群体心理的起伏甚至于翻覆,呈现得格外“生动”。


4

随着疫情在国外蔓延,新的焦虑源产生了。一方面,是害怕国内情势再度失控;另一方面,也隐隐地担心,会不会要承担某种责任。一些民众和媒体质疑特朗普,嘲笑群体免疫,猜测美国是病毒源头,都是在以攻击的方式对抗新的焦虑。


而方方日记的海外出版计划,恰好触碰了那个“责任焦虑”(有必要强调一下,害怕担责与实际负有责任完全是两个概念),也暗合了否定方方的情绪。我从不怀疑,人都是有深层智识的,那个潜藏的智慧既明白“岂有文章倾社稷”这类常识,也明白方方没本事授人以柄,可惜,那些攻击方方的人把这些遮蔽掉了。攻击她是正当的甚至高尚的,也是安全的,这才最重要。


这样的攻击欲求,在一些人对方方日记形成心理依赖的时候就在累积。不要为此感到惊讶,不健全的人格,很容易在非理性认同与非理性否定之间波动。


最艰难的时期,太多的人在方方那里寄托了太多的认同与依赖,到后来他们划分为两个阵营,激烈对峙。一个要否认,一个要维护,在维护阵营中,也有人把对自身的不满表现为攻击性。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投射性攻击,就是把不愿面对的一部分自我,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把自我否定转化成对那个人的否定。当然,也有的攻击不具有投射意味,直接把针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攻击)转移到别人身上。在现代心理学看来,对他人的攻击,其动力都是对自己的不满。换言之,所有的攻击本质上都是指向自己。


方方日记引起的巨大争执甚至人群撕裂,让我觉得,其疫情后期的解压阀效应,相比于前期的替代表达效应和心理认同效应,甚至还要大。人们充满无助感,又必须对抗灾难,很容易发生情绪的转移,为发泄寻找“替代物”,比如在单位受了领导的气,回家拿家人撒气。这就是一些不看方方日记的人也加入纷争的原因。


我看到一段评论,有没有道理,请自行判断:“对于此次疫情,你憋了一肚子的火:很多人很多事你不敢骂,但你敢骂方方和方方的武汉封城日记;很多人很多事你不敢骂,但你敢骂那些骂方方的人。一个方方,数十篇‘日记’,一下子稀释甚至几乎掩饰掉了中国社会的共识危机。”


一个疫区受困作家和她的日记,跨越多个阶段,客观上成为了全民宣泄情绪的载体,也有人称之为公众的“心理呼吸机”,真的是奇观。


5

微博上,方方对非议、攻击采取了对抗的方式,看上去充满战斗的气势,也可以认为,她内心里可能也有着极度敏感、不容侵扰的部分。


在心理学层面,我对方方有一种好奇——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和认知过程,让她以超乎常人的强悍去守卫她的安全边界?


但也仅仅是好奇。我不会评判她的心态,性情,更不会妄议是与非——因为我没那个权利。


观看众生,观看方方,我也喜欢反观自身。疫情爆发期,我一反近几年的常态,又参与了一些公共话题,这当然属于公民的本分,可有些时候,会超越理性表达,不知不觉就冒出攻击性情绪,作为一个心理学研习者,我须对此保持警觉。我告诉自己,哪怕监督公权力,也不是我释放攻击性与恶意的借口,而以攻击的方式与人争论方方的是非,更是不可取。


我之前在今日头条的一篇专栏文章里谈到,在重大危机来临的时候,每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都会充分调动。这很正常,只不过,你不能对某些心理防御机制过度使用,或形成依赖,比如否认、投射、攻击,这会扭曲你对真实内在的觉察。


攻击和伤害,从来不会真的解决问题。它只是人在发育早期,身心羸弱阶段形成的防御,是低级的心理防御。


这篇文章会冒犯到谁吗?希望不会。还是那句话,要是谁因之而心生愤怒,那愤怒也是指向他自己。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最好不要发生,所以我要再多说几句。在我这里,攻击并不是一个与恶有关的评判。除了佛陀和神仙,人都有攻击性,不然还不得憋闷得炸裂。我只是想提醒,请爱惜自己,请为你的攻击能量找到合适的方式、方向,否则很危险,要知道,过度的自我攻击,就成了抑郁症,过度的对外攻击,就成了狂躁症或“恶棍”。


不妨试试另一些途径,比如以幽默自嘲的方式“攻击”自我,或是以无害的替代形式释放攻击欲(比如竞技运动),在心理防御体系里就成为“升华”,它绝对是一个好词儿。


各方人士,包括我自己,在为方方日记各种激动之后,是时候冷静一下了,借这面有广袤国土那么大的镜子,照一照我们内在的自己,争取丰富一下自我认知。如此,那些打过的仗,即便不美好,也还是有意义的。


我在北京,祝方方老师安康。


(注:有组织的攻击,不在本文的探讨之内。)


【作者简介
关军:七零后。前媒体人,写过几部长篇非虚构作品,曾在网易主持搭建写作平台“人间”,目前做一些写作与心理健康的跨学科研究。


编者按:
在编辑这篇文章的夜里,我正好又收到了另一位读者的投稿,标题是“声援方方,就是声援我们自己”,跟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不谋而合的呼应。明天发布,敬请期待。


方方日记投稿请加小编微信
mei94539 (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方方:我如果不交代方方:我的书跟国家之间没有张力硅谷一线医生战疫日记(16)这也许是开始的开始菊子:美国东北部疫情日记(19)各行其是 (4月24日)
饶蕾:纽约疫情日记(9):翻不过去的日历(2020年4月17日)
方方日记接力:再见了,武汉日记爱这烟火的人世让我缺角的一天继续完整守住自己的良知 在汉口祭武汉的你们 物是,人非   无比漫长的春天武汉中心医院家属的心路历程母亲,留在了2020年立春这一天  清明节给天上的白衣天使唱首歌方方说的真话,他们不爱听     为一切平凡而善良的人说话    请派个神枪手来开炮    2020,我的大江大海    生命中的摆渡人    我和方方老师的四次遇见    我从未喊过武汉加油   我躲过了两次疫情,却无法不去直面恐惧     我是保安    我要把方方日记讲给学生听    关心1%的人,做一个世界的水手我是快递从业者我记得你的好,没忘记你遭的罪
要让世界平等地接纳我们,全靠我们自己    

无法忘却,不能忘却,不会忘却    因为它是双刃剑    我想给方方老师献上一束花
世界疫情:美国德国  法国加拿大纽约方丽娜:欧洲澳洲
关注二湘空间收看更多好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