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在硅谷
育儿干货 | 硅谷教育
职场 | 荐物 | 美国文化
关注
最近在华人网上读到两则故事。第一则,一个邮递员敲门,让签字收包裹,一个妈妈开了个门缝,让邮递员留个纸条在门上,结果就因为开了一下门,队友疯了,锤墙跺脚说我家要是得病了就是因为这一下,已经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非得让老婆上网发帖问问该怎么办。
第二则,一个妈妈抱怨队友最近总是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大动肝火,还摔东西,小孩子吓得大哭也不在乎。也会因为孩子在家教育问题上的分歧吵架。她现在在考虑跟她队友分开过日子,两人互不干涉。

大家这么久憋在家还好么?没呆到精神失常吧?
小编最近收到硅谷著名连锁夏令营机构的一封信,通知今年的夏令营全部取消。五雷轰顶,看来暑假返校也无望了....随着复学的遥遥无期,爸妈们开始盘算还有多少顿饭要烧,与神兽们24小时厮守的亲密时光,我们的情绪在灵光一现的甜蜜、如影随形的焦虑、隐隐的内疚和随时爆发的烦躁中循环。
在家这段时间,我也曾试图给孩子制订精细到分钟的作息时间表,找寻各种学习资源,网课,生怕孩子荒废在家。但我现在却放弃了,一天大部分时间以半放养的方式让孩子在家自由玩耍,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一位澳大利亚的校长给父母们写了一封信,提醒父母们疫情期间不要只顾着给孩子安排各种网课,更要关注孩子心理和行为上可能发生的变化。居家抗疫是个长期战,孩子和成人一样感到无助和焦虑,长期困在家中,对情绪和亲子关系都是一种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孩子们很可能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
怎么帮助自己和孩子安然度过这段时间,我们需要一个可持续的策略,安抚情绪比学习多少东西更重要。这篇我们请来了湾区的心理咨询师,来从情绪、沟通、信息和学习四个方面给大家支点招儿。
作者介绍:戴晓橙,湾区注册心理咨询师,家有一对姐妹花(8岁+5岁)健康心理学的践行者,笃信成长的潜能,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我们都有成长的自由。
网站:mindbodygarden.com
1. 情绪管理
随着美国疫情的日益严峻,诊所的咨询师们已经在华人社区的微信群里作了五六场公益分享。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情绪,无论是禁足在家的孩子们情绪容易烦闷失控,还是家长们被工作、带娃、家务三重大山压的喘不过气来,自己也变身活火山,情绪的管理,成了当下保障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
现代人推崇理性由来已久,而神经科学的发展,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情绪的力量。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个象与骑象人的隐喻。我们的理性是骑象人,情绪是那头大象,大象心平气和的时候,骑象人能完美地驾驭大象,获得满满的控制感;而当大象开始激动,无论是狂喜,还是暴怒,它的力量是完全不由得骑象人来掌控的。我们计划得再好,想得再周全,在情绪风暴的当下,理性已经失效。这是人性,无关修养还是意志,我们需要敬畏,情绪的力量。
情绪的力量如此强大,我们什么都做不了了么?当然不是,情绪可以调节,技能可以学习,只要我们开始重视,有所觉察,事情就有了改善的可能。大家一定记得,我们在坐飞机的时候,安全告知里一定有一条,当情况紧急时,氧气面罩落下,您要先帮自己带上,然后,再去帮助身边的孩子或他人。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家长,作为家里的照护者,您一定要记住,首要的任务是照顾好自己,包括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这里要插播一句,身心是紧密相连的,睡不好、吃不好、甚至运动不够,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所以情绪的调节,不能忽视躯体的健康。每个个体,面临的情绪挑战各有不同,尤其是孩子,无论是大脑的发育程度,还是技能的习得,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家长的情绪管理,成了最值得开始的关键因素。我们自己照顾好了,才有足够的能量和心情,去好好说话,接纳和影响孩子的状态。
家长的情绪好了,除了有能力去应对之外,我们的好状态也会感染到孩子。人类的大脑有个神奇的功能,会照镜子,也就是存在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对方的心情,我们的大脑会自然而然地感知到而且模仿,所以,我们情绪不佳的时候,孩子也更容易发飙,而我们情绪平稳了,孩子也容易平静下来。知道了这个事实,我们就要用好镜像神经元这个双刃剑,既然有双重功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更有动力了。
给大家分享一个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RAIN四步法,让我们摆脱情绪风暴的裹挟。
RAIN四步调节情绪法
Recognize: 认识,看到我们的情绪,像海浪一样扑面而来,我们观察到了,情绪来了,如果可以的话,请您告诉自己,这是什么情绪,愤怒、悲伤,抑或是躲在深处的羞愧;
Accept:接纳,情绪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我需要接纳它的存在,在我们心房里,找到一个空间,让它可以安放;
Investigate with kindness: 带着善意去探索,唔,我很生气,因为我的队友误会我了,如果换做别人误会,我不介意,他的误会,让我真的很生气,为什么,因为他对我很重要,我很在乎我们的关系和相互理解,我爱他所以在乎。瞧,当我们带着善意去查看情绪背后的原因,我们多多少少能找到一些正向的理由。
Nurishment: 滋养,是的,走完前面三步,我是能找到积极的理由,但是我还是很受伤,该怎么办,做些自我关怀的事儿吧。如果你已经24小时没有自己的时间了,那就告诉家人,我需要me time不被打扰地喝杯咖啡,或者打盘游戏。只要这些事儿能让你感到舒服、满足,都是滋养你的好方式。
2. 有效的沟通
在沟通方面,最重要的是避免过度责备。禁足在家的日子里,24小时全天候,抬头不见低头见,其实,是很容易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度的。我们都知道,距离产生美感。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打好预防针,尽可能地减少责备,如果家里有任务需要分担,队友确实可以帮到你,就明确地提出请求/要求,千万不要让对方猜心思,同时也要避免自己负担太重,内心无法平衡而开始责备对方。
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家里有两个小朋友,先生wfh,在他工作间隙,想要休息的时候,会跑到客厅,来玩一会儿游戏。几天下来,我就心理不平衡了,很想指责他不工作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陪娃玩一会儿呢,而是把时间精力花在游戏上。但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自然也会从他的角度来考虑,有点自己的时间,可以玩自己的,这是多么宝贵而开心的事儿。就像刚刚上面写到的,是很滋养的事儿。
于是我就找了个自己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和先生商量,可以玩游戏,但是放在孩子们上床以后,白天工作间隙,要么锻炼身体,要么带娃玩,否则,作为队友,我实在心意难平。我坦率的沟通,目前看上去效果还不错,大家在沟通中也没有彼此指责,当然,我们也做好心理准备,如果接下来状况有滑坡,那就再来一轮心平气和的“商谈”。
在沟通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期待对方的支持,还是希望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付出。如果你是需要对方做一些什么,在提出请求/要求的时候,首先不用不好意思,清晰地表达就好;其次,了解请求/要求是一份邀请,对方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因为在那个当下,有很多原因ta无法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被拒绝了,我们也不用很受伤,看看还有没有替代性方案。练习这样的沟通方式,我们对彼此的情绪保持觉察,对双方的边界保持尊重,但同时又有开放的态度,随时愿意接受支持或给予支持,不仅达到自己沟通的目的,同时还能增进彼此的亲密感。
3. 防止信息过载
对社交媒体的资讯我们保持警惕。一方面,信息的过载,本身就会带来精神压力,而且现在媒体上的内容良莠不齐,事实和谣言齐飞,尤其是耸人听闻的谣言,和过多的负面信息,当我们过多地暴露在这些信息面前时,我们有可能遭受同理心耗竭,抑或是替代性创伤。
所谓替代性创伤,指的是,在大型灾难性实践中,即使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创伤事件,但目睹、听说、阅读到别人的创伤经历,也会给我们自己的心理造成伤害。
分享我自己的体验。在1月25日左右,武汉封城后,疫情不断升级,而那时我虽然身在湾区,但关注国内的疫情已经好几天了,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会不停地刷丁香园的疫情播报。我观察到了自己不停刷手机的这个状况,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心情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连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都有些心神不宁。显然,那时的我对疫情的关注,已经失衡了,虽然还够不上替代性创伤的诊断,但我必须要有所行动。于是呢,我向我的督导寻求支持,也得到了我诊所同事们的同伴支持,更重要的,我清楚地知道焦虑对武汉的疫情一点帮助都没有,但我可以参与线上小组,做远程支持,这是真正有所帮助的。做完以上这些事情,我发现自己也从无谓的焦虑中走出来了。
所以,对于社交媒体的资讯,我们的态度就是,有所了解,但不要沉浸其中,be informed, be mindful。有意识地把我们的重心放在生活中,与家人朋友互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儿,做真正能照顾自己、对社区有所帮助的事儿,即使是小事儿,也值得我们去做,会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安定和充实。
有一个实用的技巧,就是设置出每天的不插电时间,没有手机,也不用电脑。可以和家务结合起来,比如,给全家做晚餐的时间,空出整整1个小时,把手机收起来,全身心地慢条斯理地去感受处理食物的每个步骤,我们的五感:眼耳鼻舌身,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的感受,这是我们活在当下的体验。另一个不插电时间,也可以是亲子活动,讲故事,做运动,你在身体力行,告诉孩子,平衡线上线下的时间是有意义的,我们能在纯粹的面对面的互动中,获得快乐。
4. 合理安排学习
在社群的互动中,家长们反应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安排好孩子们的学习。这里主要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因为高年级的孩子基本上能跟着学校的要求走。
首先呢,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建立起一个规律的作息,这不仅能帮平衡学习和生活,还能带给他们安全感和秩序感。对于我们成人来说,也需要这样一个框架,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在纷乱的疫情下,给内心带来一份掌控感。这里分享一个小贴士,就是我们在帮孩子安排作息和学习的时候,非常鼓励家长把自己的工作及家务结合进去,这样孩子会很乐于监督你配合你。因为孩子会觉得这样很公平,ta要遵守作息,大人也一样。
除了规范作息,完成必要的学业之外,我还想和大家分享另一个的思路,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玩耍的时间。比如,让孩子整理他们的玩具,就很有可能找到好久没有玩的“老朋友”,兴致勃勃地玩上半天,在家庭这样一个相对宽松没有同伴压力的环境里,有些孩子还会去尝试一些原来担心自己做不好而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我的一位同事分享了她5岁儿子的一个新发现。小男生原先很反感画画涂色,因为班上的小女孩们往往画得更加neat,更会得到老师们的肯定。而现在在家里呢,有一次妈妈拿出了水彩,邀请他和自己一起涂鸦,孩子居然玩得不亦乐乎。这个新发现,让孩子和家长都非常惊喜,非常享受。回顾这个过程,有几个关键点,家长需要把握。
第一,就是不用设置学习目标,纯粹的玩,不去干扰,也不去评价孩子画得好或者不好,对玩这个事儿,保持满满的好奇,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有意识地观察,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的投入、兴趣和表现,适当地进行reflect,像镜子一样,帮助孩子看到ta可能的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平时,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观察孩子们的玩耍,现在,我们必须黏在一起了,不妨利用这些时间,留心观察,帮助自己和孩子去了解他们,为更长远的人生探索积累素材。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的社交需求。5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和同伴们的互动比较强了,云端的playdate完全可以约起来,也可以有一段手工啊画画啊的引导,孩子们自己会一边画一边聊,互相分享,自得其乐的。
以上,就是我们在全天候和孩子们一起宅家时,可以参考的几个策略,如果有什么一定要记住的,我希望大家能说服自己:降低期望值,放大和家人们相处的温暖,包容彼此的小烦躁,健健康康度过这段特殊的日子。
您可能还错过了这些文章:
👉【育儿相关】
👉【热门文章】
👉硅谷本地生活】
我们号详细总结过硅谷的公立和私立学校,供大家参考👇
硅谷公立好学区盘点:
南湾  |  中半岛 |  东湾  |  三谷地区
养娃在硅谷
一个我们华人自己可以发声 
       传递正能量的平台
硅谷职场精英妈妈们亲身经历和
       全身心的付出所得的精华总结 
内容涵盖育儿,美国生活,荐物和职场 
以自身实践结合中西方科学理念 
愿能给您和家庭带来快乐与收获
看更多走心文章

育儿|职场|荐物|美国文化
👆感谢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