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加坡眼”,输入“9”获得生活黄页信息|
新加坡外交部18日发布通告表示,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通过电话。电话中,维文赞扬了中国的控制能力,在短时间内就能成功压制疫情,他们也针对全球和新中两国的疫情交换了意见。
照片来源:维文脸书

中国在今年初经历了疫情的高峰期,许多国家见此立即取消了所有往返中国的航班,且禁止中国人入境,但几个月后,中国疫情已经稳定,每日的死亡和新增病例都在减少。为此维文赞扬了他们的高效率。
通话中,他们两位达成共识认为新加坡与中国应该加强两国的集体抗灾能力,这包括了采取有效的步骤防范疫情对公共健康和经济的长期影响。
照片来源:外交部官网

同时两位外交部长也讨论了东盟和中国应该如何继续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分享信息并加强合作。他们同意了国际社会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来度过这个大流行病毒。
早在2月4日,新加坡红十字会(SRC)发动捐款捐物,助华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加坡外交部继而宣布,新加坡政府拨款100万新币(约506万人民币)作为种子基金,支持新加坡红十字会的义举。2月下旬,新加坡国防部向中国军医院捐赠了2000公斤抗疫物资,其中包括1万个试剂盒,抗病毒药和橡胶手套。新加坡多个民间团体包括新加坡天府会、新加坡泉州青年商会等也积极向中国捐款捐物。我们新加坡眼也组织了新加坡民间最早的一次口罩、防护服等防疫抗疫物品的千里捐赠。
还有个少见的现象。总理夫人何晶多次发声挺华,真不知道算是新加坡官方外交的一部分,还是民间外交的一部分,还是一种另类的“1.5轨“外交?
20151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新加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他明确指出,“中新关系25年来的发展,紧密契合两国发展战略,契合中国发展方向和新加坡独特优势,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合作之路”。
在中新两国联合声明中,两国关系的新定位是“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理解为“合作伙伴关系”中的最高级别,相对于原本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定位,这是很大的提升。
“全方位”三字,显示中新之间比中国与其他国家有更多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从2015年到现在,两国在城市治理、规划和管理领域、教育与文化、防务与安全、金融与经贸、科学与科技等领域,大大地加广、加深。
在防务与安全领域的,两国过去几年颇有着力,例如去年8月的中新两国陆军联合演习、中国—东盟联合海军演习等等。
安全领域的一大挑战是非传统威胁。除了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跨境走私、海盗、环保等课题,非传统威胁当然也包括卫生与健康。
新冠疫情仍在肆虐。由于国情不同,中新两国应对的策略不一。中国是最早发生疫情的,新加坡是中国境外最早出现疫情的。今年第一季度即将过去,中国武汉今天已报0新增确诊、0新增疑似、0现有疑似。此乃捷报。
与此同时,中国却面对着一个新的问题——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增加。中国领导人已明确提出两个要点:1.决不能让形势逆转,2.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要增强紧迫感,加快建立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另一方面,新加坡本地传播尚未清零,而近期还要面对大量公民和永久居民返国高峰,境外输入病例可能大增,两头吃紧。作为没有腹地的城市国家,新加坡一直在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同时,也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
中新两国目前的疫情局势不尽相同,但合作空间仍是不少,尤其在病例信息的共享和分析上。在全球各国人人自危,互信降低的情况下,要解决疫情是天方夜谭。中新两国在抗疫上通力合作,高度互信,对内能互通信息有无,有利抗疫策略和医药研发的推进,对外则能为国际上其他国家提供互信和合作的榜样和参考。
相关阅读:
欲了解更多相关抗疫新闻,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 END —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
独立视角|平实报道|深度评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