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学生餐营养指南》(后文简称《指南》),该项标准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规定了6~17岁的中小学生的一日三餐的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配餐原则等。
《指南》不仅适用于为中小学生供餐的学校食堂或供餐单位,同样也适用于家庭。
按照《指南》要求,学生一日三餐应摄入谷薯类、新鲜蔬菜水果、鱼禽肉蛋类、奶类及大豆类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尤其是早餐,更是无比丰富,许多家长看完都感叹难以做到。
本报特邀
陈洁:福建省营养学会副秘书长
李国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主治医师、营养师
中小学生
早餐营养质量普遍偏低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早餐便是路上买一个油饼,或一根油条。不少家长认为,将早餐从白粥、油条过渡到牛奶、面包、鸡蛋,已经是对早餐营养的一大提升。但是,对于这样的早餐摄入,营养并不充足。
有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大家对早餐越来越重视,但多数人的早餐并没有达标。从年龄段分布来看,12.2%的12~17岁人群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比例最高。
从早餐的营养质量来看,6~12岁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可只有17.8%的儿童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比例最低。 
李国波说,从目前门诊接诊的孩子情况来看,营养不良或过剩会的孩子早餐都比较单一。
除此之外,造成学生早餐单一包括: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睡眠时间不足,早上起得晚,顾不上吃早餐;不少家长与学生对于如何搭配早餐才是合理的不甚了解等等。
不吃早餐
可致关键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早餐能量与营养摄入不足,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英国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童如果经常不吃早餐,可能会导致每天摄入的关键营养物质达不到推荐水平,而这些营养物质与身体发育密切相关。
不仅如此,学生三餐分配不当,特别是不吃早餐或早餐摄入不足,未到中午即可导致脑部血糖供应不足,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此外,还会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
对于消化系统来说,如果长期早餐吃得太少,中午再吃比较多的食物,会引起胃肠道疾病。而空腹时间如果比较长,胆汁中胆酸会减少,会使胆固醇饱和度增高,加速胆结石的形成。
除此之外,一些不吃早餐的学生,十分热衷学校周边的“五毛食品”,然而,这类食品往往是高盐高脂,损伤肾脏和心血管系统健康;
还有些学生喜欢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食品,这类“洋快餐”往往营养较为单一,蛋白质、脂肪和精制糖含量高,长期食用会提高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一碗什锦面
让早餐品种丰富起来
针对学生早餐长期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指南》做出了详细的介绍与说明,并且推荐了相应的食物种类与具体数量,在配餐上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
按照《指南》的规定,一份优质的早餐要包含四大类: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奶和大豆、坚果类。
对此,李国波认为,一般每一类能够摄入其中的一种食物就可以了。比如鱼禽肉蛋类,像蛋可以分三餐来提供,也可以集中于某一餐来提供,只要一天内大概能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不一定餐餐都要有。
关于如何丰富早餐的食物种类,陈洁举了一个例子,以6~8岁学生为例,采用什锦面为早餐,谷薯类、蔬菜、鱼虾、肉类、蛋类等食物均可包含其中:
营养丰富什锦面
食材摄入量:
90~100克的蔬菜,大概是两颗手掌长度的油菜量;
45~60克的水果,则相当于一个四分之一苹果的量;
9~12克的畜禽肉类,大约是成年女性手掌五分之一大小的生瘦肉量;
9~12克的鱼虾类,大概是一只草虾的量。
福小卫发出倡议
健康早餐,从我开始
家庭是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形成的第一站。孩子会模仿父母的饮食行为,父母购买、选择食物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对食物的选择,饭桌教育或者把食物当作奖惩孩子的手段,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或减少孩子对食物的喜好。

《指南》的推出,的确给学校、家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如何才能让学生按照《指南》的标准吃上合理营养的膳食,专家们认为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各方面的努力配合。
专家们倡议
1
学校重视
教育部门与学校应足够重视,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等课程和家长会等各个场合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教育。
2
家长提高营养摄入科学观
家长要充分意识到学生营养的重要性,掌握营养的基本原则。
3
定期提供示范餐
建议条件许可的学校,每周或者每个月给学生提供一次营养搭配全面科学的示范餐,并向学生讲解如何搭配营养。
4
时刻关注学生发育
营养摄入的科学与否,最终还是体现在小孩体格发育的指标监测上,如果学生身高体重增长得不合理,学校应当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到门诊去和医生沟通,查找出相应的原因。这样医生才能根据学生的体格评价报告,给出个体化指导。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林颖
编辑:简
猜你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