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 第1811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编者按
今天美国时间4月18日
一个特别的日子
一场跨世纪的音乐会

世界巨星云集的盛宴

#TogetherAtHome#
『同一世界: 团结在家』
居家慈善演唱会
已经拉开序幕!
【直播链接】
https://www.globalcitizen.org/en/connect/togetherathome/

http://t.cn/A6wKqqYQ
国内平台:
阿里巴巴(优酷)+
腾讯(腾讯音乐娱乐)+
MTV中文频道联合直播
美国东海岸纽约下午2:00
中国北京 凌晨2:00
2:00-8:00   预热演出
8:00-10:00 正式演出
由Lady Gaga策划,世卫组织和Global Citizen共同主办,集合了包括华人嘉宾:朗朗、陈奕迅、张学友、马友友等的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位顶尖艺术家、音乐家、歌唱家、演义巨星!
重磅嘉宾们
1985年援助非洲饥荒
全球摇滚巨星举办了演唱会
再一次 2020年全球抗疫
今天我们一起见证大爱!
是的,截至近日,新冠肺炎全球受感染者超过226万人,死亡人数达15.4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数据显示,有191个国家全国范围停课,超过91.3%注册学生计15.75亿多人受到影响。
但人类从不会放弃对代表自己未来和希望的孩子们的教育。
停课不停学,教师、学生都在积极应对新形势的挑战。隔离的方式,既减缓了疫情蔓延的速度,更是以主动预防的方式,呼唤着我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在全球抗疫这个特殊的时刻, 谨此献上石国鹏校长为学生和家长写的一封题为《 跟随一片落叶探寻生命的意义》的公开信,呼唤我们一起怀念和送别不幸逝去的人们,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观” 与 “人死观”。
作者:石国鹏校长
公众号:【未来领导力学校】
这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
这是愚蠢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
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
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
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的事物,
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
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如此绝对的对立,如此冲突明显的句子,来自于哪?
我相信如果您了解这本书,了解这位作家的话,您会知道这是两三百年以来我们所看到的英语文学世界当中的最顶级的作品之一——《双城计》的开篇。狄更斯所描写的双城记,是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以伦敦和巴黎这两个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作为背景,描写出整个变化的时代。而在这样激荡的变化当中,一个新的时期孕育而出。
我想用这段话来形容2020年暂停和重启转换之间的感受。
亲爱的孩子们、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的2020年开始得有些艰难。难有难的活法,虽然不情愿,但是人们还是渐渐接受了宅在家中的现实。在我们的领导力课程中,师生家长齐上阵,以发生在身边的新冠疫情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
我每天查看多种渠道的疫情播报,急剧上升的确诊和死亡人数令人触目惊心。但是,对海南来说,武汉毕竟离得太远;对孩子们来说,死亡毕竟离得太远。这些数字让我们心痛,但还算不上锥心刺骨。直到,我收到昔年好友发来的“老母亲在武汉病逝”的消息。
我曾经见过老人家几面,吃过她亲手做的热干面和莲藕炖排骨,听她聊起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苦难,并且在讲历史课的时候曾经引用过她的例子。而这一次,老人家的逝去让我实实在在地看见新冠病毒引领着死神在我的身旁起舞。痛彻心脾的感觉之后,我一再扪心自问,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直面死亡,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们直面死亡。
在中国的文化里,死亡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词汇。我们的先哲们似乎不大愿意为了那个似乎虚无缥缈的“彼岸”多费心思。正因为如此,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算不上多么发达。当被弟子问及“死亡是怎么回事” 的时候,孔夫子用一句“未知生,焉知死”[1]就把这件事搪塞过去了。不讨论死亡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逃避开这既定的宿命。
孔夫子本人不是也对颜渊之死痛不欲生吗?倒是道家的庄子有过人的见识。妻子去世,庄子鼓盆而歌[2]。他认为死亡实际上是回归自然,以天地为“巨室”,有什么可悲哀的呢?这也算是一种通透旷达的生死观了吧。
然而,智慧如庄子者也并没有把生与死的关系解释清楚,反而被后世误以为他是一个悲生乐死的消极主义者。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在面对法庭的死亡判决时,戏谑地对法官大谈死亡的好处,但是,那不过是他一心求死的手段而已。苏格拉底寄希望于以自己的死来印证:全民民主实质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这些非宗教的“人死观”都并非究竟之道。
那么,如果我们想参透生死,是不是就一定要皈依宗教呢?或许未必。
在2月17日的网课中,我向孩子们推荐了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利奥·巴斯卡利亚博士(Dr. Leo Buscaglia)的绘本名作《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本书由著名的翻译大家任溶溶老先生翻译,的确堪称“信、达、雅”的典范。
《一片叶子落下来》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
作者讲述了一片名叫弗雷迪的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以此阐释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文字简约但寓意深刻。弗雷迪和“他”的叶子伙伴们经历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夏天的热情高涨,秋天的五彩斑斓和冬天的寒冷萧瑟。四季的变化带给他们深刻的感触和思考。比如:
我们为什么长得不一样?
活着有什么用?
快乐到底是什么?
风儿为什么对我们不友好了?
枯萎的落叶意味着什么?
死亡可怕吗?
……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在追问和思考中,叶子们逐渐懂得了
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
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
白了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
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死亡其实根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生死交替,
事物轮回,
不过是自然而然的发展变化。
而活在当下,
广种善缘,
以至于造福众生,遗荫未来,才是生命的本义。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诗句大约正是对叶子弗雷迪的最好的纪念吧。
时值清明节,又是追思故人的节日。愿大家品悟人生,得大自在!
石国鹏
未来领导力学校校长
2020年4月4日清明节
注:[1] 出自《论语·先进篇》 [2] 出自《庄子·至乐》
附 写在第35个教师节的那一天
写信人 石国鹏校长
曾经上了一所普通学校,
却因为遇到了好老师,
启迪了自己不同的人生!
大家好!
伴随着并不明显的秋意,第35个教师节又要到了。我正是在第一个教师节后发心成为一名历史老师的。今年是我实现这个夙愿的第25个年头。
回首望去,在我做学生和做教师的历程中,诸多老师对我的影响深远。直到今日,我在为人处事方面,身上还有他们的影子。
还记得由于小升初考试的失误,我落入了北京一所非常普通的初中。但谁又能说普通的学校就没有好老师呢?教我英语的景华老师雷厉风行,爽快利落。她从ABC开始教起,耐心细致,是真正的启蒙者。她还是第一位让我直呼其名的老师,让我懂得了平等是多么美妙的感觉。
而数学关瑞卿老师则启发了我对数学学科的无尽热爱,若不是我当历史老师的愿望更坚定些,也许就真的要去学数学了。关老师的课堂循循善诱,如沐春风,而她的勤奋和严谨不仅在学术上,更在做人的品格上塑造了我,至今思之,尤觉温暖。
中考我考上了北京41中。还没开学,我家就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我高一的班主任尉晓珑老师。这样的不期而遇让我既惊讶又感动。
当年还不到三十岁的尉老师,刚从美国访学归来。他是那样的不同,以至于我至今都在怀念那段“另类”的生活。
老师上课基本上全程用英语:
他带我们去前门刚开的肯德鸡餐厅,
用塑料刀叉教我们西餐礼仪;
他给我取的英文名字Michael Stone,
我一直用到现在;
他邀请美国朋友进课堂,
大讲特讲美国总统大选;
他带我们坐火车去天津秋游,
居然敢一下火车就地解散,
下午三点南市集合;
他允许我在课上写小说、翻译唐诗,
又把照片扩印机借给我,
纵容我整宿不睡觉地去冲洗照片……
太多神奇的记忆了。

就在上周四,尉老师突然“杀”到海南,又一次神奇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当我们齐声唱起他当年教我的英文儿歌"One two three four five, 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的时候,时光似乎瞬间回到了三十二年以前,两代教师几乎堕泪,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尉老师让我知道,做老师可以多么投入,多么热情,而且,多么好玩儿
我高中的历史老师赵士良先生也是一位奇人。他不但历史课讲得出神入化,而且还是一位京剧名票。身为余叔岩先生再传弟子的他,极大地影响了我的业余爱好和艺术品味。而赵老师那充满欢乐和思辨的历史课堂更是直接影响了我的本行。我视赵士良老师如师如父。先生辞世之时,我在灵前行三跪大礼。彼时,我没有恸哭,因为我知道,先生之道,有我传承
我大学就读的是我的梦校——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一众名教授之中,对我恩泽最厚的当然是于友西先生。于先生是中国中学历史教学法专业的创始人。1993年,先生才从美国杜克大学作访问学者归来,就收了我们这一届学生作他退休前的关门弟子。先生讲话慢条斯理,娓娓道来,态度极温和,但要求极严格。我至今记得写板书要用粉笔的粗头儿,画图则反之的教训,至今记得先生把我的试讲录相每15秒钟定格一次,犀利点评的风采。
虽然跟先生亲如父子,但上课时冷汗直流的紧张时刻绝不鲜见。先生今年已经86岁高龄,仍然能和84岁的师母一起周游世界,让我不禁在心底生出无尽的赞叹与羡慕。
在我之所以能够成为今日之我的历程中,我从未谋面的恩师Dr.  Craig Miller无疑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先生。1997年,我下决心要出国留学,但已荒废了七八年的英语成为横亘在我面前的一座大山。一个极偶然的笔误,使Craig写给他的“中国女儿”的电子邮件闯进了我的邮箱。相互“认识”之后,我这个中国青年教师和他这位退休的加拿大教授之间几乎每天要通一封邮件。
我用蹩脚的Chinglish阐述我对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等各种问题的理解,而Craig则一边逐字逐句地给我批改作文,一边跟我进行跨文化交流。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年里,我们通了大约七百封邮件。他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是他去世前两天,告诉我他的状况不太好,但还能看邮件,要我不用担心……。
今年是Craig去世二十周年了,我一刻也没有忘记他。此后的岁月里,每当我面临困难与黑暗,每当我必须在是非善恶与利弊得失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我的心头都会重新想起教诲、包容、爱、智慧以及责任这些词汇。我知道,那是Craig在天堂里又一次为我点燃了指路的明灯,让我不致迷失方向。相信我,Craig,我不会让您失望,I promise.
情长纸短,不容细述。教师节之际,谨以此小文,向我的恩师们致敬,并与FLA各位老师们共勉。
石国鹏
未来领导力学校校长

2019年9月9日
【留美学子】已发1810期
6年如1日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强烈推荐 近期作品精选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