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人:美国卫生部长(HHS SECRETARY)Alex Azar,律师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主任 Robert R. Redfield,医学博士
                CDC下属免疫与呼吸疾病主任 Nancy Messonnier,医学博士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 Anthony S. Fauci,医学博士
1月28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扩散,美国卫生部长Alex Azar,率领其下属的疾病防御控制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几位高官,面对美国公众和媒体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本文是综述。
根据这位部长的自我介绍,他也算是20年来美国高层对付公共卫生危机的老手了,在2003的非典危机中,Azar当时是卫生部的法律总监,就站在今天的讲台上向公众传达最新的疫情。后来,他又经历了911之后的炭疽菌攻击,猴天花爆发和2009年的世界性大流感(当然,我们衷心希望未来他这样“露脸”的机会少一些
)。
首先,部长通报了全球的疫情。中国4500确诊病例(截至到发文止已经7000例),美国5例。目前的死亡率是4500病例中100人死亡,略高于2%,从数字上比较可怕,但是考虑到目前在武汉重灾区只有最重病患才有机会得到确诊,日后的死亡率有可能下降。该病的潜伏期限从两到十四天不等。
本次发布,部长和其他官员传达的一个核心信息是:目前,美国社会不必过度紧张,生活应一切如常不受影响。在答记者问的时候,部长特别提到,在美国大规模佩戴和囤积口罩是没有必要的。根据目前的数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系数R为1.5 到 3.5 (这个R值指的是每个传染病人感染的平均人数), 和传统的烈性传染病如麻疹的12 - 18相比,这不是一个很高的比例。 
尽管如此,鉴于目前疫情的迅猛发展态势,目前把前往中国的旅行的警告级别提到3级(湖北是4级),国务院协调专机把困在湖北的美国公民接回美国。不能排除对中国的旅行禁令,一切可能都在评估之中。
美国目前正在和中国官方高层联系,希望尽快派遣CDC专家访华,掌握第一手防疫资料。他对中国方面目前的反应基本满意,和非典初期有极大改观(小编:20年了
)。对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的官员也信任有加,虽然这位官员对美国撤侨的决定并不赞成。
Azar部长强调,世界性防疫的关键两条,国际合作和信息透明
千言万语一句话,人民的安全是政府的第一优先。
第二位上场的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CDC)主任 Robert R. Redfield,医学博士。
他主要介绍了全球的疫情:已在18个国际地点发现了疑似病例,在美国有5例确诊。CDC目前重新评估入境管理办法,重点筛查的范围从5个机场(和武汉有直达航班的机场)扩展到20个机场。
对美国公众的建议是,在非必要的情况下避免前往中国。注意个人卫生,洗手,咳嗽打喷嚏要掩面,生病最好居家休息(小编注:没有戴口罩这一条,因为在非密集地区,口罩对一般无症状人员的保护非常有限)。如有症状尽快联系医生,如实报告旅行经历,特别是去过武汉的行程。
在答记者问中,他特别提到了目前网上传播正盛的冠状病毒“无症状”传染现象。如果核实的话,这会给控制病毒的传播带来难度,因为在非典期间非常有效的靠测体温来发现潜在传染源的方法,就不适用了。但是主任也强调这个发现目前只是中国方面对数据的解读,希望CDC能尽快了解原始数据,才能确认中国同行的结论。
后来的NIH传染病研究所长FAUCI博士补充到,根据目前所有的流行病学知识,即使有无症状者传播疾病,这也不是造成疾病流行的主流。有症状带毒者的传染源,依然是最有可能是传播的中心。这又让人松了一口。
也有记者问道,有了非典和武汉冠状病毒的教训,何时能把取缔野生动物买卖市场提到议事日程上。REDFIELD博士比较严谨,他说病毒的起源和跨物种传播的机理,现在尚不清楚,不宜草率下结论。
对美国的好消息是,新冠状病毒并未在美国社区内传播,确认的5个病例,都是直接来自是疫情的发源地武汉。所以目前的结论是,危险较低。
随后发言的是CDC下属免疫与呼吸疾病主任 Nancy Messonnier女士,医学博士。
听她的介绍,尽管美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是世界领先,但是在控制突发传染病上似乎也并无神奇的高招,无外乎就是流行病学上经典的几个步骤:1)发现疑似病例,2)隔离观察,3)诊断确认,4)治疗,5)联系并跟踪和病患有接触的人。
目前发现的病例分布在四个州,加州两例,华盛顿州,伊利诺伊,亚利桑那各一例。她进一步解释了为何官方的结论是病毒对美国威胁较低,关键在于绝大多数美国大众对病原没有直接暴露,但是医护人员则处于高危,不能不防。
最后发言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 Anthony S. Fauci, 医学博士。
他的发言重点是生物医学技术对控制疫情的作用。他说,在诊断方面,中国的科学家是立了功了,因为在1月10日,复旦大学的科学家首先发表了新冠状病毒的序列。现在CDC就是依据这个发现,在一个星期内研制了特异性的试剂盒以监测病毒在体内的存在。对这样的合作速度,卫生部长的评语是Amazing!但是诊断试剂盒目前仍是由美国CDC中央控制,所以确诊速度慢。看来关键的下一步是把试剂盒的使用权尽快下放到地方。
(小编注:在复旦发表序列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上海科研机构拿到了病毒颗粒的晶体结构。记得在非典期间,守着“丰富”病毒资源的中国生物医学界毫无作为,最后是加拿大的科研机构在疫情开始爆发的三个月后才测定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快20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科研界的长足进步,但是在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上,差距还相当大。FACCI博士也特别提到,现在在冠状病毒基础研究第一线的中国科学家,大部分在美国受过训练,所以和美方的合作非常有效。这大概也是FACCI博士利用这个机会对中美科技交流叫停的忠言劝阻吧。)
人们最关心的药物治疗,却要难得多。现在有两种有点希望的药物,一个叫remdesivir, 是当年治埃博拉病毒的失败品,现在用于治疗冠状病毒的实验,另一个是Aluvia, 是抗艾滋病毒的制剂,他们的疗效现在并无定论。另一个治疗的方向是根据病毒的基因蛋白序列培养抗血清,单克隆抗体,希望这样的抗体能够阻挡病毒颗粒与人细胞的结合。但这也是一个漫长研发过程。
对付冠状病毒大爆发,长远的解决方案是疫苗。现在NIH和一家疫苗公司合作,根据发表的病毒基因序列研制研发过程了新型疫苗,这种疫苗催生的抗体能够直接攻击病毒的基因,而不是基因产物,从而加速了研发过程。但是人体实验旷日持久,遥想当年,非典肆虐的时候,NIH也在研发疫苗上下了血本,但是由于非典在后期被迅速抑制并最终消灭于人类,非典疫苗最终没有发挥作用。总的来说,疫苗是用于应对疫情失控的最坏情况的。
(小编:总的感觉,美国卫生部门官员的态度是透明求实的。不过不管是官员还是博士,他们也不是神,比如这次的Nancy Messonnier博士就露了个怯,她把诊断试剂盒用的技术缩写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解释成“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Real Time-PCR),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正确的解读应该是“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隔行如隔山,流行病专家不是分子生物学家。)
战胜新型冠状病毒,需要科学的决断,透明的信息,公众,政府和专业人员的信任与合作。医疗工作者,流行病学家,生物医学家,制药专家,大家任重道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