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医学科研进展”
写在前面
所有人都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新冠肺炎)早期控制失误感到无比愤懑。
公开发表的论文在展现了中国学者对疫情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再次激发了这种愤怒:
原来你们早就知道了这么多!而我们却被完全蒙在鼓里。
最关键的是:最知道疫情的你们,对疫情防控做了什么?
甚至一些人猜测,认为发表文章影响了疫情防控。
这些观点是否准确,现在无法求证。我们相信,随着疫情的缓解,更多细节会浮出水面。所有相关领域都会痛定思痛,进行改良。
但有一点,如果没有这些公开发表的论文,我们可能什么都不知道。而这些论文涉及的研究,现在正对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
同前,遵从我们公众号一贯风格。王宇歌博士仅从单纯学术角度评价了这些论文的意义和价值
我PhD导师是一个临床免疫科医生,他本身没有发科研文章的压力,但他常说,Paper is the currency of science
而Netflix的最新纪录片Pandemic里采访了位于旧金山一个研发疫苗和抗体的生物科技startup - Distributed Bio的创始人Jake Glanville。作为一个公司创始人,理论上讲他也不需要发表科研论文,但他反复强调,Paper is all about credibility

我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实验室主任Dr. Fauci的信誉其实也是通过他早期的科研论文积累的。
而对于一种新发病毒和/或疾病,权威杂志的科研论文全权代表了话语权和权威性。
但话说回来,业内人士总说:“2003年最大的尴尬是:我们那么多病人,病毒却都没能自己分离出来”
如果这次我们有这么多病人,却没有给予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全面高质量的病毒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信息,那么其实会是2003年尴尬的重现。
而现实是,一批高质量的临床科研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第一时间发表。

更重要的是:这些学术信息本身都是客观透明的,他们能够帮助翔实地解读诸多信息。除提供了疾病诊治进展之外,更展示了疫情处理效率、政策及管理中问题。
所以单从学术角度看,对突发传染病的学术研究,中国学者前进了一大步。

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
Hanson临床科研始终致力于分享临床科研设计和临床论文写作规范。
目前有4个临床科研群(免疫病、血管病、肿瘤、变性病等)/2个医生英语群/meta分析群/访问学者-博士后群等专业交流群。如需进群,请添加管理员Henry微信
温馨提示:添加管理员微信时请备注(“姓名/机构/专业”,否则不予通过),以便我们邀请您进入相应交流群。
点击↓↓↓,关注临床科研
既往推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