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刚刚得知百老汇经典音乐剧《My Fair Lady》要复排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担心的。
这部音乐剧在上世纪50年代可以开创美国音乐剧的新风格新局面,可以风靡世界各地,可以横扫一切大奖,可是剧情是如假包换的大直男癌,到了如今这个社会,还能被接受吗?
伴随(或说推动)女权觉醒的男人们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这部音乐剧改编的电影,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更加熟悉。电影横扫了1965年的奥斯卡,捧回八项大奖(然而赫本在电影里的歌唱部分用了替声,8项大奖居然没有最佳女主)。
故事由英国大作家萧伯纳的《皮格马利翁》改编,梗概大概是一个自负的贵族大叔为了满足个人兴趣,硬是把穷苦卖花女培养出贵族小姐气质,目标达成以后索然无味,毫不吝惜地抛弃她后发现两个人居然都离不开对方的故事。
希金斯教授(左)很久以来都被当做是大男子主义的代名词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剧中男主对女主的改造无异于“玩弄”。不是身体上的玩弄,也不是精神上的折磨,甚至不是出于恶意的故意戏弄,而是一种客观上毫无尊重、毫不在乎女方任何自由意志的单方面行为。
而更让观众生气的是,发现了这一切的女主明明愤而离开了,最后却还是发现离不开男猪脚,主动跑回男猪脚身边冰释前嫌,最终相爱在一起了?!
70年前的社会可以不以为然,到现在哪还受得了啊?光是想想就觉得好可怕。
但是不管怎么说,My Fair Lady剧目实在太经典,名气太大,还是必须得去看。从剧院走出来后,我不禁大呼:除了颜值不如赫本好看,一切都比电影好看太多!
别废话,这直男癌故事咋讲的?
用荒诞!用嬉笑怒骂!一秒钟变反讽!
这一版production不仅在主要人物的互动中突出了讽刺意味,而且配角、小人物和伴舞存在感十足,许多精彩的细节表现给整部剧营造出一股荒诞感,在这种气氛下,那些无比直男癌的台词和情节每一句听着都像反话,讲得酣畅淋漓,听得大快人心!
形象鲜明的众多小人物是本剧一大亮点
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世界里,结尾对全剧的基调影响尤其大。让人欣慰的是,这一版制作在保留了大部分情节的基础上,把之前版本和电影里那个无比大男子主义的直男癌结局改得稍微符合现代人的性别观念,算是适时适度的调整吧。
评论网站上对这一版百老汇的客官评价也挺两极分化的,能感受到这种反讽的大呼过瘾,感觉不到的大骂剧情直男癌……
除此之外,舞台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巨大的转盘,几个格间是直男癌教授家的几个屋子,转盘一转就是一个场景变换,甚至有种中国园林的移步换景式美感,不仅省去了换幕的时间让剧情更加连贯紧凑,而且在转盘旋转的过程中演员在上面依然继续着表演,也增加了舞台的立体感。
尤其是配角和小人物的“小动作”都能在旋转过程中露出舞台被看到,这种主角在一本正经聊天、旁边人在叽叽喳喳的感觉增加了许多幽默元素的同时,也加上了上面提到的荒诞反讽气氛。
在直男癌主题被妥善处理的情况下,My Fair Lady作为音乐剧本身的艺术价值只能用“名不虚传”来形容——
美国音乐剧“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每首歌都妙趣横生,让人过耳不忘,是那种你在心情极好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哼起来的音乐;
舞蹈戏份充足但恰当而不刻意,编舞来自美国现代舞先驱汉雅·霍尔姆,是德国现代舞引入美国并且以音乐剧形式发扬光大的集大成者;
舞美服装,剧院在林肯中心,大都会歌剧级别的服装,以及再一次强调旋转舞台真的很赞!
话不多说,明年1月就下线了,还有3个月赶紧看起来!
照例放送购票彩蛋——这部剧可以抽奖买$42的票: myfairladylottery.com/,在LincTix上也能买到便宜的票。
已经看过的同学们,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们的讨论!

【梅花间竹】公众号四大主题:
美食、戏剧、思辨、体育 
经常写点字,有时打鸡血,
偶尔小纠结,从不咪蒙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