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运筹OR帷幄』原创
作者:霍华德,留德华叫兽,王源,微调
编者按:
听说今年开始校招算法岗有人才过剩的趋势,好多发了一些文章的也找不上工作?真的是这样吗?
知乎高质量回答
1
如何看待 2020 届校招算法岗「爆炸」的情况?- 微调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267611/answer/808690736
虽然以前回答过类似的提问(2019 年人工智能行业又进入冬天了吗?,2019 秋招的 AI 岗位竞争激烈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512268/answer/570450954
但感觉可以更结构性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从讲故事转向为总结一点规律以供参考。其实从知乎和周围人的经历不难看出,算法岗(特指泛人工智能岗位)的竞争极度激烈后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
水平最拔尖的一拨人和刚入行的一拨人在竞争同一批岗位,他们都觉得自己符合岗位介绍」。
再直白点,「拥有成熟研究的名校毕业生」有可能和「自学或者培训三个月的转行者」同时在竞争大厂的算法工程师,这种现象并不是耸人听闻。只不过后者往往过不了简历关而止步于第一轮筛选,很不幸的做了分母,但依然让竞争和录取比例看起来非常“惊悚”。
为什么这种现象在比较成熟行业很少会发生呢?因为有历史的行业往往已经帮求职者设定了一个锚定岗位,或者说合理的预期。比如拿电力系统为例,什么样的毕业生大概能去什么岗位都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求职者不会去滥投超过或者低于自己太多的岗位。这主要是因为成熟行业有很多的历史数据供求职者参考,比如学长学姐都大概去了什么地方求职,有大概率我们也会是在这个范围内上下浮动。举个极端例子,比如某电力专业的毕业生四顾环视周围的学长学姐,发现近十年都没有人去到投行,那么他/她也就不会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找投行的工作上,同理也不会把时间花到找厨师的工作上去。
同时行业的规模有起有落,但能够持续下来的行业的规模变化一般都处于可接受的变化过程。短期内除非突发事件,不然很难会存在剧烈岗位需求或者裁员。因此求职者、企业需求、薪资待遇等很多维度上都相对稳定和透明,大家有一定的共识。
这些成熟行业的特征的内因是一样的,即都是通过时间来调整的。正因如此,这些特征在泛算法岗位上都失效了,原因就是行业的历史不够长,一度处于野蛮扩张的阶段(可预见的未来甚至现在肯定存在收缩的阶段)。因为短期内的行业上升,造成了很多大企业进行飞速扩展,导致从招聘上存在极大的偏差,良莠不齐。极端的案例是在几年前,有的是随便问问逻辑回归就去大厂做算法的故事。同理,为了在扩张期抢人才,企业都给出了高于合理水平的薪资待遇,就像很多行业(如共享单车)的前期的补贴是一个意思。同时很多求职者,往往听过“我就刷了三个月西瓜书就找到了高薪工作”这种励志故事并被其激励。不管是周围的学长学姐的真实案例,还是公众号还是培训班宣传,这种故事在这个阶段听起来依然可能是真实的。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真实案例”虽然可能发生过,属于存在严重偏差的案例,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小。而为什么算法岗的招聘条件往往写的含糊不清,使得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符合要求呢?就是因为企业有时也不知道自己要招聘什么样的人。随着行业成熟,细分不断加剧,很多非常具体的要求肯定会跟上,从最基本的学历学校专业,到更具体的技能、研究、编程缺一不可,甚至可能细化到工具上,这个趋势已经愈发明显起来了。
其实这个现象不仅仅是对于算法求职,在申请学校上也有非常类似的表现。我今年年初时参与了一下多伦多大学某硕士项目的申请筛选过程,发现超过80%以上的申请人都说自己想来做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不管有没有相关的背景。人们的一个误解是跟着流行走,会从中得到优势。但真实情况往往是,跟着潮流走得慢一点,就会成为韭菜或者永远上不了岸的后浪。比如我们可能就更希望招愿意做软件工程的人,毕竟学科也需要平衡。这不仅仅是硕士申请,博士和博后也难逃这个定律,毕竟只要在这个行业上,就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详情可以参考(如何看待 AI 方向 PhD 申请竞争过于激烈的现象? ,如何看待 2019 年 CS PhD 现扎堆申请且大部分为 AI 方向?未来几年 AI 泡沫会破裂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135639)。仔细回顾过去几年的申请情况,学校申请甚至是论文投递其实并不会比求职更有序,均非常惨烈。因为终极原因就是这是行业规律,只要你身处这个行业,不管具体分工和阶段是什么,都会受其影响。
另一种常见的误区就是“我只要足够快,在筛选标准提高前进去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就是没时间了赶快上车。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算法岗常见于科技企业,并非那种进去了就能干一辈子的传统岗位。所以即使现在上车了,将来还会面临两个挑战:待遇回调行业自净待遇回调很简单,比如共享单车的补贴也并不是永远的,市场瓜分完就一定要回归到合理预期上。如果供需平衡反过来以后,自然待遇也会调整,在职员工也不会例外。至于行业自净也是每个行业会发生的事件,企业不是福利机构,会逐步淘汰不符合当前需求的员工,因此行业收缩个人能力不足都会导致失业。科技企业多的是类似的政策,全球都一样,比如亚马逊也有很令人津津乐道的PIP(辞退前的黄牌警告)。所以即使上了船,也可能会面临船上环境恶化或者船长嫌你吃的多而命令你下船去游泳。如果既不担心行业待遇回归理性,又有自信迅速补上欠缺的各种知识,其实继续稳住也并非下策。
我们普通人总是倾向于放大事物短期内的表现,而忽视了长期的趋势,忘记了涨与落如影随形,没有永远的上升。如果但凡能学一点经济学读一点社科,就不至于让历史规律一次一次的在自己身上应验。所以在这种行业背景下,如果是扎实的科班出身,且短时间内并不会毕业,感觉依然可以把做算法作为一个求职方向。但同时也应该学好计算机基础,退一步还可以做需求更大的开发岗。如果本身并非这个行业出身,应该仔细评估行业发展规律和自身的情况,考虑如何降低选择风险。同理算法工程师本身还是工程师,所以先学好工程再学算法也不为过,毕竟退一步还能做开发。然而市场总是非理性的,人也总是非理性的,一切最终都需要用现实和血淋淋的教训才能教会我们。我们最多能做到的就是,提醒自己和周围的人少流一点血。
聪明的人的最容易吃亏,勿谓言之不预也。
2
如何看待 2020 届校招算法岗「爆炸」的情况?- 文雨之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267611/answer/806400593
算法工程师的岗位起点是2014年,14年阿里举办了第二届天池大数据竞赛,题目是用机器学习做商品购买量的预测。大家从这次竞赛之后慢慢接触和了解了算法,也明白了公司对算法工程师是有需求。随之而来15年,算法工程师的岗位悄然兴起,那个时候基本上会点算法的很容易拿到算法工程师的offer。16年,17年的时候 算法工程师这种人傻钱多的设定 已经人尽皆知了,一大批研究生涌入进来争前恐后扬言要搞算法(尤其是非CS专业的),各类培训机构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扩张。
你像我们自动化专业吧,以前比较好工作都是类似C++软件开发工程师,Java软开工程师,嵌入式, ios,Android开发等等。突然间就多了一个算法工程师,而且薪水待遇很高,搞的也是高大上的算法,至少是比C++,java, ios什么的看上去顺眼多了。这年头谁愿意去当纯程序员呢,谁不想搞点算法呢。
其实去年,也就是18年校招这个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目前算法岗位过于饱和,导致竞争变大。搞C++, Java开发的同学相对要好一点,最好的是ios,Android开发这类的工作竞争压力最小。其实道理很简单公司需要算法岗但实际上需要的没那么多。
所以我建议还是打好自身基础最重要,编程基础和数学基础是关键,万变不离其宗,一味的取巧投机,可能取巧的套路前两年好使,越往后越只会是越不好使了。反过来又印证了一句话 大浪淘沙之后,算法岗缺的是人才不是人。
3
如何看待 2020 届校招算法岗「爆炸」的情况?- 留德华叫兽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267611/answer/807506012
大家如果把算法岗单纯的和人工智能行业联系起来
什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语音识别
那爆炸了可不止半年一年了
如何评价2019年春季招聘,算法岗大面积扎堆的火爆盛况?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578251
如何评价刚刚过去的19年校招秋招算法岗挤爆而开发岗容易找且工资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409540/answer/520375394
正如上面第二个问题所述

开发才是业界的刚需

什么软件、APP、网页、前后端
企业最终卖的是产品和解决方案
而算法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并且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
是很微不足道的部分
--这也是作为数学建模、算法出身的我最近几年才认识到的“残酷”现实
设想一个做导航软件的小公司
导航软件里最核心的算法便是 @运筹OR帷幄最经典的最短路径算法
运筹OR帷幄:OM | 世界冠军之路:菜鸟车辆路径规划求解引擎研发历程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516988)
但作为用户
你最关心的导航软件一定是它的UI(用户操作界面)
以及支持的功能(例如是否有限速提醒、探头提醒等)
算法部分只要够用就行
作为用户
你会不会打开两个导航软件
对比哪个软件的线路更短、用时更快?
比如从上海浦东机场到上海大学宝山校区
百度地图给出的路径长53.5公里、用时52分钟
而腾讯地图给出的路径长53.7公里、用时56分钟
而作为用户的你
是因为这多出来的0.2公里和4分钟
才选择的百度而不是腾讯么?
因此中小公司宁愿选择砸钱雇很多UI、美工设计师
也不愿花钱雇第二个运筹学算法工程师
所以
建议那些不是科班出身的算法调包侠们
考虑转开发吧~
或者
偷偷告诉大家一块价值洼地
关注 @运筹OR帷幄 运筹学/供应链/物流/工业工程/智能制造/管理信息系统/航空交通优化等领域
留德华叫兽:【学界】人工智能的“引擎”--运筹学,一门建模、优化、决策的科学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579864?refer=operations-research)
算法岗远远不止AI的那些

运筹学一直以来在国内被严重低估

光这两年就涌现了一批主打运筹学的创业公司(衫数、悠桦林、览众、Pier等)
以及开始受到大批大厂的重视(华为、顺丰、京东、阿里、菜鸟等)
疯狂砸钱全球重薪招募运筹学算法工程师
这两年运筹学算法工程师的薪资
绝对不低于AI算法工程师
且看@运筹OR帷幄 责编原创的运筹学算法求职经验分享:
留德华叫兽:【学界】秋招在即,运筹学小萌新如何斩获Offer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124520)

相关文章推荐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项目和学术资助,受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在未来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其他

关于本文责编

温馨提示
可以在 公众号后台 回复关键词:“AI”获取大量由我平台编辑精心整理的AI资料,如果觉得有用, 请勿吝啬你的留言和赞哦!~
—— 完 ——
文章申明
Sept.2019
文章作者:霍华德,留德华叫兽,王源,微调
责任编辑:霍华德
微信编辑:葡萄
文章由『运筹OR帷幄』原创发布,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获取转载须知


优质公众号推荐
击查看详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