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瓣 @店长
原标题:吃老本的盖·里奇和他新发掘的中年危机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演员,是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汇聚了豪华阵容的电影,自然会让观众的期待度直线飙升。
最近,就来了这样一部新片。
不仅卡司堪称豪华,口碑也相当强硬——

绅士们

 The Gentlemen

导演: 盖·里奇
编剧: 盖·里奇 / 伊凡·阿特金森 / 马恩·戴维斯
主演: 马修·麦康纳 / 查理·汉纳姆 / 亨利·戈尔丁
上映日期: 2020-01-24(美国)

片长: 113分钟

豆瓣8.4,豆瓣一周口碑电影榜排名第一。
光看卡司,保证豪华到你害怕——
马修·麦康纳(《星际穿越》)查理·汉纳姆(《环太平洋》)、休·格兰特(《诺丁山》)、科林·法瑞尔(《狙击电话亭》)、米歇尔·道克瑞(《唐顿庄园》)……
能够一口气集齐英国所有王牌演员,同时保证电影质量的,只有他——

盖·里奇

盖·里奇是个很神奇的导演。
可能没有哪一位导演的职业生涯,比盖·里奇的更适合「高开低走」这四个字。
98年的处女作《两杆大烟枪》和00年的《偷拐抢骗》,是真正意义上的出道即巅峰。
快速剪辑、多线叙事、摇滚配乐的风格化手法,搭配上黑色幽默和真正来源于街头的愤怒与灵气,让这两部深深烙着盖·里奇标签的作品,重新定义了犯罪类型片,成为众多新人导演借鉴的模板。
也把盖·里奇这个15岁就被学校开除,非科班出身的英国小混混捧上了神坛。
盖·里奇和《两杆大烟枪》剧组
当时才30出头的盖·里奇,瞬间成了英国电影的新希望,被频频拿去跟海峡对岸另一位痞子做比。
然而,当音像店小子昆汀慢慢成长为现今最有影响力的作者导演之一,建构出独特的美学和一份精心铺盘的作品序列时,“英国版塔伦蒂诺”盖·里奇却走上了一条很不一样的、像过山车一样颠簸起伏的职业道路。
这个有着草根趣味的英伦代言人,很讽刺地先被名人婚姻毁了一次,又被好莱坞毁了一次。
很长一段时间里,盖·里奇一直顶着“麦当娜丈夫/前夫”的招牌,在聚光灯之下被拉进女强男弱的庸俗讨论。
麦当娜这个全球流行文化偶像的光环,自然是比只拍过两部电影的盖·里奇大的。
而在这段婚姻期间,盖·里奇只交出了一部为妻子打造的、勇夺当年金酸梅的《浩劫妙冤家》,和在影评人看来较为平庸的《转轮手枪》、《摇滚黑帮》。
从克里斯托弗·诺兰到丹尼·博伊尔,当英国老乡们都在好莱坞取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盖·里奇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
随着大腐系列大火,盖·里奇开始在“票房灵药”和“票房毒药”间来回跳跃。
《秘密特工》不温不火,《亚瑟王:斗兽争霸》彻底扑街。
然而当大家开始担忧盖导的生计时,盖·里奇又以一个近似合同工的身份,把真人版《阿拉丁》打造成了迪士尼最成功的真人电影,揣着跪着挣来的钱回英国拍了这部《绅士们》。
在他投身婚姻又出走好莱坞的这十几年间,盖·里奇最钟爱的那种故事类型和叙事手法已不再流行。
而盖导本人,除了已不再英俊潇洒之外,也从拍mv起家、靠贵人相助拼拼凑凑才把处女作搞出来的街头小子,变身拿过巨额离婚费的好莱坞商业大导,又在知天命之年重新回到舒适圈中。
盖·里奇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戏剧性。
有人惋惜哀叹,有人鄙夷他的才华太早耗尽。
但也有人能从他那些被批评太过商业化的作品里,找到盖往日才情和灵气的影子,找到别样而持久的乐趣。
这就是盖·里奇作为导演的神奇之处了。
与众多那些活在片场和花絮中的大导们不同,盖·里奇靠着这些曲折经历和观众们对自己的复杂感情,跳出作品单独成立为了一个充满性格浑身是梗的人物。
盖导那些女性角色缺席的作品里,充斥着男人之间微妙又有张力的暧昧。
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被称作大腐不是没有原因的,而从福华到美苏,盖导的作品产出了欧美同人cp的(小)半壁江山。
他和贝克汉姆的跨界情谊,以及跟斯坦森的养成系友情为人称道。
跟合作过的演员们关系也都很好,每拍一次片都能让大家宾至如归。
这些口碑分化但拥有忠粉的作品、这些外延的cp和八卦,加在一起使得盖·里奇成为了承受最多催更的导演。
全球范围内无数粉丝,不管出于什么缘由,都执念相当大地翘首期待盖·里奇能良心发现拍一拍续集填一填坑。
也由此诞生了“盖·里奇不会数二/数三”、“盖·里奇不配吃烤鸭”这些让人会心一笑又觉得苦涩的梗。
与汤老师相约吃烤鸭上新闻的盖里奇
油管的电影博主Jeremy Jahns这样形容他对盖·里奇的感情——
“好像身处一段二十年的无爱婚姻里,但仍然怀有坚定信念。
让人失望又惹人怜爱,给人欢乐又吊人胃口,盖·里奇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这部集合了豪华卡司的《绅士们》,标志着盖·里奇重回最初让他扬名立万的犯罪类型片。
也是盖在指导了很长一段时间经典IP后,重新开始自己写剧本。
熟悉盖导的观众,能怀着欣喜在《绅士们》里重温盖·里奇常用的那几板斧,也能在这个不算新颖的故事里,发现一个不太一样的盖·里奇。
和他其他几部犯罪题材影片一样,《绅士们》的纷杂故事线没法用一句话简单概括。
以下是努力后的结果——
《绅士们》的故事,围绕在马修·麦康纳饰演的大麻贩子Mickey Pearson身上。
这个美国人在英国贵族庄园地下,铺开了他的大麻帝国,而如今萌生退意的他,打算将生意卖给犹太商人Matthew。
这桩本来简单的交易,慢慢卷进了同样觊觎Mickey大麻事业的暴躁中国黑帮Dry Eye,还有他身后的中国势力,报社主编和捞油水的狗仔,吸毒的年轻人和俄罗斯黑帮,以及一个拳馆教练和他带领的一帮唱跳rap俱佳的学生们。
Mickey这头丛林中的老狮子,必须带着他美艳的妻子和同样美艳的手下Raymond,处理敲诈、威胁、暗处的危险和从天而降的新麻烦。
这样多条故事线搭建起来的叙事结构和让暴力合理化的角色设置,虽然并不新鲜,但能让盖·里奇舒舒服服且心安理得地吃老本。
于是《绅士们》里,快切、追逃、摇滚配乐、黑色幽默(有一个人叫Phuc)、F和C开头的脏字、恶趣味的扇耳光一个不落。
没有了迪士尼的束缚和限制,盖·里奇终于回到了他的快乐老家。
盖·里奇首先放飞的,是对脑海中那个英国的怀旧与迷恋。
虽然在美国走了一大遭,盖·里奇骨子里还是相当英国的。
于是,《绅士们》里能听到正宗的可爱考克尼口音,看到表面光鲜的贵族庄园地下是蔓延数里的大麻天堂,男人穿着果酱色的西装戴着平鸭舌帽,会在酒吧点酒时加一个腌蛋,中餐馆里卧虎藏龙,而街头少年们在阴霾的天空下无所事事。
先不论盖·里奇构建出的英国有几分真实,这种执拗而率真的描绘,多少带着一些江湖气的浪漫。
盖·里奇之前的作品总被批评缺少女性角色,甚至盖本人还被安上了“厌女症”的标签。
但他好像完全没有悔改的意思,一旦不需要塑造女权公主形象,一转头就立马又写了一个(几乎)全男人故事。
不光不好好写女性角色,盖·里奇在《绅士们》里甚至连基本的种族政治正确都不管了。
对犹太人、中国人、俄国人的塑造,肯定会被不少人定义成“助长刻板印象”,甚至还有一整段认真讨论“black c*unt”是不是种族歧视的台词。
被骂了这么多年,又在政治敏感的好莱坞沉浮了这么久,盖·里奇应该不会不知道这些雷点。
但他仿佛是带着一股不管不顾的混劲儿,非要用自己那套二十年前的方法,和一直以来秉承的观念去处理人物和故事。
这是盖·里奇的局限,也是他的特别之处。
当然,盖·里奇这么些年的好莱坞不是白混的,《绅士们》也提供了一些新鲜事物。
整个关于Mickey的故事,都带着一层取巧的自反意味。
从一开始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就是一个虚实难辨的剧本。
由情报贩子Fletcher本着敲诈的目的写成,再向Mickey手下Raymond添油加醋、声情并茂地讲述。
这个设置非常聪明,因为是在讲剧本,所以可以自然地带出Mickey的人物小传和前情故事,可以自由而合理地转换视角,补全每一条线索上不同人物的支线剧情。
最重要的是,正因为是由他人写就的“故事”,这个犯罪故事可以不用再去在乎真实性合理性,尽情地玩暴力搞戏剧化。
如果有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地方,那全怪Fletcher剧本写得不好。
这种故事中人讲故事的新玩法,让《绅士们》的整个叙事结构更复杂,也给足了恶趣味的空间。
可以时不时插入一段胡编的剧情捉弄一下观众,也可以插入新的叙事方法,让Fletcher和Raymond玩起角色扮演和配音秀。
虽然落后了当年的同侪昆汀这么多年,盖·里奇在《绅士们》里终于开始思考自反性和电影媒介了。
除了讲剧本的这层对电影的自知和致敬科波拉《对话》的彩蛋台词们,盖·里奇最后甚至让Fletcher拿着剧本走进了Miramax的办公室,站在自己也有出演的《秘密特工》海报前大谈特谈续集事宜。
虽然《秘密特工》海报出现在那是完全不合理的(毕竟《秘密特工》当时赔的可是华纳的钱),但这个小惊喜带着一种固粉或者说溜粉的自恋,也进一步模糊了《绅士们》故事虚实的边界。
除了电影,《绅士们》对媒介的思考,还囊括了传统报业和Youtube新媒体。
拍mv出身的盖导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毫不留情地把报社主编丢去睡猪。
面对新媒体却不吝啬预算地加拍了一个嘻哈mv,还喜滋滋地专门放到片尾字幕显摆。
但抛开这些让粉丝们略感欣慰的进步,《绅士们》和前作最明显的不同,或许在于年龄感。
盖·里奇已经51岁了,不再是当年的毛头小子,而当年故事里那些在酒吧彻夜狂欢耳朵里点火的年轻人,都变成了步入中年的“绅士们”。
《绅士们》中主角们遇到的危机,几乎都是「老VS青」的。
Mickey遇上了嚣张的不把前辈放在眼里的Dry Eye,Raymond去处理吸毒青年时还不得不追赶街头少年,拳击教练既得教训插队的熊孩子,又要替馆里的嘻哈唱将们收拾残局。
在这些追逃与暴力之中,主角们都几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力不从心,显示出年龄带来的些微酸楚。
Mickey这个融入英国的美国人,仿佛是盖里奇自身的投射。
他的疲劳和退意,以及被裹挟在混乱中的无力感,似乎都映照出盖·里奇本人正在经历的中年危机。
《爱尔兰人》里的黑帮们老了,《绅士们》里的罪犯也不再年轻。
但在这层带着悲哀的描绘背后,似乎还有一层亮色的自满和奋起。
绅士们最终都各自破除困局承担起教导者的责任,用枪和巴掌重新夺回了掌控权,维护他们亲手搭建起来的秩序。
《绅士们》背后的盖·里奇,不再崇尚暴力的无因,也不再风风火火快意恩仇。
他变成了这群穿套装的中年绅士们,举着枪教育年轻人要遵守规则尊重秩序,抽大麻可以,但永远不能碰海洛因。
盖·里奇的每部电影,基本都能做到一种奇异的“宾主尽欢”。
导演玩得开心,演员也玩得开心。
《绅士们》银幕上各角色之间的火花,大概就是这种开心的绝佳证明。
毕竟盖·里奇能把自己设计的暖腿烤肉两用桌,放到《绅士们》里当重要道具再拿去卖,还用这部电影撮合了马修·麦康纳他妈和休·格兰特他爸。
除了这种欢快,盖导的电影能骗来好卡司的另一个原因,是盖·里奇非常厉害的(男性)角色塑造能力
虽然他每部作品都人物众多导致单个人物银幕时间较少,盖·里奇却总能用一句必杀的精妙one-liner打造出不落俗套的人物,让角色背后的演员脱颖而出,达到角色和演员互相成就的境界。
也难怪皮特看了《两杆大烟枪》后就争着要去演《偷拐抢骗》。
《绅士们》里最突出的表演,有些意外地来自休·格兰特
休叔大概是少有的晚年迎来事业上升期的演员,而《绅士们》里的Fletcher在《帕丁顿熊2》之后再次证明了休·格兰特不需靠美貌的实力。
让休·格兰特这样一个生活里最恨狗仔的人,去演Fletcher这个两面三刀的狗仔,是个很有意思的选角。
而当Fletcher浮夸的彩色眼镜遮住了休·格兰特标志性的下垂眼,休·格兰特或许是第一次完全消失在了角色后。
科林·法瑞尔也是《绅士们》里的一大惊喜。
在这个故事里他的眉毛终于不灵活了,变成手灵活,承担起了替盖·里奇打出“阿奇之掌”的重要职责。
《绅士们》里的拳馆教练像游离于江湖之外却最守道义的高人,而科林·法瑞尔眼镜一扶,脖子一缩两手一插肩,这个角色就立马成立了。
除了总能给好角色,盖·里奇电影的另一个功劳在于盖导挑男演员的好眼力和出色得不像直男的审美,把一众演员收拾得漂漂亮亮。
能让已经成裘秃的裘德·洛再变回花,能让石油王子变chic型男,德州大汉穿高领毛衣戴精致耳钉。
在良心发现的盖·里奇手下,被他坑过一次的查理·汉纳姆终于有了一个配得上他外表的代表作。
虽然他不得不承担起《绅士们》中的卖腐任务,被说makes a good wife还要讲top和bottom的彩蛋台词,查理·汉纳姆这块宝藏也终于能被世人挖掘了。
虽然很肤浅,但单就这方面的贡献,也不得不夸一句盖·里奇了不起。
盖·里奇是个很神奇的导演。
人们总会对所谓“高开低走”的人生故事有无限惋惜,但像盖这样,走了弯路却仍有艺术理想,有高质量的老本可以吃,有一众漂亮演员可以用,有一群粉丝等着他会数数,也算是有意思且独一无二的职业生涯。
只要玩得开心,就不失为一个好故事。
对于《绅士们》,对于盖·里奇,都是这样。
作者P.S. 《阿拉丁2》官宣了,还是由盖·里奇执导。
盖接下来的职业路看来还是会很有趣,但感觉这么长一篇写给盖的情书算是白写了。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