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暴跌的行情,让人想到电影《大空头》。
片中男主的原型传奇基金经理Michael Burry在上一次哀鸿遍野的2008年金融危机中,他坚持以自己的判断行事,押注次级房贷违约,最终以6亿美元的规模为投资者赚到了7.5亿美元。
逆势暴赚!
但之所以想起他,不是因为想知道他这次是不是又暴赚,而是因为他的预言。
他说下一个要崩的就是ETF。
在2019年9月,Michael Burry在接受Bloomberg的采访时就曾提及对被动指数投资的担忧,他认为目前市场上指数基金的大规模流入与2008年次贷危机前CDO的资金流入是相似的:人们使用趋势跟踪等系统化策略通过指数基金的形式间接持有股票,这使得投资者不需要进行股票层面的研究,投资的价值发现功能丧失,就如同持有CDO不需要进行底层债务资产的研究一样。随着指数基金规模的壮大,很多本身流动性不高的股票被大量指数基金持有,而如果市场下跌并出现系统性的基金赎回,集中赎回行为将加剧市场的下跌。
并警告:“像大多数泡沫一样,它持续的时间越长,崩溃就越严重。”
在类似论点的基础上,不少投资者认为在本轮美股的下跌ETF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能有些同学还不太知道ETF。
ETF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开放式基金。
ETF结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特点,投资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又可以像封闭式基金一样在二级市场上按市场价格买卖ETF份额,不过申购必须以一篮子股票(或有少量现金)换取基金份额,赎回必须以基金份额换回一揽子股票(或有少量现金)。
根据投资方法的不同,ETF可以分为指数基金和积极管理型基金。目前国内外推出的ETF大多都是指数基金。
ETF指数基金代表一篮子股票的所有权,是指像股票一样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指数基金,其交易价格、基金份额净值走势与所跟踪的指数基本一致。因此,投资者买卖一只ETF,就等同于买卖了它所跟踪的指数,可取得与该指数基本一致的收益。
我们可以近似的把ETF看成一个专门做投资的公司,标的是一篮子股票,而我们在投资ETF“这个公司”。随着标的的涨跌,产生盈亏波动。当我们投资单一股票的时候,我们经常忧虑很难计算清楚一个公司的价值。但是ETF每天会公布净值,让你知道现在“这个公司”目前到底值多少钱。
目前全球发展时间最久、规模最大、机制最成熟的ETF市场是美国。截至2018年底,美国ETF市场拥有1988只基金,资产净值之和达到3.37万亿美元,占全球ETF资产净值的 71%。
2019年是中国ETF市场爆发的一年。从增量产品看,新成立ETF90只,同比增长240%;新申报254 只,同比增长450%;年底规模为5981亿,同比增长59%,其中七成的规模增长来源于新发产品引流。
被动指数型基金ETF,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很多主动型基金业绩不佳,可能还跑不赢大盘,却收取更高的基金管理费。
Vanguard的研究(Harbon,2016)发现,无论选择过去1年、3年、5年、10年还是15年作为考核期,美国大多数主动型国内权益基金、主动型国外权益基金和主动型固收基金是无法战胜市场的,超额收益中位数普遍为负数。
如今ETF的规模暴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于是很多人猜想Michael Burry预言是不是成真了,近期美股的暴跌是否是ETF恐慌性抛售导致的大型连锁踩踏事件。
ETF喊冤
ETF本质上是一种跟踪特定指数的开放式基金,具有交易便利、跟踪紧密、流动性较好的特点,其申购主要是通过直接接受股票实物申购,ETF基金自身并不会主动大量购买股票。
因此,ETF相当于把一篮子股票打包成一只“大股票”在市场上交易,既不像CDO通过互换以及层层信用增信之后,投资者已无法识别底层资产的具体情况,而随着泡沫破裂以及信用中介人自身陷入危机,导致风险连锁反应不断被放大最终崩溃。
ETF的底层资产透明,每天公布组合,也不存在信用提升的问题;也不像分级基金在市场上行时通过上折安排,不断增加杠杆,加速市场上行速度,进而推升资产价格泡沫,ETF并没有为投资者提供资金杠杆,因此,投资者交易ETF和交易一篮子股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交易便利度和效率均有所提升。
一方面ETF解决了信托关系下投资者对组合不透明的诟病,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有效性的提升,主动基金战胜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资金从主动领域向被动领域转移只能说是投资者的理性选择。
ETF从诞生起,已有近30年的时间,经历了数次金融危机,在过去的危机中ETF并没有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反而在危机过后,ETF解决了增加市场透明度的问题,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还成为政府基金维护市场稳定的工具,比如近期日本央行不断出手直接买入ETF。
ETF,就像股票一样,也是依附于整个市场。经济趋势、企业盈利、投资者情绪以及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发生变化,而ETF的价格也随着市场发生变化,ETF价格的变化最终是反映其跟踪的标的指数的价格变化。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市场的波动上升时,ETF的波动也会上升,这就使得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是ETF制造了市场波动和扭曲了市场价格,要知道即使没有ETF的存在,市场的波动和危机也同样在那里。简而言之,ETF的价格波动只是反映市场波动的特征,而不是驱动市场波动的始因。
另外,尽管ETF规模成长迅速,但相对于整个市场的规模而言占比仍然较低。在美国,ETF及指数基金持有的股票资产占到整个股票市值的10%左右,而国内的比例就更低,仅有1%左右,难以对整个市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ETF的每日成交额占比最多也不超过5%,这样的比例确实很难成为ETF具有影响市场波动的证据。
相对于整个资产管理市场而言,ETF的市场的影响力远不如主动管理基金,ETF的投资更分散,集中度更低,对个股的影响力也很有限。
最后从实际数据来看,根据光大金工统计,在美股开始暴跌的这段时间,美国股票型ETF实际有100亿美元以上的流入。
另外美国最大的标普500ETF即SPY虽然在2.24-2.28这一周出现了连续数日0.1亿份以上的流出,自本轮下跌最凶的阶段即第一次发生暴跌熔断的3月9日以来,SPY持续呈现流入状态,份额不断增长,3月16日单日资金流入75亿美元。
另外根据光大的测算对比,发现短期内SPY的申赎行为并没有出现与指数明显的正相关,反而在高跌幅时出现了明显的负相关,说明ETF更多时候作为“抄底”的优质工具被使用;而从月频的角度来看,紧跟着前期赎回的往往是后期的大幅申购,而指数也随之企稳上涨。
在A股的上证50ETF反向关系更加明显
最近ETF资金的介入路径更是呈现出“越跌越买”的特点。比如,3月5日沪指反弹涨近2%并收于3071点高位,当天股票ETF资金净流出19.33亿元;而在3月13日-17日三个交易日中,随着沪指跌穿2900点并逐步下行,股票ETF的净流入资金分别为77.92亿元、75.85亿元、100.73亿元,三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高达254.5亿元,成为3月以来高峰值。
所以综合看来,目前不仅无法证明ETF在暴跌中被称为“泡沫破裂”“暴跌元凶”的罪名,相反,更多的是作为抄底甚至是稳定市场的优质工具。
熟悉巴菲特的人都知道,巴菲特和芒格对风险是很厌恶的,甚至对有可能扰乱和危害市场稳定的众多金融工具都嗤之以鼻,无论它多么赚钱。
但巴菲特曾经多次推荐ETF,就差成为代言人了。
我相信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因为众多主动型基金跑不过被动型的ETF,也看到了这个工具的透明,便利,安全的底层结构。
居家投资必备“良药”
在这里我也建议,如果对股票不够了解的朋友,尤其是普通散户,可以选择ETF。
费用低廉,交易方便,风险分散等优点就不说了,ETF对于投资者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可以作为策略配置。
比如你看好中国发展,你可以配置沪深300等指数ETF;如果看好创业板,有创业板ETF,创业板50;如果看好某个行业或者版块,也有银行ETF,消费ETF,医药ETF,半导体50,5GTEF等等;甚至觉得港股太便宜还有H股ETF。
你不需要一个一个研究股票,耗时耗力又怕选不对。既省去了选股烦恼,又避免了错过的遗憾。如果有政策利好半导体,不用费心研究难懂的半导体产业,直接买半导体50ETF更省事;如果出银行的利好,也不用一通分析哪个银行股优秀哪个银行股便宜,直接买银行类的ETF更省力。
投资有多难,持续超额收益有多难,业内人士都深有体会。你需要比市场研究的更深,你才有可能赚的比市场更多。
而随着市场更加的有效,超额收益更难了,更多赚的是成长,发展等趋势的钱。
这时候ETF战略地位就显示出来了。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shantouwushuxi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