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us is my everything
这一章还在继续讲亚述王西拿基立对希西家的逼迫。希西家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他是如何来解决的?
在西拿基立攻占了犹大的所有坚固城的时候,他打发人来劝希西家投降。西拿基立的手下有一个叫拉伯沙基的,就是在上周六我们分享的,他就来劝说,并且说了非常多狂妄的话,目的是想让希西家和百姓都惧怕,向他们投降。但是当希西家听见了这些话,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19章的第一节说“希西家王听见,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进了耶和华的殿”;他第一个行动就是去圣殿祷告。别看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正是我们身为基督徒面对困境时候最缺乏的。我们面对危机时,常常选择的不是先祷告,而是先用自己的智慧,想尽办法得解决眼前所面对的问题。有的时候是我们已经陷入到绝境,那种绝望的时刻,才临时祈求。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是要活在祷告当中的,所以面临困境艰难甚至绝境的时候,我们要想到的是祷告依靠神。
 01 
当一个信徒在神面前祷告的时候,神就成就祂伟大奇妙的作为,祂也愿意伸手成为我们的帮助,成为我们的高台,成为我们的拯救者。所以我们不是在绝境中才向祂祈求,而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就应当常常在祂面前祈求。在我们的祈求当中,神会在我们的困难的环境中施行祂的作为,这也是祂要借助我们的环境,让我们认识祂的方式。所以看看希西家,我觉得特别有恩典的是,他很懂得什么时候来到神的面前,他很懂得什么时候寻求帮助。所以我们无论是谁,我们在环境来临的时候,都要专心地来到神的面前祷告寻求。
 02 
经文说希西家“使家宰以利亚敬和书记舍伯那,并祭司中的长老,都披上麻布,去见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对他说:希西家如此说:今日是急难、责罚、凌辱的日子,就如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却没有力量生产。或者耶和华─你的神听见拉伯沙基的一切话,就是他主人亚述王打发他来辱骂永生神的话,耶和华─你的神听见这话,就发斥责。故此,求你为余剩的民扬声祷告”。第六节以赛亚对他说,“要这样对你们的主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听见亚述王的仆人亵渎我的话,不要惧怕。我必惊动他的心,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这是要告诉我们,神要开始工作了。当人寻求神的时候,神就怜悯人。
15-19节里面,这一段希西家向神祷告说“希西家向耶和华祷告说: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你是天下万国的神,你曾创造天地”。希西家来到神的面前,但是他不是很轻慢地来,他承认神的王权,他也告白说犹大完全依靠神。我们在之前也讲过祷告,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在神面前祷告的榜样,就是承认神的名,承认这三位一体神的创造的名,祂得荣耀的名,祂有恩典的名。我们要不断地告白,我们要全然地投入,投入在神的面前,恳求祂能够在我们生命当中工作。对于希西家祷告的方式,我们是要效法学习的。
 03 
亚述王西拿基立被神严厉责备管教,并且死亡。21-22节说“耶和华论他这样说:锡安的处女藐视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摇头。你辱骂谁﹖亵渎谁﹖扬起声来,高举眼目攻击谁呢﹖乃是攻击以色列的圣者!”在这里通过这一段经文的评论,我们看到的是西拿基立真的是非常狂傲,他自以为国家日益强大是由于自己的力量和治理而得来的,他不把荣耀归给神,就是自己的狂傲。所以在狂傲的过程当中,神就刑罚了他,对于神来讲,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但以理书>里尼布甲尼撒王将荣耀都归给自己的时候,他一下就疯了,失去理智,在这里的亚述王西拿基立也是。所以人心里面骄傲一点都不能留,因为骄傲来羞耻也来。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讲,特别容易犯的就是骄傲。有的时候我们和别人比较,我们的生活背景也是值得骄傲的,我们的原生家庭也是值得骄傲的,甚至我们的年龄,我们的皮肤都是值得骄傲的。但这一切都不是从神来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部分。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要思考我们的生命当中,在这一个辞旧迎新的时间段里,我们是不是也是存着骄傲?我们常常要在神的面前祷告,依靠神对付骄傲。
另外我们也看到的是,当有问题出现的时候,当有环境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方式,那就来到神的面前祷告。所以很期待每一位弟兄姐妹,这一周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神面前祷告,也花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看自己是不是有骄傲的部分发动。我们靠着祷告治死骄傲的心,骄傲的生命。
祷告
亲爱的天父,我们感谢你。谢谢你怜悯我们,让我们看到希西家在遇到艰难的时候,他就来到圣殿,在你的面前向你俯伏敬拜,向你祷告。你就开始工作,并且让希西家远离祸患。天父求你带领我,你知道在你面前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艰难,你也知道我们常常会面对生活当中的环境。天父求你赐给我们新造的心,让我们愿意借着祷告,将我们所面对的环境完全向你交托。求你亲自工作,也让我们了解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不可以窃取你的荣耀,也不可以活在骄傲中。求你使我们谦卑,拥有这美好的品质。谢谢主的怜悯,赐福我们这一周。祷告奉耶稣的名,阿门。愿神祝福大家!
配图/Unsplash
文字/杜老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