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写在前面
“我们长大了,工作了,离开了家乡,在另外一个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可有的时候,我们太急着长大了,以至于忘了,我们的父母都老了。”
“Life is too short for small talk。” 在父母还不是太老的时候,和他们“和好”吧。
放下成见,去了解他们,也让他们了解你,你一定不会后悔这样做。
这样的话,出自于年轻人之口,当父母的,是不是感到很欣慰?

真的?真的。
如果你正处于和孩子的水深火热斗争之中,不要着急,看看这些孩子们长大之后是怎么想父母的,他们又做了些什么。
01
父母说:“父母也是人!”
“父母也是人!”
很多情况下,这话是出自父母之口: 当和孩子吵架时,当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当苦恼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却又无可奈何时。相信这样的场景,在有青少年的家里,常常上演。
这些原本是乖巧,听话的孩子们,自从踏入青少年的门槛,似乎就变了一个人。他们开始顶撞,挑剔,说No的机会,远远大于说Yes。
问他们点事吧,他们不是一句话就把你打发了“I am Fine”,就是不耐烦地把你给堵回去: “Don’t  Worry”。
你想好心提点建议吧,人家会横眉冷对:You are Asian Parents!你太虎妈虎爸了。
你想让他们学点中文,他们会鼻子一把泪一把地说:不要!I am American, why I need to learn Chinese?
你告诉他们:因为你的父母讲中文,会讲中文,你将来可以和他们更好地沟通。他们就眉毛一挑:我们这是在美国,为什么你们不能好好学英文,这样可以和我们好好地沟通?
“中文很有用,多一分语言,多一个机会!“,你掏心掏肺。
“ Who Care?我才不在乎!“ 他一脸不屑。
到最后你会发现,讲理,你一定讲不过他们。
可是,那怎么办啊?
父母这段时期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地“过日子”。因为一旦控制不住,家里就会爆发战争,战争过后更是“一片狼藉”要收拾。
可是,不论孩子多么叛逆,父母还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永久不变。于是当厨师,当司机,当保姆,你一样也不能卸任,不能逃避。你得忍着,把爱进行到底。
只是时不时心里会发出个感叹:孩子们啊,你们会一直这样“白养狼”下去吗?
02
孩子说:“父母也是人!”
“父母也是人!”
当这句话出自孩子之口时,那你的“苦日子”可就熬到头了。
这句话真的会出自孩子们之口吗?是的,不仅出自他们之口,他们还落实到了行动中了。
两个华裔年轻人,林嘉泉(Joseph Wu吳宛珈(Candace Wu,那曾经的青少年,有感于他们自己的经历,制作了“父母也是人”的游戏卡片。他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早一些体谅到父母的苦心和付出,改善和父母的亲子关系,享受亲情。
2019年年末,老大回家和我们一起过感恩节,吃过晚餐,他提议我们一起玩个卡片游戏。卡片游戏?我当时很好奇,又不是扑克牌,什么样的卡片游戏,能让全家一起玩到一起?
当老大把游戏牌拿出来的时候,一看到题目“Parents are human—父母也是人”,我心里就一阵动荡,感觉在黑暗的隧道里看到了光明 — 我可是目前家里有两个闹青春期的青少年啊。
“Life is too short for small talk。”生命是短暂的,让我们从短小的对话开始吧。
于是全家人吃饱喝足之后,在沙发上坐好,然后轮流抽卡片。你抽到的卡片上的问题,可以自己分享,也可以要求所有人都分享。
老公抽到第一个卡片,题目是:当你退休了,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老公想了想就脱口而出:全家租一个大房车,一路走一路玩,去很多没去过的地方,玩它一个月!老大老二连忙表态:爸爸,这不是问题,我们一定帮你实现这个愿望。老公听了眉笑颜开,能不能实现先不说,儿子的表态就先把他暖化了。
老大抽到的卡片是:有哪些事我能帮到你?于是,我们每个人都提了自己的要求。我就趁机得寸进尺:咱们一起写一本母子对话吧,把我的感受,你的思考,我们的冲突,都真实地表达一下,你写你的角度,我写我的立场,看有哪些碰撞,共鸣。老大其实刚换了工作,比较忙,但我这个要求,在那个场合,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小双抽到的卡片比较严肃:“当你去世的时候,希望谁来主持你的追思会?你希望他说些什么?”看到这个题目,小双一愣,他们都是早晨8,9点钟的太阳,人生才刚刚开始啊,谁会想到结束呢?这个问题,确实有点严肃了。为了让他不那么紧张,我们嘻嘻哈哈地圆场:“当然是大双了,大双就说,我们一起吃,一起玩、一起打了一辈子。。。”
“Sure。”小双若有所思,同意了我们。
大双抽到的卡片是:分享一个父母给了你最大支持的时刻。
也许是刚才小双抽到的卡片触及了大双的内心,也许他抽到的卡片让他不能自己,还没等分享,他的眼圈就红了,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我们一看,只好拥抱他,安慰他,没“强求”他分享。
“请轮流分享一张你最喜欢的照片”
“给彼此一个拥抱”
“一起拍个自拍照”
“花5分钟写下你们最担心的一些事情,然后彼此交换”
“轮流为过去做过的一些事道歉”
“感谢对方为你做过的一件事”
。。。游戏在分享中继续,彼此之间的连接也在加深。父子,母子,兄弟,亲情就这样渗透着,传递着。那个时刻,家的感觉,是那么美好,真实。
03
孩子说:“父母也是人!”
是谁发明了这卡片游戏?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年轻人能做到这个举动,我太好奇了。
老大告诉我,卡片的制作者是他的两个好朋友。“妈妈,你对这个卡片的设计者感兴趣,我把你们连上,你直接和他们聊聊吧。”
于是一天中午,我终于和这两个年轻人对上话了。
听说他俩都是这边长大的的孩子,之前我就一直琢磨,该用英文还是用中文和他们交流。
不想一开口,电话那边就很体贴地说:阿姨,我们的中文讲的都不是那么好,不过我们可以听。您就随意,用中文,英文都可以,怎么方便怎么来。
我一听就倍感亲切,于是我们的交流,是在中英文混杂中进行的。很多时候,他们是能听得懂的,不懂的时候,我们再用英文解释一遍。
我说你们的中文真好,他们说,不太好,真希望父母当初再push 我们 hard一点。
不知不觉中,竟然聊了一个半小时。电话聊完之后,心里有股暖流涌上心头,眼睛竟然丝润了。
有儿如此,养育过程中的种种烦恼,委屈,也都值了。我答应,一定写一篇文章,把他们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04
他,林嘉泉
林嘉泉是一个24岁的年轻人。
他毕业于杜克大学,学的是企业,神经科学和哲学。中学时,他是一名击剑运动员,曾八次获得美国击剑运动国家奖牌,还在上大学时他就建立了一家屡获殊荣的健康技术公司。林嘉泉目前在旧金山PlusPlus任销售经理。PlusPlus是Salesforce,Airbnb,Netflix和Shopify等大公司使用的人才开发平台。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却有着一系列和父母冲突,对抗的经历。林嘉泉的父母分别来自香港和北京,最早定居在俄亥俄州。林嘉泉出生后,为了给他一个更好的教育,他们举家搬迁到旧金山。父母开了一个中餐馆,辛辛苦苦地挣钱养家,培养着林嘉泉这唯一的孩子。
到了青春期的林嘉泉,有过很多困惑和挣扎。有一段时间开始看不惯父母,对父母的表达,管教方式也很抗拒和不满,于是家里冲突不断,他对父母吼过,闹过。
只要父母为他做一些他没有要求的事情,或者父母做了对他来说有些“过分”的事情,林嘉泉就会对父母大喊大叫。
有的时候妈妈不先征得他的同意就进屋打扫他的房间,找不到东西的时候,林嘉泉就会大声斥责埋怨妈妈。
父母总是在吃饭时不停地往他的碗里夹食物,他会很不耐烦地斥责父母,怎么老是这样“小儿科”。
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和父母是生活在不同的时空里,无话可说,除了留最简单的生活对话外,他干脆不和父母说话。在这不断的冲突抗拒中,他上了大学,远离了父母。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林嘉泉也日渐成熟。工作以后,他也带领着team做项目,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要面对,要解决,要当“家长”。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混“,怎么能那么粗鲁地对待父母。他觉得对不起父母,有很多话想和父母说,却又不知从何开口。
于是2018年8月,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他是通过电话把信读给父母听的,他告诉父母自己爱他们,感谢他们多年的养育。他和父母说对不起,请父母原谅他那些年的无知。
林嘉泉说,他上高中时外人看起来都说我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其实内心面临很大的压力,于是到了家里,就肆无忌惮地把所有的压力火气都冲父母发了,把他们当作理所当然的发泄对象,现在想起来感到很内疚。
他当初对父母有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也很不理解,现在明白了,父母曾经做过的所有让他烦恼的事情,其实是他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那时太不懂事了,不能体谅到这点,真心地请父母原谅。
林嘉泉说他对父母承诺,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也要努力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自己对他们的爱,多去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故事,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
就这么一封信,林嘉泉竟然断断续续地读了18分钟,父母那边感动的是稀里哗啦的。
这18分钟的通话,不仅改变了林嘉泉的生活,让他得到了重生,使他不再被愧疚和羞耻捆绑。那天他大哭一场,他说自己这这一生都没这么哭过,哭过之后他感觉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和希望。
现在林嘉泉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他对父母说他理解他们不停地往他的碗里夹菜,是一种他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惊讶的是,从那时起,父母停止了这个持续多年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儿子理解他们了,听到了他们内心的声音。
从那时起,他也觉得更自然地和父母分享他自己的生活,父母也不再担心,自己的“老旧”会受到儿子的批评。
一年多来,他每天早晨都和父母打招呼,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常常是在父母的脸颊上给他们一个吻。他一遍又一遍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护,他开始与更多人分享父母的礼物,邀请朋友和同事一起来家里品尝父母做的饭菜。
他说自己从未感到有如此地幸福,自由和兴奋。他知道这是刚刚开始,他想花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更好地了解他们。
05
她,吳宛珈
吳宛珈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她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专业是商业经济和信息系统。
她开发了硬件物联网产品(Google助手,Facebook门户),曾为《财富》 500强公司提供咨询,目前吳宛珈就职于Weightwatchers Reimagined任产品经理,致力于打造能改善健康状况和人际关系的产品,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习惯。
吳宛珈的父母来自台湾,在她三岁时,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带着姐妹3个女儿移民来到美国。刚来到时,他们不懂英语,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切都从打拼开始。
也许是传统严格的管教方式和代沟,让孩子们有逆反心理。吳宛珈有两个很有个性的姐姐,吳宛珈希望父母把精力多关注给姐姐,自己则尽量服从和乖巧一些,不惹父母生气。妈妈常说她是一个好女儿,她也为自己的“懂事”感到自豪。
可是真实的情况是,她和父母没有那种亲密的联系,她从未和父母真正分享过自己的内心,父母问她什么,她都说很好,尽管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她不真正了解父母,父母也不了解她。上大学后,她几个月都不给父母打电话,也不告诉父母自己的任何活动。毕业后,她在旧金山工作,父母也从洛杉矶搬到了密歇根州安阿伯市郊。远离了父母,她反而开始对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有更多的思考。
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关系,她每周都要坐飞机飞纽约和费城,有一次在单程6个小时的飞机上,她突然想到,如果飞机出事了,她的生命也就画上了句号。可在这暂短的一生里,她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里,他们究竟是谁,有怎样的过去,她对给了自己生命的父母竟然是那么地不了解,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从此她开始重新定位,思考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尽管她一直曾经试图远离父母,可正是父母的品格在塑造影响着她。她继承了父亲的顽强和职业道德,对生活的坚忍态度以及对技术的热爱。她也有着妈妈无忧无虑的乐观精神,坚韧的天性以及对旅行和冒险的好奇心。这些使她成为今天的自己:友善,灵活和大胆。
从飞机上那一刻起,她意识到她渴望更多地了解父母,她需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父母的看法。
于是她定期飞往密歇根州看望父母,慢慢和他们谈更多的话题,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经历,和他们进行一些有些艰难但有建设性的对话,也把自己的生活和父母分享,她开始真正欣赏父母,感谢他们对塑造她所起的作用。
她和父母的关系,从来没这么亲近,融洽过,尽管仍不完美。
06
一拍即合
有一次朋友聚会中,林嘉泉遇到了吳宛珈,他们聊天中谈起了和父母的关系,发现彼此的经历竟如此相似,这一生他们和无数人打过交道,却那么不了解自己的父母,这是多么可悲!他们都有强烈的愿望要与父母保持更好的关系,更深地了解他们。
可在他们的周围,有着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还在自己的“世界”里翱翔,飞得很快很高,和父母却越走越远。
他们想为此事做点努力,改变一下现状,打破一下这种僵局。
可华裔一向都不善于表达感情,特别是对父母。该做点什么呢?
经过无数次交流,思考,做个纸牌游戏的想法诞生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工作之余他们征集了数千个问题,征求意见,筛选,翻译。反反复复的斟酌和采访,他们的中文不够好,就邀请父母朋友参与翻译,在这过程中,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
他们网上找到了印刷厂。可印多少?有多少华裔年轻人愿意以游戏的方式开始和父母改善关系?万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们先印500个,哪怕是能帮助一个人和父母关系更加和谐,他们觉得也值了。
他们创建了网站https://parentsarehuman.com/,把他们的经历和想法分享到他们的脸书,推特上。在网上,他们是这样向自己的同龄人喊话:
“我们长大了,工作了,离开了家乡,在另外一个城市开始了生活。”
“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太急着长大了,以至于忘了,我们的父母都老了。”
“我们设计这个卡片游戏,是希望你和你的华裔父母一起玩,一起度过一段温馨的时光,在他们还健康,能听能讲,还不是太晚的时候。和他们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这个卡片里,有50个问题,20个行动,一面是英文,一面是中文,很适合启动你和父母的对话和交流,激发出更多的火花。
他们把卡片问题先送个了亲人和身边的朋友,让他们试玩,然后收集反馈,进一步改进。
听听玩过的家庭怎么说:
"
We started with one question card and it led to a 1+ hour conversation”. 
我们从一个问题开始,对话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Ryan
"
"
The gameinspired us to have conversations that I didn’t know that we needed.“
这个游戏激励我们开始对话,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有这个需求。
Madison
"
"
It’s the first time we had such a meaningfulmom-daughter bonding experience. She finally didn’t feel the pressure to“parent” me.
这是我第一次和妈妈有这样的母女时光,她终于没有压力要“教育”我了
Judy
"
"
Over themoon that this exists. We’re finally sharing stories and questions we’vecarried for years, but just didn’t know how to ask. 
终于我们有机会分享这么多年我们都想问,却不知该如何开始的问题和对话了。
—Chrislyn
"
万事始于足下,始于小事。年轻人为改善亲子关系所迈出的这一小步,我们家长,是不是应该给他们鼓掌?
07
给父母和青少年的话

最后,我问两个年轻人,你们想对其他父母说点什么? 对青少年说点什么?
于是他们说:
爸爸妈妈们:
我们爱你们!感谢您们多年来对我们的关心和养育,您们为我们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成长机会。
可多年来我们却没能体谅到你们的良苦用心,甚至对你们有很多误解,忽略了您们的爱,把一切认为是理所当然,对此我们深感内疚。
但现在我们醒悟了,明白了。您们给了我们生命,是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礼物。我们愿意珍惜这份礼物,尽最大努力去爱护它。
我们也迫不及待地想和您们分享我们生活中快乐和失误。
学弟学妹们:
生命很短暂,要享受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有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父母有过于严厉,反应过度,甚至看起来不可理喻。
在那些时刻请记住,你的父母也是人。
他们像你们一样,也有恐惧,不安全感,痛苦的经历,有趣的故事,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真正地爱你,想把最好的给你。
但养育子女的过程,有很多挑战,他们也在学习,也在像你一样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他们通常不善于像你们一样表达感情和爱。
不要等了,去了解他们吧,学习如何与他们交流,你永远都不会后悔的。
你想和孩子,家长也开始一段有意义的对话吗?拥有一副“父母也是人”的游戏卡片,绝对是个不错的开始!
网站:https://www.parentsarehuman.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照片来自网络-
《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立足硅谷,放眼世界。《北美养娃那些事儿》由北美家长分享养儿育女,申请大学,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真实故事。
欢迎关注《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请扫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