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写在前面
新冠病毒在世界横行,形式是一天一个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截止到3/15/2020,美国确诊病例3557, 治愈59, 死亡68.
看着这上升的数字,心很乱,可再乱日子也还要过。

沉淀下来,决定记录一下这段特殊时期的事。

01
2/13/2020 周五。加州硅谷
昨天学区还写信给家长,说当地公共卫生部门不建议学校关闭,关闭弊大于利。家长群里为此吵翻天了,有些家长肺都要气炸了,大家纷纷写信给学区学委和总监表达对病毒扩散的担忧,也有家长到初中学区的董事会上去表达诉求,要求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我也给我们高中的学区委员打电话进行了交流,表达了我的想法和意见。
可学区的态度是,当地政府公共卫生部门是权威机构,他们有由医生,教授,科学家,官员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评估的结果不建议学校关闭,所以学区要再观察。
我当时就想,要是他们的专家团队能和武汉的医生谈一谈,结果肯定不一样!
一晚间,大家心里那个弦都紧绷着,纠结明天还送不送孩子去学校。有些家长比较干脆,不送了,直接请假,健康永远排在第一!一般来说,小学初中的孩子还好,孩子还处于听话的阶段。
可高中孩子的家长就有些犯难了,送吧,可真怕有个万一,病毒在哪儿,谁也不知道啊。不送吧,没有学校的通知,让高中的孩子不上学,不比登天还难也差不多了。
孩子们看的报道都是年轻人不易感染,即使感染了,也会自愈等。可他们不知道,父母看了太多的中文真实报道,都有点心惊胆颤了。这个病毒这么狡猾,你怎么知道到了你这就变乖了?信息严重的不对称。
可孩子们要去上学,你也不能绑着他们不让去啊?
真的纠结,纠结就要有出口,就希望学区赶紧采取主动。
02
一夜醒来,在无比纠结中把孩子送上学,在无比担忧中上了班。其实单位中也有老美确诊了,尽管和我不是一栋大楼。
终于,上午10:30左右,当地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召开了发布会,宣布整个County要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学校关校了。
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为什么公立学校做决定这么难啊?纵观整个过程,和几个因素有关。
经费问题
公立学校的经费来自州里的拨款,拨款是根据学生上学的人数来拨款的,如果学校自己主动关校,这段时间州里会不会继续拨款?不拨款就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是整个地区统一关校,经费就不是问题了。
学区里有一些低收入家庭
学区里有一些低收入家庭,他们在学校吃免费午餐,如果学校停了,他们的午餐怎么解决?我想大部分华人家庭不存在这个问题,对此不太理解,但这部分群体确实存在。
一线家长的孩子
如果学校关了,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医生,护士,警察,消防员,社工,政府公共机构,他们的孩子谁来管?如果他们不得不请假在家看护孩子,那势必影响第一线的救治。
所以,大家都在衡量,在找一个平衡点。听学委说,这段时间家长发给学区的大量邮件,学区都转给了当地政府公共卫生部门,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反馈,一种施压吧。
终于,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发话了,孩子们可以在家了。庆幸这段时间,学校没有确诊病例,要不然千人以上的学校,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学生回家不等于不上课,只是回家上网课。各门课的老师会把学习材料发到网上,学生还是要自学,交作业的。我们高中目前的计划包括:

  • 学校会给家长和孩子发邮件发送封信,告知有关远程学习的计划。
  • 根据日程安排,学生每天将参加1或2个实时线上课程。
  • 在上学期间,学生可以使用指定的聊天服务和/或电子邮件等
    方式与老师进行电子联系。
  • 老师还会继续监督上课。如果学生不参加课程,老师会跟进看问题
  • 哪里,去解决。
  • 全学区11,000多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设备和互联网连接。学区为没
    计算机的学生提供了笔记本,保证学区每名学生都能上网课。
  • 老师还会来学校,在课堂上直播课程,学区将拥有近500个实时
    课程。
至于效果如何有待验证。不过当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挑战,都要适应,都不能太苛求。
我们的孩子大都成长比较顺利,没经历过什么风雨。这次全世界范围内的病毒大流行,从上课变成网课,要宅在家里不能出去,社会活动全部取消,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也许这样的经历是他们一个成长的机会。

周五关校,下周开始网课,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区就进行了调整和衔接,还是要为学区和老师们点个赞吧。

03
当天,就在当地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开了发布会后,美西时间11:30am白宫也开了发布会。被全美骂了一周后,川普宣布全美进入紧急状态。
我观看了发布会的过程,Walmart, CVS, Walgreen, TargetLapcorp, Quest Diagnostic等各大公司CEO站成一排,川普一一介绍后,他们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企业将对这次抗疫采取的具体行动措施。细节包括:
Walmart, CVS, Walgreen, Target通力合作,确保人人开车就能在特别窗口(drive through )和停车场特别检测点,快速免费测试通过,确保各类商品的供应链畅通无阻。
Lapcorp, Quest Diagnostic这些全美曾经的对手检测机构,通力合作加大测试力度和速度。
Home Care Industry and Signify Health加入,确保无法亲自去检测点的需要测试的人得到及时的上门服务。
 Roche这个大的公司的加入将测试速度提高10倍。
卫生部将减去各样复杂官僚规定,比如住院的条件等,以保证病人及时尽快得到治疗。
暂时免去所有大学生的联邦贷款利息。
谷歌1700名软件工程师加入,建立一个网站,人人不仅可以在家里将自己的症状上传,得到及时的信息回馈,还能够马上查询到哪里可以最方便做测试。
低收入家庭孩子们的免费午餐不因学校关门而取消。相反会有人(或机器人)专门送到家中。
死亡率最高的老年人群会得到最好最快的关照。民众自愿在家隔离、上班。生活出入照常。
感觉这回白宫是真重视起来了,那个大大咧咧的政府动真格的了。
估计实施起来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民众总是看到方向了。
04
相比之下,新闻发布会后的记者会比较有意思。
有的记者直接就问川普:你和巴西总统府媒体事务部门负责人瓦恩加腾见面合影过,他现在确诊了,你有没有去做测试?
川普: 我现在没有任何症状,我会做的,但还没做。
记者: 那你这样不去测试,是不是有点自私?
川普:我会听医生的建议。我还没做,但会做的。。。
还有记者问,对欧洲申根国家都禁飞了,为什么单独留下英国?英国的case也很多啊。
川普:这个禁令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
果然,一天以后,英国也禁飞了。
坦率地讲,看记者提问都比较刺激。因为记者都不同的立场,你都不知道他们会拷问什么问题,而且拷问的问题也大都比较尖锐。
拷问不是坏事,是对政府的监督和鞭策。当美国总统也不容易,要大条,抗压,有的时候,还得脸皮厚,扛得起骂。
白宫发布会后不到24小时,我收到了几个国内朋友的微信,还有图片,图片上消息还是来自新闻周刊,说是即时消息:白宫官员证实,特朗普总统检测出冠状病毒呈阳性。求证实。
朋友让我给证实,我说,当天下午川普3:30开发布会时还没测试。怎么当晚7点就阳性了,结果是不是有点太快了?再说了,如果川普真测试呈阳性了,那消息肯定会铺天盖地了,根本不用我证实。我只能说,估计不是真的。
果然,一天之后,白宫正式消息出来,川普测试呈阴性。
想想,川普应该感谢那位提问“逼”他的记者,最起码改变了他对自己测试那大咧咧的态度。有的时候,领导人被记者,媒体,老百姓逼一逼不是坏事,那是一个触动。

阳性阴性,看起来总统测试,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啊。

05
在川普宣布全美进入紧急状态后,我们单位也马上给员工发了邮件:能在家工作的,尽量在家里工作。
政府机关,做到这点不容易。前两天收到单位邮件,说有一位员工确诊,但不能透漏员工的姓名,所有和这名员工近距离接触过的人都隔离了。单位也对该员工工作过的地方进行了全方位的消毒。其他人要按时上班,坚守岗位。
虽然不在一栋大楼,但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单位为此召开了全体职工网上会议,针对员工的种种问题给予解答。这个特殊时刻也能理解,不论如何,政府机构还要保持正常运转。
以前单位对在家工作的政策都收的很紧,有特殊情况的才能获得批准。不过显然这个特殊时期,单位也在做着积极的应对准备。在川普宣布全美进入紧急状态后,单位马上宣布,职工有条件的都要在家工作。VPN上网,坚守岗位。
从下周开始,就要全家人一天到晚在一起,大眼瞪小眼了。

预计会有矛盾不断爆发,每个人都会长膘。

06
下班之后,我去了趟Costco,赶在蹲家里之前,买些日用品。果然人很多很多。
不过我该买的东基本买到了,主要是吃的喝的。最紧缺的手纸,消毒液/纸巾一如既往的缺货。我当时很不理解,为什么手纸成为了最紧俏的货品?
仔细想想,有点明白了。临侧没手纸,的确不好玩。
Costco之前,我准备了一个口罩,是不防飞沫吐液的防尘口罩,有点精神安慰的意思。到了Costco,我看到诺大一个商店,总统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了,竟然还没人戴口罩!搞得我竟然不好意思把口罩拿出来了。
后来好不容易看到两位戴口罩的,一位是亚裔,一位是老美。心里佩服他们真勇敢。有了同类项,我也勇敢地带上了口罩,还带了一次性手套。
小的时候在东北长大,那时候戴口罩是为了防止寒风刺脸。好几十年没戴了口罩,再戴,觉得憋得慌,真不舒服,特别是在一个温暖的气候里。
想想武汉,想想国内的朋友们,都这样戴口罩都两个多月了,更加他们的不容易了。
中国的经验:戴,一定比不戴强。这血泪经验,不能被忽视啊!
朋友们,到人多的地方,咱们带个头,把口罩戴起来吧!戴的人多了,你就不是另类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照片来自网络-
《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立足硅谷,放眼世界。《北美养娃那些事儿》由北美家长分享养儿育女,申请大学,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真实故事。
欢迎关注《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请扫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