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缓缓君
首发 | 缓缓说
01
周一晚上,美国股市开盘就出现超过7%的大跌(其中道琼斯工业指数大跌近2000点),随后触发“熔断”机制。
熔断的英文是 circuit breaker ,直译过来其实是“断路器”。
断路器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换个更通俗的说法——空气开关,每个人的家里应该都有。
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发生短路或者严重过载时,立即跳闸,切断电路,以避免整个系统受到大电流的冲击。
美股的熔断机制,就是借鉴了断路器的功能所衍生出来的。
1987年10月19日,美股市场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工业指数在一天之内暴跌22.6%,导致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
这一天,也被美国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
一年后,美国正式推出了熔断机制,该机制规定(中间经过调整,以下为2013年调整后的数值)
当大盘下跌7%的时候,触发1级熔断,美国证券市场停止交易15分钟。
当大盘下跌13%的时候,触发2级熔断,美国证券市场再次停止交易15分钟。
当大盘下跌20%的时候,触发3级熔断,当天直接停盘,不再交易。
简而言之,就是当股市下跌幅度过大的时候,通过暂停交易,来冷却市场的恐慌情绪,避免股市因情绪而加速下跌(随着量化交易的普及,很多机构投资者都已经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制定投资策略,并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交易,但任何模型都会有缺陷,在市场大跌的时候,模型缺陷可能会加速股市下跌,而熔断机制则可以给人工干预提供一个时间窗口)
自美股熔断机制推出以来,历史上一共只触发过2次,一次是在1997年10月27日,另一次就是在本周一。
特朗普第一时间连发3条推特试图“灭火”。
他先是表示,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再加上那些假新闻(Fake News)的炒作,导致了股市的大跌。
紧接着,特朗普发推特说,(沙特和俄罗斯打石油价格战)对消费者是好事啊,油气价格会下降。
之后,特朗普又对疫情发表了看法。
特朗普说,去年美国有3.7万人死于流感,平均每年因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在2.7万-7万人之间,生活和经济并没有因此停滞,而这次疫情的确诊人数为546人,死亡22人。你们再想一想啊。
看完特朗普的“推特3连”后,我就去睡了。
睡前看了一眼美股,当时跌幅已经收窄到5%左右。
然而,等到周二早上醒来一看,发现美股3大指数的跌幅全都突破了7%,其中道琼斯指数更是大跌2000多点。
特朗普的“推特3连”,终究还是敌不过市场。
考虑到就在前不久,即2月的最后一周,美股的单周跌幅就已经创下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并入选了美股单周跌幅的TOP10榜单。
美国股市究竟是怎么了?
我觉得这背后有3大因素:疫情、油价以及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
02
2月25号,海外累计确诊2561人,而现在,海外累计确诊人数已超过4万人。
仅仅半个月时间,海外疫情的确诊人数增长到了之前的16倍。
死亡人数从39例增加到1219例,是之前的31倍。
3月9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病例数已突破10万,此次疫情很可能变成全世界的流行病。
欧美股市2月底的那轮大跌,就是从意大利“沦陷”开始的。
当时意大利确诊人数超过了200例,随后政府紧急封锁了11座城市。
而现在,意大利确诊数已突破了1万例,关键是增速还很快。
意大利的疫情依然处于爆发阶段,最终人数会是多少,已经难以估量了。
意大利政府也被迫升级了措施,先是3月7日宣布对伦巴第大区(900万人口)进行封锁。
昨天,意大利再度升级措施,宣布对全国进行封锁,所有的公共集会都将被禁止,电影院、剧院等娱乐场所也将关闭,葬礼、婚礼和体育赛事都将暂停。
似曾相识的是,在封锁正式实施之前,意大利国民抓住了最后的那点时间,开始拼命往外跑。
这对欧盟其他国家而言,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
(意大利已开始向中国求助了)
如果说,意大利的疫情属于第一梯队,那么法国、西班牙、德国则属于第二梯队——他们的确诊人数均已突破千人。
后面还有瑞士、挪威、英国、荷兰、比利时这些第三梯队的国家,数据也在嗖嗖嗖地往上涨。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个插曲,那就是德国拦截了瑞士从中国买的的口罩。
东亚和中东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反正伊朗确诊人数9000,韩国7700+。
至于日本本土,看似确诊人数远低于韩国(613例),但因为检测数量也远远少于韩国,所以实际病例数很可能远不像纸面数据反映得那么平静(北海道的确诊病例竟然远远多于人口密集的东京和大阪,这个数据不太正常)
接下来重点说说美国。
在美国的疫情刚开始发酵的时候,特朗普就一直号召民众不要惊慌,把疫情当做流感来处理就行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3月4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特朗普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公布的死亡率数据(3.4%)在他看来是不准的,根据他的直觉(hunch),死亡率应该不到1%才对(目前海外疫情的死亡率为3%)
特朗普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叫做 corona flu ,翻译过来就是“新冠流感”。
特朗普一直试图把新冠疫情当做流感来处理。
另一方面,这次美国CDC(疾控中心)也不太给力。
官方的检测盒最初被设计成四合一功能(即一个盒子同时能检测多种病毒),但实际使用后发现存在技术缺陷,不仅测的慢,而且还经常测不准,导致CDC没有能力进行大范围的检测。
2月底,官方不得不放开各州的实验室自己去研发检测盒子。
前几天,华盛顿大学就自己研发了一套检测盒子,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要自己搞检测了。
随后,华盛顿州的确诊人数快速攀升到182例,微软、亚马逊等公司均有员工被确诊感染。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美国迄今为止的总死亡病例为31例,其中有25例分布在华盛顿州,占比达到80%,这个数据是极不正常的(华盛顿州的确诊病例数量不到全美确诊人数的20%)
更合理的解释是,一些因新冠疫情导致的死亡病人,由于还没来得及做检测就病死了,所以没有被美国统计进去。
美国疫情的死亡人数,很可能被大大低估了。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美国CDC的检测意愿似乎也不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CDC都把检测门槛设定的很高,以至于很多想做检测的病人都无法进行检测(这个之前的文章已经写过,美国的第一例本地传播病例,多次提出检测要求,却因达不到检测标准而遭到CDC的拒绝,一直等到人都快死了,才给检测,并最终被确诊为阳性)
3月5日,美国护士联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护士协会主席 Deborah Burger 宣读了加州一名女护士的来信。
这名女护士在给一位确诊病人做了检测后,自己也出现了症状,于是就被隔离了。
在隔离观察的过程中,女护士和其所在的医院以及当地的卫生官员都要求给她做病毒检测,结果却被CDC拒绝了。
CDC拒绝的理由是,她当时穿着防护服,所以不会感染新冠病毒,所以就不需要做检测。
“这算什么基于科学的答复?”
“对于这个掌握着全国健康状况的部门来说,这是何等荒谬而无知的回应?”
护士协会主席在新闻发布会上向CDC发出了愤怒的诘问,并表示护士们有工会的支持,必须确保护士自己得到保护,他们才能去保护病人(就差说要罢工了)
可能是迫于舆论压力,最近CDC又改变了说法,让那些想做检测的病人自己去找医生,结果又被纽约州州长科莫怼了。
科莫表示,CDC让病人去找医生,但副总统彭斯又说他们做不了那么多测试,导致很多人打电话说想做检测结果又测不了,反而加剧了民众的恐惧。
科莫怒斥CDC在这次疫情中的反应是“荒谬和糊涂”的,并指责川普政府对疫情的管理是“糟糕的政府做出的糟糕的计划”。
综上所述,特朗普政府和美国CDC在这次的疫情处置中,缺乏积极和有效的应对。
反而是舆论、地方政府以及科研机构反过来推动白宫和CDC做出反馈。
再结合此前《纽约时报》的报道,说美国副总统彭斯对有关新冠病毒的消息进行了全面的控制。
美国的病毒专家也已接到白宫的指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随意对外发布消息。
且特朗普反复拿新冠疫情来和流感做对比。
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特朗普在营造一种疫情没那么严重的感觉,以避免恐慌情绪对股市造成冲击。
但资本市场可没有那么好忽悠。
对于疫情给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很多投资者会出于避险情绪而抛售股票。
我认为这是导致近段时间美股下跌的原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股价下跌速度过快而导致上了杠杆的投资者们被迫平仓,又或者是量化交易模型在大跌中触发了抛售机制,从而强化了下跌的势头)
03
影响美股熔断的第二个因素我认为和原油价格的暴跌有关。
3月9日,布伦特(Brent oil)与WTI两大国际原油期货出现了双双暴跌的局面,跌幅一度超过30%,创下1991年海湾战争后的最大跌幅,也被称为史诗级崩盘。
暴跌的直接原因,是沙特和俄罗斯谈崩了。
在过去,全球的石油产能主要就集中在以沙特为代表的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
但美国的页岩油革命,让其页岩油产量从2010年的不到50万桶/日,快速攀升到了2018年的600万桶/日。
由于供应量的大幅增加,油价自然就要承受下跌的压力。
为了维持油价,2018年12月,沙特和俄罗斯在OPEC+会议(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部长级会议)签署了减产协议,并于2019年7月和12月进行了两次续签,其最新的有效期是到今年的3月31日为止。
原本沙特是希望在3月6号的OPEC+会议上,和俄罗斯把减产协议续签到今年的6月30日,并协商进一步加大减产力度。
市场也纷纷预期双方会达成协议,但没想到被俄罗斯一口拒绝,国际油价随之出现了8%的下跌。
本来双方谈崩也就算了,偏偏这个时候沙特发了狠话,宣布将于4月1日开始,把卖往亚洲的原油定价下调4-6美元/桶,把卖往美国的原油定价下调7美元/桶。
言下之意就是,你要是不跟我减产,劳资就跟你打价格战,而且我还要增产。
这彻底打乱了市场的预期,于是就发生了上面说的那一幕——国际油价出现了史诗级崩盘。
由于石油参与期货交易,本身就具有金融属性,石油价格的暴跌会引发全球其他风险资产的价格震荡,并殃及到股市。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解释。
还有一个解释是,石油价格暴跌可能会引爆页岩油的债务危机,从而严重影响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不同品质、不同类型的石油,其开采成本是很不一样的。
根据市场的分析,沙特的原油成本大约在10-20美元/桶,俄罗斯的原油成本大约在40美元/桶,而美国页岩油能承受的最低价格,大概在40-50美元/桶(以上数据来自金联创原油高级分析师奚佳蕊)
如果油价维持在30美元,甚至跌到20几美元,那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将出现巨额亏损。
如果仅仅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讲,页岩油产业其实一直存在争议,由于早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页岩油企业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融资,但这又带来了债务问题。
据穆迪数据显示,在未来四年,北美油气公司总共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2020年到期的债务就有400多亿美元
另据 SRSrocco Report 估计,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未来5年20家主要的页岩油企业,光是债务利息,就高达900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沙特发起的价格战导致油价长期处于低位,页岩油卖一桶亏一桶,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而一边却还要偿还巨额债务,这无疑会加剧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债务危机。
而一旦页岩油产业的债务危机爆发,会不会引发经济动荡?
要知道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的。
所以当油价出现史诗级暴跌的时候,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必然会传导到股市,从而加剧股市下跌。
但油价的大跌我认为是不可持续的。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讲,它就是一个多输的博弈。
美国和俄罗斯就不用说了,亏本的买卖谁都不愿意做。
沙特自己受到的冲击也很大。
因为油价暴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市值全球第一的公司)的股票市值在一天内跌掉了一个中石化。
所以这无疑是杀敌1000,自损800的行为。
也有人从政治博弈的角度,认为这是沙特、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在搞幕后交易。
这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我认为还是特朗普。
因为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如果在大选阶段发生债务危机,或者股市大跌,会严重影响特朗普连任的概率。
所以特朗普一定会干预。
比较有意思的是,10号特朗普给沙特王储小萨勒曼打了电话,结果沙特不仅没有减产计划,反而宣布要进一步把石油产量增加1300万桶/天(之前说要增产到1200万桶/天)
这是怼完俄罗斯,再怼特朗普的节奏了。
不过我觉得这些都是暂时的。
考虑到沙特是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沙特自身的安全也是建立在美国的保护之下,所以特朗普执意施压的话,沙特早晚会妥协,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另外一方面,俄罗斯也软了下来,其能源部长诺瓦克称,“(谈判的)大门并没有关闭”,未来不排除与欧佩克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总之,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政治角度,低油价都不具备可持续性。
04
最后再来说说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
疫情也好,油价也好,这些都是外部输入的临时因素,美国自身的经济周期才是股价波动的内因。
自从2009年3月以来,美国股市已经连续涨了11年了。
但经济发展是有周期性的波动的。
一些学者分别针对短、中、长周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于是就有了“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康波周期”,它们分别代表短周期(40个月)、中周期(9-10年)和长周期(60年)
这其中,中周期是比较多被观察到的。
比如70年代末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发生过一次经济衰退,2000年发生了美国互联网泡沫危机(97年-98年发生了亚洲金融风暴,不过这不是美国的危机),2008年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对于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有人认为完全是玄学,因为周期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
也有人试图通过数学上的计算去预判,比如已故的神人周金涛(被称为“周期天王”)
还有经济学家,比如明斯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信贷周期的内在脆弱性导致的(信贷危机发生的临界点,也被称为明斯基时刻),所以经济周期和信贷周期往往是同步的。
总之,关于经济周期,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学界和大众广泛认可的说法。
至今为止也没有哪个大牛可以精准预判经济周期,所以相关内容必然会存在争议。
以下部分完全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从70年代末,到08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总是反复出现,但时间间隔不一。
我认为这可能是受政治因素和宏观调控所影响。
政治和经济总是会相互影响,经济问题可能是诱发战争和革命的深层原因,而战争和革命又会影响到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
而宏观调控,则可以减轻或者推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逆周期调控)
自2008年经济危机过去后,美国经济强劲,股市一路上涨,至今没有发生过危机。
但这不代表危机就不会发生了。
也有可能是特朗普的宏观调整推迟了危机来临的时机。
特朗普一上台,就大力推动减税,这是在用财政手段刺激经济和股市。
从2018年开始,特朗普又打破了总统不干预美联储的惯例,在推特上“八评鲍威尔”(鲍威尔为美联储主席),以阻止美联储加息,这是在通过货币手段刺激经济和股市。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美联储自1990年-至今的利率水平。
每当发生经济危机,美联储就会选择降息来刺激经济,等到经济复苏,美联储又会通过加息来限制信贷的扩张和规模。
一方面是避免信贷扩张过快推高资产泡沫,另一方面也是为应对下一次危机提前准备子弹。
但就像我们看到的,在特朗普的施压下,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被提前打断了。
虽然这有利于美国股市的繁荣(2019年美股指数上涨了30%),但也让美联储几乎是提前打完了手里的子弹。
在2月底的那轮美股大跌后,美联储在非常规会议期间紧急降息50个基点(常规情况下,都是在FOMC会议上宣布的),但并没有能够力挽狂澜。
而自从周一晚上美股熔断后,利率期货市场再度提高了美联储在3月18号的降息预期(月降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77.5%,降息100个基点的概率为22.5%)
无论是降75个基点还是100个基点,都已经奔着0利率去了。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发生经济危机,美联储手里没有子弹可打了,怎么办?
继续搞负利率吗?
确实,日本、德国、法国等几个发达国家,已经是负利率了。
再来一个美国,全世界发达国家手牵手共同步入负利率时代?
为什么会这样?
我觉得深层次的原因出在了长周期。
我们再来看一下美联储的利率,以及全球的国债收益率。
你会发现无论是利率还是国债,尽管会有上下波动,但总体趋势是一路向下的。
为什么?
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缺乏重大的创新了。
我所说的重大创新包括两部分:
1.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
典型的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而让欧洲进入到大航海时代,这极大的拓展了远洋贸易,并通过对美洲的殖民,获取了大量的财富。
当然,殖民获得的财富增量,是建立在掠夺之上的。
残暴且血腥。
2.划时代的科技创新
瓦特改良蒸汽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随后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并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维持了经济的繁荣。
爱迪生和特斯拉的“交直流电大战”,带来了电气化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能源的利用能力,在拉动经济的同时,也为后续一切(用电的)高科技产业的诞生创造了可能。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计算机——冯诺依曼机的发明,带来了信息革命,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衍生出了各种细分的高端产业(半导体产业、通讯产业、互联网产业等等)
每当人类在科技上实现划时代的创新,都会诞生一大批新兴产业。
然后资本通过在这些新兴产业的投入,去追求高额的回报。
而有了资本的支持,基于新兴产业诞生的那些高新企业,就可以扩大规模,加强研发,加速发展,并向就业市场提供大量的高薪岗位,老百姓也可以因此获得更高的收入。
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但是,随着一个产业从蓝海进入到红海,资本投入的回报率将越来越低,出现边际效应。
就像是一口快要枯竭的油井,被挖完了潜力之后,重复的投入不再能换来原有的回报。
而资本是趋利的,当投资回报率不断降低之后,他们就会去寻找下一片油田。
每当科技出现重大创新的时候,就相当于发现一片新大陆,新大陆上的油田等着人们去探索。
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科技红利。
随着整块新大陆被探索完毕,那么这一轮的科技红利也趋于挖尽。
少数一些还有红利的公司/领域估值已经很高了,再重复投资就是在推高泡沫。
怎么办?
在衡量了风险和收益之后,资本可能会选择银行,会选择国债。
为什么自从2008年以后,全球凯恩斯主义盛行,各国央行不断压低利率,甚至走向负利率?
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
资本找不到好的领域去投资,那么就躲回到银行、国债这些安全的地方去获得稳定的收益。
但这又会导致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所以各国央行通过不断压低利率,逼着资本自己去找地方去投资。
这些资金兜兜转转,其中有一部分进入了美国股市,让美股不断创下新高,但也推高了资产泡沫。
理论上,如果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持续流入,美股依然会涨。
但如果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让那些手持大量浮盈的机构开始抛售锁定收益,或者是让加了杠杆的投资者被迫平仓,那泡沫也随时可能会破灭。
只是,这一天什么时候会来?
说实话,没有人可以预料。
对于特朗普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这一切推迟到大选之后。
这种局面有可能改变吗?
几乎不可能,除非在短期内人类能实现科技上的重大突破。
比如在强人工智能领域开辟出新的大陆(红利)
人工智能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都还停留在弱人工智能层面,即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解决某些特定问题(如阿尔法狗下围棋、无人驾驶、AI换脸、算法优化等等)
想要机器能够像真人一样具有推理和认知的能力,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这种人工智能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都不会存在。
因为要实现强人工智能,前提是破解人类大脑的秘密,而这又依赖基因技术和脑科学的重大突破。
所以强人工智能依然遥遥无期。
我能想到的另一个方向是能源革命。
目前的火箭发动机,还是在用液氢液氧甲烷来做燃料,这限制了火箭的速度,也制约了发射成本。
如果能通过能源革命,开发出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火箭推进器或者航天飞机,我们未来可以真的有可能像马斯克说的那样,去殖民火星。
一旦出现诸如此类的划时代的科技创新,我们会进入全新一轮的繁荣周期。
可惜的是,这些都还遥遥无期。
原有的科技红利吃的差不多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刺激政策的边际效益越来越明显。
每年大家能够新做出来的蛋糕越来越少,就会一步步陷入存量博弈的残酷局面。
其实这样的局面人类历史上一直在周而复始的面对。
这就是为什么战争和革命,总是重复性的出现。
本质上都是对资源的重新分配。
当然,现代社会,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的热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但战争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比如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等。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遭到打压的时候,站对自己的立场,守护好自己这一方的利益。
不主动去惹事,但也不要怕事。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大力鼓励科研。
如果你是科研工作者,我在这里向你致敬。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对他们抱有一份敬意,这也是在为我们的科研工作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期盼着下一轮的科技大突破早日到来,帮助我们走出这存量博弈的残酷竞争。
届时,经济会进入新的繁荣周期,全球央行的利率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国家和国家之间也会有更强的合作意愿。
而那些实现科技大突破的人啊,你们将会是全人类的英雄。
最后,愿世界和平。
P.s
本文的第4部分并非严谨的论证,纯粹属于个人的一些想法,仅供参考。
缓缓君:985高校工科男,时代华语图书签约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观点;有一点理性,也有一点温度,已出版《我就喜欢这样的你》。公众号:缓缓说(huanhuanshuo52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