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章:



(引子)
上一篇关于消费主义的文章在网上发布后,身边许多朋友表示深有体会、直击灵魂,并给我讲了许多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一些事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在本文中与读者们一起分享。
我一位朋友在一家挺不错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公司去年刚刚在香港上市,而她恰好全程参与上市相关工作。当时的工作用她的话讲,在香港忙了小一个月,基本没见过香港的太阳。他们工作人员全程都住在打印店里——这个打印店是专门为上市公司打印材料服务的,提供配套的餐饮和住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惨,主要可以看到他们工作任务的繁重。等到公司成功上市之后,他们整个团队的是怎样迎接巨大压力工作之后的释放呢?我这位朋友说,团队里所有人——无一例外,都开始了“疯狂地报复性购物”。他们仿佛是在通过消费,来宣泄长时间连轴转工作带来的积郁;也仿佛通过潇洒地往外砸钱,来宣誓自己对自己身体和灵魂的所有权——工作是公司的,上市是老板的,只有买买买才是真正皈依于自己的本体意志。
我这位朋友看中了一个Prada的包包,还是内地还没有的最新款式,但是在付款的时候,她银行卡中的钱不够,信用卡额度也不够,微信支付宝里也没有那么多钱。她想找父母要,但又转念一想为了买奢侈品也不好开这个口;找朋友借钱,但是朋友并没能及时的回复她。一时间她在香港百货大厦缴费窗口前非常非常的窘迫,心态瞬时就崩了,蹲在地上失声痛哭了起来。最后还是从朋友那里借到钱买到了心仪的包,但是这件事给她的心理阴影特别大。她跟我说,自己当时的想法就感觉活得不像一个人,跟牲口一样干了一个月的活,连一个包都买不起,在大庭广众之下失态也就是想到了这一点;然后看过了我的文章之后,觉得自己活得更不像一个人了,感觉自己还没有一个包有尊严——或者说自己的尊严就在于一个包上。
这就是我前两章里讨论过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在工作中无法实现自身价值,无法具化自己的意义和自我实现,于是只能通过消费来寻求心理补偿,是一种悲观主义色彩下自我麻痹的选择。
我这位朋友就是如此,按理说,如果她能真正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成就感,那么公司上市这么大的事情,就算再辛苦也能让她的心理产生足够的满足、慰藉、价值认可和自我实现。但是很遗憾,绝大多数打工的年轻人——无论私企国企还是公务员,都难以通过工作去自我实现,这个现象非常普遍。于是消费主义就趁虚而入,让这些工作中经济上被剥削、精神上被剥离自主感的无产阶级们,有了一种通过消费来去追寻人生缺失价值的错觉。毕竟他们工作中就是被动的机器、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消费剁手买买买给了他们一种人生中难得的主动选择的掌控感。但就如第一章所述,这注定是一场“无望的自我泅渡”,他们一面受着工作的压迫与剥削,一面变成了消费主义的奴隶。
(一)辩证法与消费主义
在我写了一些关于消费主义的文章之后,有粉丝问我,现在所有的商品中还有哪些不是想消费主义呢?不要消费主义我们还怎么过日子呢?这个问题有必要讲清,我们分析消费主义、探讨消费主义的影像,不是要一刀切的祛除消费主义的一切。消费主义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生产力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结果,要辩证的看待问题,一刀切的“灭霸思维”不可取。
我们分析问题,不宜过于妖魔化消费主义,它只不过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只不过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我们只不过是处在消费主义的时代而已,分析它、正视它、趋利避害,才是正确的做法。
伟大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于消费主义毫无疑问,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业,毕竟三驾马车之一,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资本主义克服自身生产过剩原罪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消费主义在当今时代有过度泛滥的趋势,无数人成为了消费主义的奴隶,被盲目的、过度的、非理性的购物欲所驱使,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宣传所洗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和个人未来发展。这是消费主义一体两面的存在。
伟大的辩证法还告诉我们,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换。所以消费主义究竟是积极的影响成为主要方面还是消极的影响成为主要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比如苹果手机,首先它是伟大的科技革命的产物,是人类生产力发展进步的体现之一,把它说成是消费主义的产物实在是对不起乔布斯这样的天才。但同时,苹果手机肯定还是有消费主义元素在其中的,符号价值的溢价也是苹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这个事例来看,如果我买了苹果手机,是追逐与一个当下人类工业化高度的结晶,是为了提升使用体验、工作效率或娱乐快感,这时商品的使用价值占据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我买一个苹果手机,是为了炫耀,为了有面子,或者因为身边人都用这个,再或者远超出了我的经济承受能力,我甚至去卖肾买手机,这就变成了消费主义的奴隶。
(二)“看不见的”奴隶制
辩证地看待消费主义,正如本文题目,扣在了“奴隶”二字上。凡事都要有一个度,消费主义价值观对我们的影响,如果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也不必过于纠结,就好比谁生活里还没点头疼脑热发烧感冒的小病一样;但是,许多当代年轻人被消费主义潜移默化地洗脑,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地步,这个问题也必须要正视。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女大学生裸贷事件。这件事情也要用辩证法来分析:首先要批判的是那群放贷的资本吸血鬼——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本文我们要从借裸贷的人角度来分析,是什么力量,能让这些女大学生甘心于手持身份证拍摄裸照甚至视频——这种对于一个人来说可是剥夺了一切尊严、至深的耻辱啊。
有新闻报道专门统计过,女大学生借裸贷,除了是去借钱堕胎这样的应急状况外(这种情况就骂渣男就好),近九成的人都是去购买手机、电脑、奢侈品包或者整容。那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就是在这些借裸贷人的心目中,拿着身份证拍裸照的耻辱度,是比没有某款手机和包包的耻辱度低的;换句话讲,她们肯定觉得手机或包包比给别人质押裸照要重要得多、划算得多,否则她们也不会做出这种选择。去年警方公布过一个女大学生自杀案件,本来怀疑这个女孩子因为性侵而自杀,但调查结果是她去借裸贷,并被胁迫卖淫,最终选择了决绝。为什么她去借裸贷呢,因为宿舍里另外几个人都有电脑,就她没有。这究竟是因为缺了电脑就严重影响到学习效率和正常生活,还是虚荣心驱使,就不用我说了吧?
我们没有必要去责备受害者,只是借此事例分析这明显就是消费主义异化的结果。无论如何,诸如拍摄裸照给不相识的陌生人这是文明社会、理性人类的共同的尊严底线,但是在选择裸贷的人看来,她们会更倾向于消费品。这就是长久社会中消费主义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没有高级手机、奢侈包包已经与低人一等、丧失尊严联系了起来。在这样一种社会大环境下,过于苛责选择裸贷的大学生已经毫无意义,正如我前文所说,每个人都是有时代局限性的,要让年轻人完全遗世独立、切割所有物质欲望是不现实的,没有裸贷还会有各种花式多样的吸血高利贷,因为消费主义的时代注定会产生这些“奴隶”,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
在人类文明之初,奴隶主们用皮鞭、枷锁、棍棒控制者众多奴隶;而在当今社会,“看不见的枷锁”已然绑在了许多人身上,通过琳琅满目的购物中心、目不暇接的促销活动、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接踵而至的网红示范,更有与消费品密切挂钩的公共话题、社会地位、他人评价,让普通人几乎无法抵御消费主义的异化,心甘情愿地在消费神教面前俯首屈膝,供奉上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点收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