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妈有话说
有这样一种爱,把为孩子100%付出作为目标
有这样一种爱,要求孩子必须发挥100%的潜能
有这样一种爱,希望100%照顾到孩子方方面面
这种爱,本质上源于控制欲
这种控制欲,往往伴随着过度焦虑
焦虑的,不仅是父母,更是孩子
喜欢控制的父母,养育孩子的目标是:要求孩子成长为自己想象中的完美形象,变成自己的炫耀资本
尊重孩子的父母,养育孩子的目标是:要求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在控制欲强的父母看来:只有自己设计的道路才是对的,其他道路都是错错错。
尊重孩子的父母看来:对孩子的成长抱有一种谦卑的敬畏,虽不确定孩子到底最终选择的是哪条道路,但是,总是会在孩子需要时给出适量的引导,在孩子不需要时悄悄退出。
有的父母明知自己控制欲过强,却不以为然,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
有的父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因为过度焦虑+方法单一,不免陷入到控制欲强的境地,虽知不妥,却没有更好的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该怎么避免自己的爱成为孩子的枷锁。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根据要求性和反应性两个维度将父母的管教方式划分为四大类:
  • 要求性是指家长是否会对孩子的行为建立恰当的标准,并且坚持执行。
  • 反应性是指对孩子自身特征的接受程度和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可以看到:
权威型父母
采用的教养方式:引导式
这种教养方式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上。他们会设置适当符合孩子自身能力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量适时的引导。
与此同时,他们也很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和需求。可以说权威型父母既有原则又民主,对于自己干预的程度把握得非常的好。
这样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往往安全感强,自信,且自主能力强。
专制型父母
采用的教养方式:控制
就是我们前文讲到的,源于控制的“爱”。
他们预期很高,要求很高,给孩子设立的目标也非常高,且不允许孩子反抗。他们容易因为目标达不成,焦虑异常,进而企图走捷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尊重理解孩子自身特性。
这样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亦容易出现焦虑心态,虽然有些表现出来比较听话、顺从,但是遇见问题没有自发动力解决。
放纵型父母
采用的教养方式:溺爱
他们对孩子表现出形式上非常浓烈的爱,对孩子的问题敏感且容易一惊一乍。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爱去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问题。
但是,他们对于孩子的行为要求非常低,任由孩子无边界无范围的任意而为。这样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自控力弱,缺乏耐心与恒心,自我为中心,要求不被满足,立马会表现得非常强烈,或者哭闹,或者愤怒。
忽视型父母
采用的教养方式:冷漠
他们对孩子不怎么关心,也不会对孩子提要求,更不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管教。
当然他们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有什么关爱。他们只提供衣食住行,认为孩子不挨饿、能养活,自己就算是尽职了。
这样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情感缺失,自立性强,但是非常缺少安全感。
有些妈妈觉得:教养方式,这应该是孩子到了会说话以后,两三岁后甚至上学以后才要考虑的事情吧?
但是一妈却要说:父母的教养风格从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建立了。
你在宝宝婴儿阶段的养育方式选择就很大程度决定了你未来的风格,只不过,很多教育问题在孩子大了以后被放大了,才发现。等到发现时,想要改变,除非父母自己意识到:孩子的种种问题表象源自于父母自身长久以往根深蒂固的观念。主动改变自身才能解决。
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父母会根据自己长年累月的思维惯性,只盯着孩子身上的表面问题,向孩子提要求,进入到恶性循环。

我们来看看这四大类教养风格是如何体现在孩子婴幼儿时期的。
我们也根据要求性和反应性的两个维度,对于具体的四种育儿方式进行了分类。

权威型父母


采用的养育方式:规律作息、尊重式育儿。
育儿目标:理解尊重孩子,及时适度满足孩子需求。
他们很尊重孩子自身的需求规律,并且会帮助孩子引导出一套较为规律良好的作息习惯。
他们对于孩子的需求可以准确判断,并且不会过分焦虑纠结在细节问题。
他们的目标是成长为更理解尊重孩子的天使妈妈,遇见问题更多的是通过记录分析,找出“为什么”,而不是到处追着别人问“怎么办”。
他们相信孩子强大的学习能力,但不会用超过孩子目前发展程度的目标去严苛的要求孩子。
这些孩子就是传说中的天使宝宝,每天吃的饱饱的,玩的很开心,睡得香香的,有人很懂他,满足且有安全感,独立自主、专注力高。

专制型父母

采用的养育方式:训练派:睡眠训练、按表喂养。
育儿目标:自主入睡、睡整觉。
他们因为焦虑于各种表象问题,病急乱投医的看了一堆碎片化文章,知识体系东拼西凑,没有逻辑闭环。觉得自己学会了很多,但实际操作却急功近利。
他们容易把自主入睡、睡整觉当做育儿的终极目标,而不是把理解尊重孩子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因为不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规律,所以采取的方式也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睡眠训练,或者依据别人的作息表要求自己的孩子执行。
也许短期有效,但是遇见倒退反复又自乱阵脚,又开始到处“寻医问药”,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放纵型父母

采用的教养方式:无原则养育。
育儿目标:止哭。
他们用爱发电,对自己经常道德绑架,认为全天抱、母乳、顺产、同床等等才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稍有哭闹,立马敏感的蹦起来。他们不能忍受孩子一丁点哭闹,甚至于把止哭变成了自己育儿的终极目标。
他们对自身牺牲付出要求很高,且容易孤立自己。解决问题往往也是只盯着眼前。他们对于孩子的要求非常低,任由孩子无边界无范围的任意而为。
这样养育方式最容易养出传说中的“高需求宝宝”。

忽视型父母

采用的教养方式:哭声免疫法、把孩子扔给别人自己不管。
育儿目标:不要烦我。
他们对孩子不怎么关心,只要孩子别吵到他们就可以。对于孩子没有什么爱可言,也没有什么责任可言。孩子哭就放任孩子哭,懒得去管。觉得育儿很烦,干脆就把育儿的责任扔给别人。
他们或者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没什么责任心;或者觉得自己赚钱养家,孩子饿不着就算是自己的尽职了,对于孩子成长和情感需求漠不关心。也不会对孩子提要求,更不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管教。
当然他们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有什么关爱。他们只提供衣食住行,认为孩子不挨饿、能养活,自己就算是尽职了。
这样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情感缺失,自立性强,但是非常缺少安全感。
所以,很多真正掌握了规律作息的妈妈,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为人父母的哲学:
在我们的慢慢教养路上,你可以时时回想一下你在做规律作息过程中的分析思路和实操尺度。并将这份底层逻辑延伸至以后的众多问题,比如学习习惯养成、基本规矩礼仪的教养、独立自主能力的养成。
比如在孩子学习习惯上,我们根绝规律作息的思路,可以这样变形:
Step1:我们要先问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Step2:孩子自身的优劣势分析?
Step3:孩子自身认知发展规律是什么?
Step4:对比自己之前制定的目标,评估自己的预期是否合理?
Step5:预期目标经过调整,既尊重孩子自身特性又有一点点挑战性
Step6:在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作为脚手架,帮孩子搭建一些必要的条件。
Step7:孩子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我们点到即止,引导为辅,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为主。
Step8:孩子成功完成任务时,夸奖孩子的努力与付出,把成长的动机尽量内化为孩子自身的内部动机。
如何成长为一位尊重孩子且懂得如何引导孩子的天使妈妈,这绝对不仅仅是我们0-1岁规律作息的课题,而是我们成为父母以后会一直要用到的最底层的教育逻辑。
我是一妈,教育学硕士,既是育儿漫画作者,又是婴幼儿规律作息实践者。
【一妞家的事】全宇宙最懂妈妈的育儿漫画。5毛钱绘画功底,画风鬼畜却轻松。
热门文章回顾:
点下”在看”↓↓↓
是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公民应有的素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