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妈有话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章鱼王的宝贝们(zhangyuwang2018)澳洲硕士、魔都姑娘、山东大妞,三个不同背景的职场妈妈,中西交融的育儿宝典,欢迎关注。今天为妈妈们带来的是虎班长写的【专注力要培养?不如先保护好】。
最近几个朋友聊天,说起小孩专注力,这时我最骄傲:因为奔爷是一个专注力很强的小孩,他可以自己安静的看书、玩车、玩磁力片、乐高或积木。一玩儿就是大半天,完全不需要家长从旁伺候。凡是来我家见过这一点的邻居亲友都很羡慕我们有奔爷这么省心的小孩。
▲Hi,正在玩耍的奔爷,你在一脸严肃的研究什么呢?▲
此话一出,几个朋友超级羡慕,让我写一篇专注力培养的文。可奔爷从一两岁就是专注力很强的小孩了,我们并没有专门培养,要说培养,倒不如说是保护
以下几个场景熟不熟悉?
 场景一:
宝宝正在玩玩具,奶奶打断了:乖孙子,别玩了,要喝水么?吃水果么?奶奶给你削个苹果吃好不好?宝宝正玩得专心,不理人,奶奶生气了:这小孩怎么这么没礼貌,奶奶跟你说话呢!
场景二:
哎呀,宝宝一个人玩好可怜,妈妈来陪你吧,这个拼图好不好玩?我们玩积木好不好?不要玩这个啦,妈妈给你买了新的。
场景三:宝宝在看书,爸爸走过来:别看啦,出去玩,看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恩,关键是才看了几分钟)。
场景四:哎呀,宝宝自己吃饭/拉屎太孤单了,给你看个动画片吧。
场景五:
这些事儿,在我们家都没发生过,都没发生过,都没发生过。虎班长和家属比较懒,奔爷能自己玩,我俩正好偷懒做别的;虎班长家阿姨了解育儿,知道保护宝宝专注力。所以,大家明白了吧,与其等到发现宝贝专注力不足而想办法培养,不如先防止以上场景发生,专心保护宝贝原本就有的专注力

专注力如何保护?

1
宝宝在认真做一件事儿的时候,不要强行打断
家长心疼自家宝贝,觉得需要陪伴或投喂,但其实孩子玩起来是可以很认真专注的,建议家长不要打断,强行投食,哈哈,可以在玩的间隙或下个项目间插入。
2
给宝贝创造一个安全玩乐区,让她/他自己玩
很多时候,家长陪在旁边,倒不是觉得宝宝可怜,而是怕出危险。虎班长家以前是客厅的电视柜和茶几中间,铺上毯子,倒出玩具,就是奔爷的玩乐区了,但电视柜里放着剪刀针线药品等各种不安全因素,在奔爷还站不稳的时候,阿姨担心他磕碰,也会在旁守护。后来阿姨跟我把周边的不利因素盘点了一遍,把可能对奔爷造成危险的东西都挪到其他地方,奔爷有了专心玩乐的区域,家长也放心去做别的事情。
▲奔爷说:地毯上的数字格是停车位▲
3
谢绝过度陪伴
陪伴是好事儿,有些游戏就是要家长和宝宝一起玩才有趣,例如踢球、跳棋、搭高高比赛、搭城堡和迷宫。而有些游戏在宝宝小的时候也确实需要家长指导,如看书、拼图等。但过度陪伴,任何时候家长都介入过程,对宝宝来说,一方面无法享受自己完成的乐趣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会依赖家长陪伴,无法自己玩耍,拿“我不会,我不行,你来帮我”当口头禅。
4
把玩具藏起来
现在大部分人家里不缺玩具,亲友送,家长也爱买。对小月龄宝宝来说,玩具太多,眼花缭乱,可能造成不知道玩哪个好的情况,家长协助,把部分玩具、尤其是非适龄玩具藏起来,只留3-5件,常常替换更好。
对3岁+宝宝,或完全会自我挑选的宝宝,则不需要这一点。
5
把强迫症放下
虎班长是洁癖+强迫症,家里任何东西都要放在固定位置,只要变了,马上知道。每天扫地,不喜欢地上有头发丝儿,更何况是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玩具,看的头晕脑胀,恨不得马上收起来。这样的结果是:奔爷明明还没玩好,某玩具或某玩具的部分配件就不见了,已被洁癖妈收了,他只好再去找别的玩。
我家阿姨深知这点,家里收拾的特别干净,但收拾玩具这事儿,阿姨觉得对奔爷过于苛刻,跟我商量:你下班回来看到一地玩具,也知道奔奔今天玩了哪些;玩是开发大脑,你看他在玩,就知道他在动脑筋想事情,得放手让他玩;玩具不用马上收拾,等他玩好了,最好睡前,跟他一起收拾,他慢慢学会分门别类,你也轻松。我妈更狠:玩具放地上就行,天天收拾什么,累不累啊,反正明天还要玩的!
慢慢地,我的强迫症被奔爷掰弯,开始允许一地玩具,睡前再一起收拾。
虎班长有话说
以上说的是宝宝专注力保护,建议宝宝在0-3岁的宝爸宝妈重点看下,也欢迎发给家中帮忙带娃的老人,一起探讨。父母帮我们带娃不易,我们多做一点,父母少操心一点。营造一个宝宝可以自己玩乐的环境/氛围,既保护宝宝专注力,老人也轻松一些。
各家情况不同,欢迎宝爸宝妈留言跟我们讨论,有更好的方法也告诉我们哦~
▲"我在研究小车车的停车场呢"▲
文 / 虎班长
图片 / 部分来自网络
本文转载自:章鱼王的宝贝们
我是一妈,教育学硕士,既是育儿漫画作者,又是婴幼儿规律作息实践者。
【一妞家的事】全宇宙最懂妈妈的育儿漫画。5毛钱绘画功底,画风鬼畜却轻松。
热门文章回顾:
点下“在看”↓↓↓
是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公民应有的素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