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已是“万兽归笼的日子”,等来的却是开学的遥遥无期。长假+宅家,老母亲们的陪伴耐心差不多都耗尽了。这些天幼儿园班级群里妈妈们已经在相互讨教有什么消遣方式了,当然,聊着聊着就开始吐槽,而且,很难想象的是,如此多6岁的孩子居然还保留着两三岁时的“爱好”——喜欢重复做同一件事,反复听同一首音乐,反复看同一集动画片,反复看同一本绘本。
那么,孩子的这种强迫症,是真的“有病”,还是正常行为?这到底又是什么"神仙机能"?今天来和大家具体说说,释放一下焦虑~
先说结论:好消息是,没毛病!坏消息是,老母亲没有解药!

01
重复带来熟悉,熟悉带来安全感

孩子每天喜欢看同样的书、听同样的歌、做同样的事并不奇怪,因为,
重复带来熟悉,而熟悉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重复能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能知道结果,这也会给他们带来安慰。在漫长的宅家假期里,孩子们无从安放的躁动的心,你以为他们不焦虑啊?
加拿大心理协会主席凯瑟琳•李(Catherine Lee)说“能够预测世界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舒适。
正如一直读同一本绘本,在熟悉的内容中,他们不需要消耗任何猜测和挑战,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这项活动的主人。
美国著名童书作家露西·米歇尔在给大家绘本建议的时候就曾写到:
"It is only the blind eye of the adult that finds the familiar uninteresting. The attempt to amuse children by presenting them with the strange, the bizarre, the unreal, is the unhappy result of this adult blindness. Children do not find the unusual piquant until they are firmly acquainted with the usual."
(△只有成年人的眼睛才会觉得熟悉的东西乏味。不要试图给孩子们呈现奇怪、不真实的东西来让他们高兴,孩子们只有熟悉了,才会发现新事物的有趣之处。)
其实人都是喜欢熟悉的事物的,在熟悉的地方就觉得更轻松自在。有研究表明,这种对熟悉的偏好是打娘胎起就有的,当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就从羊水中熟悉妈妈食物的味道,培养出对这些食物口味的偏好,他们也喜欢熟悉的声音,比如爸爸妈妈的声音、家里的方言等。
出生后,小婴儿也会延续这样的偏好,之前在文章《娃儿刚出生就可以培养社交能力?婴幼儿的大脑还有这些秘密...》就提到过BBC的一个实验:让19-23个月大的美国婴儿在两类人之间选择玩伴,一类是肤色和长相与他们相似的美国人;另一类是肤色长相与他们不同的亚洲人,选择的时候这两类人手上都有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结果是,无论实验条件怎么变化,孩子们都以熟悉作为首选条件,他们选择走向跟他们相似的美国人。
02
看似无聊重复,每一次习得的却是不一样的
OK有段时间很喜欢看《幼儿认知小百科》这套书,每天晚上都拿出这页要求我给他讲故事(我把所有的东西串成了一个故事讲给他听)↓
刚开始讲的时候只是我讲他听,偶尔会跟我说,这是小猫咪、这是电线杆...
到后来这本书都被讲破了,OK还要我讲,但是他开始有了反馈。他会主动跟我编排故事,有时候小青蛙是主人,有时候小朋友是主人,甚至有时候是这只不起眼的小猫咪的故事。
虽然都只有短短几句,但他每一次讲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在我每一次的重复里,他都在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看这个故事,吸收不同的知识,刚开始可能只是图画、到后来可能是故事结构或者某个细节,这是我们成人看不到的地方。
国外也有研究院做过相关实验:他们给孩子重复读同样的故事,再问他们问题,每一次问,他们的答案都会变化,变得更多样和复杂。
因此,研究员得出结论,孩子从每一次的重复中理解和学到新的东西,这就好比我们去旅行,即便去的是同一个地方,每次也能发现不同的韵味。
03
重复对学习来说很重要
重复有利于记忆大家都知道,咱们以前背课本也就是靠一遍遍读背出来的,对孩子来说这就更是了。他们的记忆力都不长
,更需要靠重复来加强记忆
曾经也有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将3岁的孩子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分别朗读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包含相同的新单词,同时对另一组重复读一个故事读3次,这个故事同样包含那些单词。
结果发现重复听同一个故事的那组孩子们准确的记住了这些新单词,而听不同故事的孩子不仅不记得新单词,对于故事本身也印象不深。
不仅如此,重复的过程可以让他们负责学习的脑神经连结的更强
脑神经的连接需要"电能",成人的"电能"可以来自过去的经验和实践,他们学习一项东西不需要耗费太多力气。但对孩子来说,这种连接才刚刚形成,只有在不断重复中,这种学习的脑神经连接才能不断增强,研究也表明,有过重复读绘本经验的孩子在日后的学校学习中表现的很好。
重复如此重要,所以这也是很多低幼绘本会把简单的对话和故事结构反复出现的原因——
比如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好饿的毛毛虫》,里面这样的重复句式你们一定觉得像洗脑歌:
 星期一,它吃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二,它吃了两个梨,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三,它吃了三个李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四,它吃了四个草莓,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星期五,它吃了五个桔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没错, 孩子要的就是这种洗脑。其实,这种重复性描述的绘本有个专业名称叫"车轱辘绘本",说的就是关键信息像车轱辘一样重复来回滚。
所以,孩子喜欢重复,想要重复,循环到天际都没毛病,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脑仁炸~
OK妈说:
虽然重复是件从低幼时期就会开始的事,但妈妈们不用担心五六岁了还爱重复会说明孩子太幼稚。并不是这样哦~ 其实每个阶段的孩子想要重复的事情也是不太一样的:
1岁之前:重复行为大多和感官有关,比如他们会不停的吸吮手指,抓捏各类玩具,这是他们在探索自己身体的力量。
1-2岁:进入行为实践阶段,他们会不断的重复一个行为来探究行为的后果,比如总是把餐椅上的饭菜扔到地上,实际上他们是在了解不同的扔的方式、扔不同的东西会带来怎样不同的结果。
2-3岁:进入语言重复阶段,他们会不断重复一句话或者一个词,重复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能力在飞速发展。
再大一点,需要重复的事物越来越多,就像上文所说的,反复读一本绘本,既是对熟悉的偏好,也是学习的需要。
如果你能忍受并参与孩子的重复当中,其实还能有一些小收获。比如,孩子在反复读了一本绘本后,可以在他再次读的过程中盖住几个词,让孩子来说这是什么词,让他们填空,也可以改变一下故事的结果。
另外,OK幼儿园的老师还告诉我,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多思考,比如问他们"你喜欢这本书的哪一方面?" ,当他们熟悉到可以自信回答问题的时候,会主动来提问的~
资料来源:
-Barr, R., Muentener, P., Garcia, A., Fujimoto, M., & Chávez, V. (2007). The effect of repetition on imitation from television during infancy.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49(2), 196-207.
-https://offspring.lifehacker.com/what-you-should-let-your-kid-be-annoyingly-repetitive-1828063803
-http://www.readingbrightstart.org/articles-for-parents/lets-repetition-important-learning/
-https://amotherfarfromhome.com/why-repetition-is-important-with-children/

↓↓↓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我的微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