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我说:你们那一代大学生,气质完全不同。

这话其实没错,每个时代,都在人的身上留下烙印。

翻出几篇大学日记,看看30年前的那些或幼稚、或激情的日子吧!‘

一: 熄灯事件

1984年,我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遇到了“熄灯”事件。日记中记载如下。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日 星期一,晴

今天,北大开始实行作息制度,晚十一点关灯。前几天通告刚一贴出,就招到许多同学的反对。大字报、标语铺天盖地。校方反复贴出通告,仍无济于事。今天中午,当学校广播播出校方告同学书后,同学们顿时沸腾了。同学们从宿舍窗户伸出头,呼喊、摔东西,什么饭盆、暖瓶、墨水瓶都扔下来,还有的同学放鞭炮。三十一楼前的花坛旁聚了许多人。一位老师费力地向同学做着解释,但无济于事。

快11点了,不知晚上有什么活动。

十二月十一日, 星期二,雪

昨天晚上,刚一停电,整个宿舍区就沸腾了。同学们纷纷跑出宿舍,呼声、喊声不绝,放鞭炮,放焰火。我和同学们也冲了出去。同学们举着火把,排着长队,到每个宿舍喊人。同学们越集越多,到学三前把广告栏玻璃砸了,通告和三好学生光荣榜被撕了,后来大队人马直奔南校门。到南校门,一部分同学被截回来,另一部分同学直奔校长居住的楼。据说,把沙健孙喊了出来,让他对同学们讲话。

我第一次目睹这样的场面,心中未免十分激动。至于评价这次活动,让历史去回答吧。

今天晚上,中国足球队以5:0胜阿联酋。同学们大概又要闹了。

十二月十四日, 星期五,晴

今天晚上,中国队以1:0胜科威特,取得了决赛权。晚十点多,中国队胜利的消息一传出,整个北大校园沸腾了。同学们点着火把,向南校门蜂拥而出。我和几个同学一直往前跑,到中关村以东才把人流的头追上。打头的同学扛着横幅标语,打着鼓,敲着盆,向前门走着。这次游行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路边的行人都用惊异的目光盯着兴奋的青年人。

因为明天要起早去农村调查,我们不得不满怀遗憾地回来了。明天我们三十人要到密云、大兴、通县,分九个组进行调查。我去通县大杜社乡。但愿调查能成功。

后记:

这个熄灯事件,是我上北大之后参加的第一次学生“运动”。北大从那天开始,一直实行11点就熄灯,学生们的抗议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二:体育

北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是十分关注和投入的。我上学的80年代中期,也是中国体育的一段黄金时代。那时是女排最辉煌的时期,而男足也是亚洲一支劲旅,聂卫平更是横扫日本选手,大振国威。我日记里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

那时候,女排的每一次比赛,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六日,星期六,晴
今天上午上心理学课。到了11点钟,不知哪个同学打开了半导体,随着“嘟嘟”的报时声,同学们骚动起来。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说,今天有排球赛,中苏女排对垒。老师真好,马上答应下课。同学们高声欢呼,跑出了教室。
我赶忙回到宿舍,拿出半导体一边听一边去吃饭。食堂里好多同学都拿着半导体在听。我买了饺子,囫囵吞下去,聚精会神地听。当听到苏联女排从2:11追到12平时,我简直一点儿也吃不出味来。
体育精神是民族精神。有的同学为了看球赛,连课都不上。听说,男生宿舍挤了满满一屋子人。
到了第二天,又有女排比赛了,我日记中写到:
“中午匆匆吃了个包子,就跑到118去看球赛,中国女排对古巴队。小小的宿舍挤得满满的。两个班同学去了大部分。球赛很精彩,很激烈。同学们不时地呼喊,完全沉溺在那种紧张的气氛中。”
到了11月20日,是中日女排决战。我们系把两台电视全搬到化学楼。一台电视播中日围裙擂台赛最后一场比赛,另一台播中日女排赛。我和同学们挤在教室里,紧张地观看比赛。日记中写到“当女排轻而易举以3:0战胜日本队时,教室里一片欢呼。我毫不犹豫地喝了一大口葡萄酒。聂卫平也赢了,今天真是值得庆祝的一天。”
之后,食堂破例一直开放到八点,而校园里的鞭炮声、敲鼓声不绝于耳,久久不能平息。
后来不久,女排姑娘就来北大访问。北大学子几近疯狂地迎接她们。我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盛况。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练完歌,赶到“五四”操场。下午女排要到北大来。在系里,雷志强、于长江、李军、矫扬几个人正商量着写几幅标语挂出去。最后雷志强执笔,写了“你们辛苦了”、“胜利永远属于我们”、“祖国万岁”。“你们辛苦了”被撕成五块,我拿了个“辛”字,准备到时候一起举出去。
 等我们赶到操场时,正对主席台的有利位置已被占满了。好在关冬生举着系旗,我们跟在后面,一股脑拥进去。实在太挤。五个人各拿一个字,又不能分开,叫着嚷着,忍受着别人的白眼,终于站到前面。女排姑娘坐的车来了。我们一起举起手中的字。后面的同学因看不见,拼命往前涌。人群荡来荡去,我只觉得脚下是千万只脚,脚上又被踏上千万只脚。前面的栏杆几乎倒了。真危险。万一倒下一个人,便会出人命。我们顾不上举字了,随着一股向外的人流,一股脑被拥出来,站在中间。
北大同学来的真多,其盛况远远超过“九一八”。在万头簇拥的空隙中,我见到了女排的所有人。看电视见她们打球时是那么神气,现在亲眼看来竟是平常之至。邓若曾、郎平讲了话,倒还风趣、实在。同学们一阵阵欢呼、哄笑或鼓掌,气氛热烈。”
看完这段日记,不由得心有余悸。差点就是一场上海外滩踩踏惨案啊。由此也可见当年女排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她们是民族英雄,是所有人的女神!那时人们对女排姑娘的崇拜狂热程度,堪比今天的追星族。
后来上研究生时,和女排的梁艳住隔壁。那时她已经退役,在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读书。工作后,定居在海南,邻居又是跳水冠军许艳梅。离开了竞技场,她们都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但是,曾经那样的辉煌,不仅属于她们自己,也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

我在北大上学的时候,男足的地位不亚于女排。人们对于男足,还给予非常高的期望。男足每一点成绩,都让我们欣喜若狂。日记里,我那稚拙的笔迹,记下了北大学子和中国男足共悲欢的过程,还记载了我当时的一个“中国梦”——中国足球不断发展,2002年世界杯在中国举行。

一九八六年六月三十日,星期一,晴

今早,在广播中听到了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结束的消息。阿根廷队获得冠军,联邦德国亚军,法国季军 这一阵子,我几乎天天关注着这场比赛,也成为全世界球迷中的一个。每天听广播、看报、与同学谈论,都离不开这个话题。我对于足球,对于世界足球队,对于各个球星,都有了进一步了解。我期待着中国足球的发展。如果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能于二00二年在中国举行的话,那(时)我尽管已有三十六岁,但是我仍会热情不减,去观赏球赛的。

现在回头看去,那是还不满20岁的我,有一个多么纯真的关于中国足球的梦想啊。

后来,中国足球终于第一次冲出亚洲了。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七日,星期二,晴

昨晚,中国足球队以2:0战胜日本队,终于实现了几代人为之努力的冲出亚洲的宿愿。坐在图书馆中,一阵欢呼声,同学们纷纷涌出图书馆。

后来我和同学一起加入到庆祝的人群中,一直到了人大才往回走。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在北大参加针对足球的庆祝活动。

30年过去了,世事变幻。当年日记里的苏联和联邦德国都不存在了。女排几经沉浮,又在当年的铁榔头郎平的带领下,重塑辉煌。而男足呢,数次“冲出亚洲”,但都成绩垫底,而且每况愈下。我希望当年北大学生的那股爱国热情,奋发向上的精神,团结一心的凝聚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消失,而是越来越强。我也希望,我当年没有实现的“中国梦”,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

三、九一八

(以下是我在1985年写的日记原文。一字未改。)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六日  星期一  晴

只有一天的功夫,校园里的形势起了很大变化。

昨天下午五点,物理系研究生会贴出一张大字报,倡议将九月十八日定为“国耻日”,  纪念“九一八”,并要在九月十八日这一天举行万人示威游行,抗议日本政府和中曾根复活军国主义的罪行。法学社首先响应,紧接着,各系学生纷纷贴出檄文、倡议书、标语,表示不忘国耻,对日货充斥我国市场十分气愤,很多人同意上街游行,要借此发扬民族精神。

张晓辉贴出一张大字报,名为《同学们,你们的路错了》。他认为“九一八”后,日本之所以能够侵略大半个中国,屠杀中国人民,主要因为中国人麻木不仁,奴性太强。认为纪念“九一八”,游行不对,而应该自省。他的文章,在这种形势下,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些平时同他有意见分歧的同学,趁机大加报复。今早起来后,看到有张晓辉落款的那张大字报上,已有人用钢笔划了一些乌七八糟的话。中午时分,《致张某人公开信》,《张晓辉,我质问你》等文贴了许多出来。

我站在大字报前,只听见周围人对张晓辉的议论和谩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张晓辉的言论就与众不同,是“众所矢之”的。我倒能理解他,不知他能否抵住如此大的压力。

对于上街游行,我怀疑它能否起到该起的作用。如果有组织,有强有力的口号,真正能够激发人们民族精神,唤起爱国热情,就像“三·二0”之夜一样,那么这样的游行是值得的。如果只是像“十二·十”之夜那样无目的地乱闹一气,则没什么意思,充其量是发泄一下而已。

我没有能力去组织一次严密的高水平的游行活动,因此,只是静观事态发展,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学校正在采取措施禁止这次活动,这是从日本、中国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有它的道理。但是单纯禁止,反而会引起反抗情绪,将事情弄坏。为何不正确地引导、利用同学们的热情,再搞一个“三·二0”之夜那样的活动呢?

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日  星期五  晴

“九一八”事件方兴未艾,尽管“九一八”已经过去。

 关于这场“斗争”的前前后后,我已经写成一封长信,给江华寄去。准备以后再要回来。因此,这里,我就不想再叙述了。

一切并没有随着“九一八”的过去而结束。在校园中,新的大字报、小字报、诗文仍层出不穷。如果说前一阵子多是激情,那么(现在)就是则注重思考。民主、自由、信仰;传统、现实、未来;中央、市委、学校、学生会。这一切,都是同学们的讨论、思索的范围。已经有同学指出,在“一二九”五十周年的日子里,再来一次纪念活动。如果说,这次活动是被“扼杀”了,那么,一次更大型的运动将拉开序幕。

中央对北大这次运动究竟应该如何处置?听说今天晚上,丁校长在办公楼宣读中央书记处给北大的批示。结果如何,我拭目以待。

斗争,只有斗争,才能使铁炼成钢


————————————
时光飞逝,物是人非。日记里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却已经属于过去的时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