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摄影: 晓霜
许多年前了,我们这帮留学生业余乏善可陈的娱乐就是看看网文。我常看的就是《华夏文摘》,有时候也看看《新语丝》。我只是潜水,慢慢地也记住了几个作者。后来就是博客时代,也是潜水,经常去看看几个《华夏文摘》作者的博客,我记得的是菊子,安舟,楼兰,还有陈九。
最神奇的还是微信,突然就在各个群里扒拉出当年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陈谦,当年的笔名叫啸尘,现在已经是海外文学的领军人物了。还有陈九,也是走的纯文学的路子,现在是北美华语作协的主席。鲁鸣,当年也是高产作家,现在也一直笔耕不停,他的诗歌写得好极了。菊子师姐也辗转连上了,她翻译的《瓦尔登湖》已经出版了。
有一次在舒婷洛杉矶读者见面会上,我见到了王瑞,他居然是《华夏文摘》当年的一个编辑,不知道当年我投给《华夏文摘》的几篇文章他是否看过。那一次还碰到了当年《华夏文摘》的一个作者王瑞云。她的文字极好的,曾经入围中国小说学会的排名榜。
后来王瑞老师还把我推荐给《今天》网站,现在也一直对我的写作鼓励支持,我对他一直心存感激。其实像我们这样的新手,小小的一个鼓励就可以让我们写得更起劲。而往往也是一个恶评,会让人难过很久---我想我不是个超脱的人。其实我是非常欢迎文友和读者砸的砖头,那些带着善意的建设性的意见。
于迦是通过朋友Thomas找到的。他在朋友圈贴了我的有关《狂流》的文章。她看到了,问这个二湘是不是用过楚歌的笔名。于迦当年是《华夏文摘》一颗闪亮的星,我深深佩服她的勇气。她说她一直记得我那篇文章,那是第一篇肯定她写作的文章,她一直都记得。我们谈起了简杨,那几乎是《华夏文摘》里我最喜欢的作家了。她是真正当得起作家这两个字的。当年她的那篇《一条汾河门前过》我喜欢极了,那时候其实并不知道哪里好,只是觉得好,现在回过头再看,还是觉得好,语言好,构思好,结构好,妥帖到位,语感太好了。听说她一直还在写,真好。
那时候《华夏文摘》还有两个校友,七成和三福,文笔都很不错。听说他们走到一起了,还生了个女儿,不知道是真是假呢。无论如何,祝福他们。
这样一个周末的下午,心情不是太好的下午,突然就想起这篇旧文,想那些随风而至的名字。想一想,都是因为写作才串起来的这些人和事。而写作,究竟是怎样的一件物事,怎样的一个因缘,怎样的一个修行,真是让人费解呢。

我喜欢的华夏文摘作者

    楚歌
我常看的中文网站是华夏文摘,偶尔也去别的一些网站看看,觉得BBS MIT太杂,文学城太浮,华夏文摘最合我的口味,想想也许是因为那些能让我欢笑,让我流泪的文章和那些辛勤笔耕的作者吧。
我刚开始看华夏文摘时,还是每周一刊,那时有个叫王伯庆的,是“新燕山夜话”的专栏作者,他的文笔幽默简炼,有很多我不熟悉的文革术语,觉得很有意思,最喜欢那篇“我家有个小鬼子”,让我笑了个够。还有一个叫敏嘟噜的,写”新华侨侃大山”,也挺有意思,不知道后来这些人都哪去了。
后来就有了华夏快递,有了“玛雅专栏”,“小尼专栏”。又有好事者把她们的相片贴在网上,好是热闹了一阵。我喜欢玛雅早期的作品,有一篇回忆她中学老师的文章,写得很传神。然而我越来越不能认同她的作品。不是因为她的文笔,她的文字很另类,有点残破,有点颓废,有点放纵,能看到安妮宝贝的影子。所不能接受的是文章背后的观点和隐含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侯,我觉得玛雅象黑暗里的夜来香,散着幽香,很孤寂的开在那儿。
江山代有人才出,华夏论坛推出以后,好作品好写手如雨后春笋,我最喜欢的就是简杨。知道简杨还是因为玛雅,玛雅写了一篇”多情总被无情恼――我看胡兰成”,简杨回了一篇”再看浊物胡兰成”,我不喜欢胡兰成这个自作多情的汉奸,读了简杨的那篇驳文,觉得痛快,也就记住了简杨这个名字。后来她的好作品一篇接一篇,构思精巧,文笔朴实无华又生动传神,每篇都有新意,不重样。我是个没有耐心的人,文章长一点就跳过去,可是简杨的文章再长,都要仔细的看。最最喜欢那篇“一条汾河门前过”,”我后来追溯自己为什么会学了医时,象很多事情那样,仍然还是追到了大姐的头上。”简单平白的开头,却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作者赋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自尊与灵性,大姐和姐夫的形象呼之欲出,我不是个轻易落泪的人,可是好几个情节都让我忍不住泪流。也许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所在,它能深深的打动读者的心。读简杨的文章,就如品一杯绿茶,散着淡淡的清香,略带着点苦涩,然而却回味悠长。
杜欣欣的文章也是如此,平实中透着深情,不露声色却能把大喜大悲写得淋漓尽致。喜欢她那篇写她婆婆的文章,感人至深。她最近写的那篇“梦绕魂牵是南京”也是,廖廖几笔,就把那个上海知青的形象勾勒的栩栩如生,不愧是大家啊。
菊子的文章和前两位的不太一样,我喜欢那份活泼生动,总觉得她的文笔有点红楼梦的味道,到底是科班出身,博览过群书的。最喜欢那篇“网大爷”,那个叫传神啊,“网络论坛,恰似旧时代的戏园子”没错,就是这句。有意思。后来这篇文章在论坛掀起喧然大波,为得是有人对号入座,要菊子道歉。菊子倒也大度,道了歉,一笑了之。就觉得这个女孩冰雪聪明,会为人处世,是男生女生都喜欢的那种,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好妻子好妈妈。菊子的老公有福气啊。
七成是网上的新秀,我喜欢她的那篇“军训”,因为有过相同的军训经历,所以觉着亲切,仿佛昨日重现。那时身边也在上演着类似的故事。不过都是没有结局的故事。倒是有个男生,因为生病住进了当地的医院,结识了当地的一个女大学生,后来结成了一对美满姻缘,想来那是他军训最大的收获了。七成的游记写得好,她知道怎样吸引读者的眼球,不是单纯的写景记物,而是穿插个人的感想与经历,让人读的有滋有味。比起她的游记,她的小说要逊色一些。从爱入囹圄,一春烟雨,到午夜蓝,罗浮梦。无非是高个细腰女生 +婚外恋/网恋/三角恋,有点老套路,不过她的文字有特色,文笔也美,很是引人入胜。
男作家里我喜欢土干和陈九的作品。土干的图标有味道,特逗。他的文字很诙谐,敢拿自己开涮,不过那篇”治疗”却读的我眼花直泛。印象深刻的还有”天上人间”,”网恋”,构思好,不落俗套。
陈九的作品象陈年的老酒,老道醇厚,文字平实却见功力。最近的那篇”风烛之泪”写的好,细节描写的好,最后那句”你不是说还要去巴沟那边走走吗。”前后呼应,让人欷嘘不已。
坛子里我最佩服的就是于珈。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因为她那篇“弥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馨香――读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后来还发现她也是湖南人,心里平添了一份亲切感。她的文笔也许还有一丝青涩,可是她是用心写作,自然纯粹,不矫揉造作。我喜欢她的游记,自叹没有那份勇气满世界跑,跟着于珈去冒险,走遍万水千山,倒也开了不少眼界,从峨眉山到西藏,到阿里,再到南美。心里常想,这个纤纤弱弱,却有着非凡勇气的女生到底什么样,真不知她的这份勇气从何而来。然而想起钱钟书那句名言,”如果觉得鸡蛋好吃,为什么一定要见到下蛋的鸡呢?”。也是。于伽是学佛的人,讲的是随性随缘。好的作品好比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看着喜欢,记在心里,也就够了。
俗话说了,“白菜萝卜各有所爱”,每个人口味不同,喜欢的作者作品自然不同。常想,如果华夏文摘能评选年度十佳作者和十佳作品该多好。看看与我心戚戚者有几人,看看我喜欢的作者是否榜上有名。而与那些辛勤码字,无偿奉献的作者,也是最好的回报。 
本文原载《华夏文摘》2006年10月
点击阅读更多二湘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