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的如此安静而匆忙,蓦然之间让人措手不及。转眼,女儿到了青春飞扬的年纪。
妈妈和你一起慢慢来
文/诺澄
今天是女儿12岁的生日。我和先生一南一北都在出差。上个周末,我们在家里给她庆祝生日,买了一个铺满玫瑰花瓣的蛋糕,女儿欢呼说,好少女心哦……”忘了具体是从哪一年开始,女儿自己选的生日蛋糕上面,不再有粉色的小猪,也不再有迪斯尼公主,而是变成了铺满花朵的少女系列。小时候,女儿花三秒钟许愿,然后迫不及待的吹蜡烛,急着想吃蛋糕。今年,我突然注意到,女儿闭上双眼花了好长时间许愿。我有些好奇,她的生日愿望里面会有什么事什么人。但是我知道,我们需要开始给她留一点空间,学会得体的不问。
生女儿的时候,正是我所谓的事业上升期。当时的华尔街尚在盛世,虽然有崩塌之前的蛛丝马迹,但是大多投资银行还在扩张的虚假繁荣之中。不久之后,金融危机到来,华尔街风声鹤唳。我带着女儿辗转回国内发展,坐标上海陆家嘴。
自女儿有记忆的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全球出差。女儿刚刚牙牙学语,指着天空掠过的飞机喊,妈妈……”在她最初的印象中,妈妈就是一个转身进入机场安检口的背影,还有视频通话里面的一句宝贝,还好吗?曾经,女儿也用糯软的声音问我,为什么妈妈要工作,妈妈的工作为什么要一直出差?我理直气壮地告诉她,宝贝,我爱你,但是妈妈也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有些失望的了一声。
坦白而言,在做母亲的最初几年,我似乎还没有完全进入母亲这个角色。我有自己看重的工作,有愿意秉烛夜谈的朋友,有喜欢的文字阅读和写作,还喜欢全世界到处旅行,甚至周末的时候还喜欢睡懒觉。周末早上,女儿软软的小身子扑到床上来,我也能装聋作哑转身继续睡,任她在我的身上如小猫般爬来爬去。后来,女儿上幼儿园了。不知道是否我们常年聚少离多的原因,母女之间似乎并没有那么亲近。在幼儿园里面老师说女儿特别乖巧懂事,但是在家里我却看到的是另外一个小女孩。她常常不讲道理的发些小脾气,还特别倔强。而当时的我,尚未学会循循善诱,也是一个急躁的母亲。记得有一次,女儿不认真做作业,题目错误百出,让她订正却不肯。我气得把作业本扔的很远,而她却只是一声不吭,不求饶也不反驳。现在回想起来,一个六岁的孩子忍着泪不哭出来,是多么让人心疼的事情,而我却也没有学会过去抱她一下。母女两个就这么对峙着彼此不让步。
再后来,有了弟弟。随着职场的资历渐深,很多项目不用自己亲力亲为去现场了,于是出差不再频繁。而我在母亲这个职位上,也慢慢成熟起来,比之前耐心和柔和许多。弟弟生性自由散漫,不如姐姐那么省心。于是,我也习惯在弟弟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直到有一次,看到她写的一篇作文,有的时候,我内心深处也会因为你把有限的时间更多花在弟弟学习上而不平衡。我明白,这是因为你觉得我很懂事不需要操心,但是再懂事的我也是一个孩子而已。还记得,那部电影《奇迹男孩》里面那个懂事的姐姐,虽然她也理解爸爸妈妈要在弟弟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她还是会觉得有些失落。我深深内疚。虽然,现在的我们会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去逛街,一起去旅行。但是,如果有时间机器,我真的想回去那一段褪色的旧光阴,把小小的她抱进怀里,让她的一声哭出来。或许她会说,妈妈,我错了”,或许她什么都不说,只是紧紧抱着我的脖子,一切都好。我也会更多的耐心,陪着她慢慢做功课……
光阴,不会因为你没有准备好就停下来等你。时间流逝的如此安静而匆忙,蓦然之间让人措手不及。转眼,女儿到了青春飞扬的年纪。她不会再缠着我,在屁股后面央求妈妈,给我讲故事。很多时候,她安安静静的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戴着耳机听音乐,而她听的那些歌曲,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她说自己是2.5次元,我也搞不清楚这算是哪个维度和空间。我愿意尝试着去接受这些新事物,和她一起看动漫,陪她一起去漫展。因为我知道,在极短的时间之后,她甚至都不会再需要我的陪伴。到了那个时候,我也只能扮作一个很酷的妈妈,淡淡地问,出门和同学聚会,零钱够吗?要不要金主给你打笔巨款?然后,在她出门的时候,却追着喊,记得带手机,要发微信给我。当然我也知道,出门之后,她也会如当年的我一样,不会记得打电话回家。而我也会如当年我的母亲一样,只要女儿不回家,就会一直醒着,等。生命,就是如此一个轮回。
去年夏天,她独自去英国夏令营。出发前,女儿在自己房间准备行李,将换洗衣服、洗漱用品一样一样放进小小的行李箱,然后将手机、充电宝、日记本、护照一一放进随身的背包。我靠在她的房门口,静静地看她整理。突然想到,是不是当年小小的她也是如此,站在门口看我收拾要远行的行李,心里充满着不舍得,却又带着理解的微笑。
女儿去机场的那天早上,我从她到浦东机场。进入登机口的时候,我们拥抱告别。她回过头来对我说,妈妈,我会想你的。突然之间,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虽然才短短两个星期,我却已经想象她将来去国外留学分离的情景。那一瞬间,我彷佛穿越回十八年前,父母在浦东机场送我去美国留学的那天早上。分别的时候,我对父母说,爸妈,我去美国念个MBA,两年而已。毕业马上回来。毕业之后,我在电话里面对父母说,爸妈,我想在美国工作几年,积累点经验就回来。然后,就是结婚生子,一年又一年。再次回国,已是经年。
离开机场回去公司上班的一路上,我盯着手机屏幕,看微信群里面夏令营教官传来的照片,他们在排队办理登记牌了,他们在登机口了,我在一张一张照片里面寻找女儿的身影,直到看到她的笑容,才稍稍释然。女儿在英国夏令营的那两个星期,我变成了那些我曾经暗暗嘲笑过的整天盯着微信群的不肯放过一张照片的妈妈。我每天在一张一张的照片中寻找女儿的身影,哪怕她在一些照片中只露出一个背影,也忙不迭的保存在手机相册里面。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女儿刚刚到英国的营地,小小的一个背影,背着书包,拖着行李箱。当时,教官在微信群里面贴了龙应台在散文《目送》中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这一段话一下子戳中内心最柔软的不舍。
那天,当女儿从英国夏令营基地打电话过来的那一刻,我接起电话不管不顾的从开了一半的会议中冲出来。当电话那头传来一句,妈妈,我都挺好的,在这里很开心。我竟然忍不住的落泪。
曾经那么多次,女儿看着我转身关门离家去出差。我知道,从现在开始,会是我看着她,从机场的安检口进去,头也不回的去往世界各地。曾经那么多次我在电话那一头说,宝贝,你好吗?慢慢的,会是我在电话这一头,等着在她从不同的时区里传来一句,妈妈,我都挺好的,不要担心。不知不觉中,女儿就在我们不间断的别离和重逢的过程中长大了。
这一生,我是第一次做一个女孩子的妈妈。而你也是第一次做一个不成熟的母亲的女儿。我们彼此都在磕磕碰碰中成长起来,然后成就彼此。
我的女儿,我愿你将来无比温柔也无比勇敢。能在酒会优雅的入场也能在戈壁从容的徒步。能风花雪月也能柴米油盐。真诚的爱人也被人真诚的爱着。不能保证你每一天都快乐,但是希望你一生幸福和平安。
亲爱的女儿,祝你生日快乐。
感谢你对于我的耐心和包容。
妈妈,和你一起慢慢来。
【作者简介】诺澄:魔都人士。美国非主流商学院MBA毕业,混迹另一魔都纽约多年。曾在华尔街主流投资银行从事非主流工作,目前海归,投身于火热的互联网金融。
附:《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因为现在有了微信聊天工具,大家都已经不写信了。但是,有一些平时我不好意思说的话,我还是想很正式的写一封信给你。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大段时间你不在国内工作。我记得有一次,你从美国回来,送给我一个娃娃,然后第二天又匆匆地离开上海了。那个娃娃就陪伴了我很久,哪怕后来我不玩娃娃的时候,我也把它留着。我每年都会理东西,会丢掉很多东西,但我从来没有决定丢掉娃娃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想丢掉它,哪怕我后来再没有玩过那个娃娃。我只有把它拿出来又放回去过。前两年,我才真正下定决心把娃娃送人时,因为那个娃娃是妈妈你送的。
我小的时候,其实特别讨厌你的工作,因为你会满世界的飞。我经常见不到你的身影或者你回来时我已经睡着了。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自己做作业,哪怕遇到不懂的,也不会问别人的习惯。但是内心深处,我还是渴望得到关注。我记得在二年级,有一次,老师在评语单上写说,我有一点点不确定就要问老师。老师以为我不自信。你回来鼓励我,告诉我很优秀。我知道你想要帮我建立自信,但是我真的不是不自信。其实我就是害怕做错或有不会做的题目,我的同学们都可以回去问妈妈。但是我回去,妈妈又在出差,就没人会教我了。但我不肯告诉你,因为我知道你是关心我的,我不想你为此内疚。我记得每次你出差回来都会给我带礼物。但我更情愿你坐下来,帮我复习考试或耐心的讲一道题目。说到这个,我跟你说一个小秘密,你千万不要和爸爸说,不然爸爸会被气死的。这个秘密就是在五年级的时候,当爸爸跟我讲数学题。有的时候,我第一遍就听懂了。但我假装没听懂,让爸爸一遍又一遍给我讲解。我觉得就是因为这样我对这道题留下的回忆就会是爸爸和我一起做完的。
小时候,我真的一直在和你的工作争风吃醋。长大之后,我也从你的文章里面学到了,你有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有自己的朋友和爱好。妈妈,只是你的一个身份一个标签。这样一个妈妈,也让我为你自豪。我其实也不喜欢一个24个小时只围着我和弟弟转的妈妈。但有的时候,我内心深处也会因为你把有限的时间更多花在弟弟学习上而不平衡。我明白,这是因为你觉得我很懂事不需要操心,但是再懂事的我也是一个孩子而已。还记得,那部电影《奇迹男孩》里面那个懂事的姐姐,虽然她也理解爸爸妈妈要在弟弟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她还是会觉得有些失落。
我现在特别喜欢,我们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看书,甚至只在一张桌子上你工作我做功课,我们在一起的感觉特别好。
最后祝你工作顺利!爱你哟!
你的女儿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北京时间每周日上午八点准时推送二湘第二部长篇《暗涌》,欢迎跟读,更多章节请关注“二湘的六维空间”,回复“暗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