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

本周二,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命名为“COVID-19”并给出了具体的识别码。

截至2月11日,在中国已有44000多人确诊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1000多人死于COVID-19。其他24个国家感染者约400人,1例死亡。
 “COVID-19”的命名主要基于导致疾病的病毒类型。Tedros解释说,“CO”和“VI”取自“冠状病毒(coronavirus)”,其中“D”代表“疾病(disease)”,“19”代表“2019年——即第一例病例出现的年份。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则被暂时被命名为2019-nCoV。
同样在周二,负责命名新病毒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的一个冠状病毒研究小组,根据一篇线上发表的论文预印本,提议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 (预印本是尚未经过同行评审或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论文版本)。
这一命名反映了新型冠状病毒和导致2002-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爆发的冠状病毒之间的基因相似性。
在选择“COVID-19”作为该病的命名时,WHO的命名者避开了此次疫情与中国或武汉市的联系。
尽管疫情起源地过去曾被用来命名新病毒,但如今这样的命名方式容易被视为一种“地域歧视”。
例如,在给出正式命名前,一些媒体将新型冠状病毒称为“武汉病毒”,相关疾病称为“武汉肺炎”。
再例如,一些专家开始后悔将由另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及时给出官方命名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避免其他可能不准确或带歧视色彩的命名。” Tedros解释道,“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标准格式,供将来任何其他冠状病毒爆发时使用。
病毒和它们引起的疾病不一定必须要有相关的命名——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AIDS)。
但是最近那些负责正式命名过程的人把倾向于它们联系起来——例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这种疾病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临时命名源于首次发现的年份(2019年),以及新病毒(n/novel)、属于冠状病毒(CoV/ coronavirus)家族成员的事实。
Moderna旗下2019-nCoV疫苗被看好,拟再募资5亿美元
在投身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苗或疗法“淘金热”的生物技术大军中,Moderna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与Moderna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显示出美国NIH对Moderna信使RNA(mRNA)平台快速制备疫苗的信心。
这使得这家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生物科技独角兽估值大幅上涨,其首席执行官Stéphane Bancel正抓住这一机会。
Moderna曾以6.04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创下了生物科技行业纪录,目前Moderna正在公开市场发行更多股票,希望能再筹集5亿美元,用于临床开发和药物发现以及扩大其mRNA技术平台。
不过,Moderna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没有提到此次2019-nCoV疫情,也没有提到任何其他针对这一疫情的具体计划;只是提到Modern的研发管线计划涉及传染病、免疫肿瘤学、罕见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据最新统计,Moderna的 830人团队正致力于23个项目的24款候选药物研发,其中17款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不过,Moderna的股价在盘前交易下跌5.5%,跌至22.35美元。
此前美国NIH表示与Moderna合作的2019-nCoV疫苗项目正在进行小鼠实验,“目前进展顺利”,有望在2.5个月内用于人体。收这一消息自提振,上周五开盘以来,Moderna股价曾上涨近20%,至23.65美元。
在周一下午发表的另一份声明中,Moderna称,其第一批用于临床试验的2019-nCoV疫苗mRNA1273已于2月7日制备完成。
Moderna称:“这种mRNA疫苗是在25天内设计和制备完成的,并正在进行分析测试,然后才能交给美国NIH用于在美国的I期试验。
mRNA1273编码了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被认为是膜融合和宿主细胞感染的关键复合物)。
Moderna预防性疫苗研发管线
除此之外,Moderna还透露,其巨细胞病毒(CMV)疫苗II期试验的受试者招募速度比预期的要快,目前中期数据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公布。
此外,Moderna另外两款候选疫苗也同样值得关注——分别为针对EB病毒的mRNA疫苗mRNA-1189和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幼儿感染者的mRNA疫苗mRNA-1345。
针对EB病毒的候选疫苗包含5个编码gp350、gB、gp42、gH和gL病毒蛋白的mRNAs;而针对RSV的疫苗将与另一款针对人类偏肺病毒(Hmpv)和副流感病毒3型(PIV3)的疫苗一起进行测试。
三叶草生物新冠病毒“S-三聚体”疫苗在康复者血清中测出抗体
近日,三叶草生物制药宣布,已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成功表达 “S-三聚体”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2019-nCoV)重组蛋白疫苗,并在成都高新区政府和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大力协助下,用新获得的 “S-三聚体” 抗原在多例病毒感染患者康复后血清中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体。这一结果表明 “S-三聚体” 重组疫苗保留了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天然的结构,有望在人体中诱导保护性的免疫反应。
如同HIV(艾滋病毒),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及 Influenza Virus (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结构一样,这次在中国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2019-nCoV也是RNA病毒,其表面抗原S蛋白也具有天然三聚体结构,病毒通过其三聚体抗原(S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从而进入人体细胞,导致发烧、肺部感染等疾病。
在中国科学家年初率先发现并公布新型冠状肺炎病毒 (2019-nCoV)的基因组序列后,三叶草生物在第一时间内完成了病毒抗原S基因的合成,并采用其独有的Trimer-Tag©(蛋白质三聚体化)专利技术和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 “S-三聚体” 重组蛋白疫苗基因表达载体, 通过基因转染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纯化与冠状病毒天然表面抗原S蛋白构象高度相似的共价三聚体融合蛋白重组抗原 “S-三聚体”。
在此之前三叶草生物已完成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及 Influenza(流感病毒)等基因重组病毒表面抗原三聚体疫苗的构建及制备,并相继完成体外和动物体内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证实重组三聚体抗原能够真实保留病毒天然三聚体抗原构象、并可诱导保护性中和抗体的产生。
三叶草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梁朋博士表示:“我和我的研发团队非常振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证实 “S-三聚体” 重组蛋白疫苗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在病毒感染康复后患者血清中我们用 “S-三聚体” 抗原检测到多例病毒阳性抗体。这一发现的重要性意味着不仅是 “S-三聚体” 疫苗结构的正确性,同时也进一步应证了新型冠状肺炎病毒 (2019-nCoV)为这场疫情的元凶, 因为先前所有的诊断方法都是基于病毒核酸检测;这为下一步疫苗中试生产、动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继而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和大规模GMP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信心三叶草生物开发的 “S-三聚体” 疫苗有能力成为全球成功开发冠状病毒疫苗最快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希望 “S-三聚体” 疫苗能够尽快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继续传播以及未来任何类似冠状病毒的再次爆发。”
三叶草生物首席战略官兼董事梁果先生指出:“我们很激动今天宣布 “S-三聚体” 疫苗快速的进展和突破,并希望继续支持全球为抗击这一严重的流行病而做出不懈的努力。为此,我们认为合作对于加速疫苗的成功开发非常重要,为了这一共同目标,我们邀请任何有兴趣的监管,学术或企业部门与我们联系并进行合作。
文章版权归【美柏医健】所有
欢迎转发,转载请参照“转载须知
投稿或应聘,请将稿件和简历发送到
[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文推荐
礼来/罗氏β淀粉样抗体II/III期失败,殃及Biogen;
最新活动推荐
2020China Focus@San Francisco开幕,开启中外医健跨境对接新局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