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锐评疫情之十二——
2月9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冠状病毒,此前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存在口误。
至此,不到两个小时内的一场争议迅速宣告落幕。
此前陈教授曾称“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冠状病毒”,并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视频来源:上海早晨
小锐首先要为专家组成员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叫好,出现“口误”立即修正,这就是实事求是。
同时也要对媒体和舆论的求证态度叫好,在信息芜杂的特殊时期,向公众传递准确的知识——即使有误差也能及时更正——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态度。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如何防范疫情,怎样做好个人防护,众多“医生”“专家”在社交媒体上纷纷亮相,但截然相反的建议或众说纷纭的防护手段,常常令人一头雾水。甚至在正式发布会或卫生防疫专家口中,有关结论也可能前后矛盾。
比如,新冠肺炎患者愈后是否可能再感染?有人说YES,有人说NO;电梯按钮门把手是否可能留存病毒?有人说是,有人说未必;新冠肺炎传播途径是否包括气溶胶传播,2月9日专家称包括,2月10日权威专家表示“尚无证据”……
眼花缭乱的信息,一股脑在公众间和互联网上传播,带来的可能就是公众的无所适从。
平心而论,这次疫情面前,科研工作者和医疗人员一样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很多人在一线攻坚克难,为防范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向那些严谨的科学家们表达敬意。
有些问题,也许一时形成共识也不容易,毕竟,我们对于新病毒的了解还有限,还需要科学攻关。但我们也建议个别专家学者,拿不准的东西最好别说,至少要考虑到受众的承受力和自身言论的影响力,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对公众健康负责,对科学的严谨和崇高地位负责。
多年前,有专家曾被网友戏谑为“砖家”,这固然有些以偏概全,不过个别“全能型专家”随意指点江山,或信口开河带来的信任危机,直到今天也不应被忽视。
科学精神最讲究实事求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允许科学家试错,也理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未知领域,有些结论一时难以做到完全准确。但请别把话说满,留有余地,和公众讲清楚认知的局限性,既不丢人,反而可以让公众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说严重一点儿,误导性言论影响的可能就是整个防疫大局。因此,大疫当前,请尽量多一些严谨,想好了再说。
热文推荐

微信编辑 | 冯灵逸
微信审核 | 杨斯涵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