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岛第39条推送
春天并不都是
诗歌那般美好
2020年·中国武汉
一个戴口罩的春天
Photo © Diao | 时差岛
武汉封城,
900多万人仍活在这座城。
时差岛拍摄了100位武汉人,
记录下这个戴口罩的春天。
我们想记住口罩后的每一张脸,
所有人,都在急迫等待一个暖春。
安静3分钟
一起凝视每位口罩后的武汉人
封城,让武汉与世界隔绝
口罩,让自己与外界隔离
拍摄过程中,我们遇见了学生、老人、快递员、环卫工人、医护人员、建筑工人、出租车司机、志愿者……他们大多时候沉默无语,并不能信心十足说出一声「武汉加油」。
而我们,放弃了原先计划中
过于宏大的想法,选择了坦诚的记录。
我们想记住口罩后的每一张脸,
虽然,只看得见你的眼睛。
武汉长江大桥,渡轮,龟山
看见
长江大桥下的垂钓者
空无一人的江城,大桥下却每天都有人在垂钓。疫情肆虐,并不能改变他们日复一日的习惯。这些孤独的身影,却在此时让这座城显得不那么孤独。
鹦鹉洲长江大桥下的垂钓者

一对在汉口江滩散步的父子,他们身后是二七长江大桥
看见
在武大珞珈山散步的一对姐弟
「憋家里太久了,我带弟弟出来透透气!想开学啊,也想到处疯跑。」政府一再劝诫市民呆在家里,但人们还是憋不住想要出门走走,尤其是娃娃们。
在珞珈山散步的姐弟俩

一对在武汉大学留学的学生情侣

看见
穿梭街头的一位快递员
「送口罩、送药、送蔬菜、送一顿饭、帮人喂猫喂狗、跑腿儿……我跑快递这么多年,从没像这段时间这样,脑子轰轰轰轰的。」快递小哥老计说的,是这些日子以来他所亲历的人间生死别离。「还有人下订单找我聊天,因为她妈妈去世了,难受得透不了气。」
封城之后,老计一边跑快递,一边在微博直播每天的所见所闻,他说:只要还有人需要,会一直坚持到解除封令那天。
  外卖小哥老计,微博名@计六一六
看见
每天接送医护的一位志愿者
「医护人员在最前线,总得有人帮他们吧!我一开始没有护目镜,戴上泳镜泳帽就上阵了。」封城之后,这个城市最普通的市民行动起来,顶着疫情蔓延的压力,自发组成志愿车队,每天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他们是,武汉好人。
看见
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
这几位工人,是从深圳过来支援武汉的。「来之前,说实话,心里没底,恐慌,但真到了这里以后,看到热火朝天的工地,那么多人在拼命,就什么都不想了,蛮起干活!」
看见
发热门诊的两位医生
因人手不足,发热门诊的很多医护是从其他科室抽调,并不是重症呼吸感染专科的,都要临阵磨枪。对年轻医护来说,挑战很大,心理压力也很大。
「就不说武汉加油了吧?
是就这样静静看着你就可以了吗?」
后来,这位医生发私信给我说,「每天大家下班了都好疲倦,嘴上说着加油,其实没人敢乐观。好在大家互相撑着,倒下不得」。
看见
武汉同济医院一位产科大夫
她本来想对镜头说些什么,但想了想,在一张A4纸上写下「我是一道投向你的光」。她的身后,是迎接新生儿的产房。
「我们不是战斗在最一线的医护,比起发热门诊、重症病房,我们被记录都觉得有点惭愧」,这是一位护士的留言。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 感谢你们投来的光!
看见
一群诞生于这个春天的新生儿
这些颤巍巍的小生命,
出生在这个残忍凶狠的春天。
有一位母亲,自己是确诊病人,剖腹产手术时却全程只揪心孩子不要被感染。

护士说,「这些天,产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早上很多宝宝来洗澡!洗完澡,白净净、肉乎乎的小婴儿像蚕宝宝一样并排放着,那个哭声啊,合唱一样!我当了十来年产科大夫,这场面早就习惯了,但今年真的不一样。听得想哭。」
婴儿的啼哭,不止让母亲泪流满面,
更是这个春天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的一声安慰。
不晓得,
若干年后,她们是否还记得2020,
这个戴口罩的春天?
冷也好
热也好
活着就好
—— 武汉作家池莉
空荡荡的江城,
我们能遇见的人,
愿意在镜头前停留片刻的人,
就这么多。
而更多未被看见、未被凝视的人,
从武汉,至湖北,再至整个中国,
如长江浩渺烟波一般,
面容模糊,却真实可感。
一个国家的情感
不来自于抽象名词,
它来自于每一个具体的人,
一个个真实生命记忆的集合。
这个春天太多恐惧、痛苦、沮丧、无力,
我们想,记住口罩后面的每一张脸。
等待摘下口罩的那一天,
建议你也认真拍一张戴口罩的自拍,
记录下这个并不美好的春天。
若我会见到你
事隔经年
我以何问候你
以眼泪,以沉默
—— 诗人拜伦《春逝》
- END -
《武汉,戴口罩的春天》
导演 | 耿龙
摄影|于涓 但娜娜 邓双泽 胡昶  Diao
吴志刚 陈臻 徐若思 鲁戎
后期 | 耿龙 熊智华
© 时差岛 出品
时差岛百年孤独慢直播第2季
详情请点击链接:
时差岛 · 亚洲系列
世界各国巡游
瑞典  |  丹麦  |  挪威  | 冰岛
时差岛
- 中国人的世界观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