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前,我们刊发了《去伪存真,哪些股票实际受益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文,笼统地介绍了市场因为疫情而可能演绎出来的投资逻辑。
其中,对奥美医疗的描述是这样的:
盘面上看,振德医疗(603301-SH)作为医用耗材领头羊强势涨停,英科医疗(300677-SZ)后知后觉尾盘拉升。相对而言,基本面不俗的奥美医疗(002950-SZ)和蓝帆医疗(002380-SZ)分别录得5.92%和3.12%的涨幅,明显存在补涨需求。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奥美医疗走出了这样一波行情:
连续拉了三个涨停板。
当然,文本在例举奥美医疗的同时,也列示了蓝帆医疗这只股票。
虽然也录得正收益,但在板块内横向比较起来,明显不够强势。
从今天这个时点往回看,奥美医疗连拉三板的涨幅不仅远胜蓝帆医疗,亦远超率先封死涨停的振德医疗与英科医疗。成为当之无愧的医疗卫材板块龙头。
这真的是因为疫情带来需求端爆发性的增长吗?
口罩售罄
如果问2020年春节的必备年货是什么,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定然是口罩无疑。
然而,纵然你跑遍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收获的往往不是口罩,而是药店在醒目位置竖立的“口罩售罄”四个大字。
直截了当地说,在当前这样一个时间点,普通民众若想买到合格的口罩,是一个近乎于幻想的黄粱一梦。
为什么这么判断呢?
打开中纪委监察部的官网,我们可以找到一篇题为《口罩告急、一罩难求?刚刚,工信部回应了》一文,发布时间是1月29日。在此文中,工业与信息化部从宏观层面介绍了我国的口罩产能和当前的产量情况。
核心数据: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因为春节与疫情因素的叠加,当前国内的日产量在800万只以上。
而我们的需求量是多少呢?
请看下面一组数据:
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5月22日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是目前能够查询到的关于我国卫生人员总数最新的数据。“截止2018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30.0万人,其中,医院737.5万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8.3万人。
在当前的防疫形势下,把有限的口罩资源优先分配给医务人员,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是阻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的有效途径——这一点相信是没有异议的。然而,即便把我国目前每天生产的800万只口罩全部供应给医护人员,也远远不能满足一线医护人员每天一只口罩的需求。
用“杯水车薪”这个词也不为过。
按照一个科普的说法,口罩需要四个小时换一次。然而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是处在一线的医生们因为物资短缺,一个口罩被反复消毒使用,为了节省有限的防护服而使用尿不湿等诸多医疗耗材短缺的情况。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处于医疗系统之外的普通人而言,躺在家里打游戏或者加强资本市场的学习,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以减少口罩的使用,不大量囤积口罩,就是对前线最大的支持,对当前疫情防治最大的贡献。
生产一个亏一个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供不应求将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所以,以防护服、口罩为代表的医疗卫生耗材生产商应该会获得超额收益,购买相关公司的股票是价值投资,而不是跟风炒作。
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必须明确:防控疫情已经是一件事关国家安全的全民动员,远远超越了经济本身的范畴。
1月22日,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武汉药企承诺:N95口罩不停产保供应不涨价》的报道,文中提及 “我省俩家生产N95口罩企业——稳健医疗、奥美医疗正在加班加点生产N95口罩,将持续保持货量供应,承诺不涨价。
不涨价!
实际上,不止是稳健医疗和奥美医疗不涨价,面对物资短缺,大部分业内的医疗耗材生产商,不论大小,在面对这场关乎整个国家整体利益的危机面前,都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没有因为物资短缺而趁机涨价。
终端药店涨价,是另外一回事。
要知道,在销售端产品不涨价的背后,这些公司面临的是节日期间人力成本跳涨、物流费用剧增以及原材料价格大涨三大成本端压力。
依照《劳动法》,春节期间员工薪资为平日三倍。随着疫情的不断扩散,民众恐慌心理的加剧,很多工厂需要在3倍工资之上请员工返岗。
物流更是一个难题。春节期间,除了顺丰和邮政在部分城市间提供有限度的运输,大部分物流与快递公司都是全网络停运。没有规模化运输的物流成本是令人咋舌的。
原材料在需求端的拉升之下,价格也在节节攀升。以口罩行业为例,按照《棱镜》的报道,作为口罩的主要材料之一,熔喷布的市场价格正常在1.8万元/吨,疫情发酵后,现在的价格攀升至2.9万元/吨。
成本端的压力陡然上升,终端的价格保持不变。按照业内资深人士的陈述,其后的结果自然就是“生产一个亏一个”。
年前的市场逻辑
其实,即便不考虑价格因素,春节前的这波行情,本质上就是一波炒作行情,和2019年的猪肉股行情性质完全不同。
看一下奥美医疗2019年上半年的半年报。
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用敷料生产商,其伤口与包扎护理业务,占到了公司营收的六成——这一块业务并不直接受益于当前的疫情需要。而真正用于感染防护的产品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是多少呢?2.86%,营收3129万元。
在整个公司近11亿的营收中显得微不足道。
宜昌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宜昌发布”于1月25日对奥美医疗的报道,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在感染防护方面的产能。“面对疫情防护需要,公司口罩系列产品生产线180多名员工及管理人员于1月21日返岗生产,并将原来的一班或两班调整到三班进行,日产量达到13万只,实现产能的最大化。
产能达到最大化,也只有日产量13万只。远不及河南省长垣市以及湖北省仙桃市诸多专业生产卫生材料的中小厂子,虽然它们尚未上市。
这是市场分工的结果与市场经济的常态,无可厚非。
问题是,既然经营层面的现实是这样,那么,年前持续暴拉奥美医疗的逻辑又是什么呢?
1、产品序列丰富,覆盖了疫情所必需的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手术服(防护服)、手术帽(防护帽)。相比较单一的口罩概念股,显然,它的底气似乎更十足一些。
这方面的信息,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有披露。
因为非典期间曾经生产口罩,市场最开始是以龙头股份作为口罩股龙头的。伴随着龙头股份的一纸澄清——“目前,公司没有生产口罩业务,也没有生产口罩业务所必须的生产许可证”,其市场走势便在显著的分歧中出现了剧烈波动。
不论产能有多少,至少当前需要的产品,公司都是有产能和资质的。
2、作为湖北本地公司,奥美医疗更容易为市场资金所接受,成为疫情发酵后的炒作标的。
3、袖珍次新股。
公司于2019年3月11日上市,发行4800万流通股。对应于1月20号25元左右的市场价格,整体流通市值只有12亿元左右。连拉三个涨停之后,流通市值亦不足17亿元。
盘子小就是先天优势。
4、盘子干净。
直白一点说,就是公司的股东里没有基金,游资一般是不愿意给基金抬轿子的。
作为国内最大的医用敷料生产商与出口商,奥美医疗拥有良好的基本面情况。在市场狂热情绪的带动下,配合自身上述四个独特的因素,天然是一个完美的炒作标的。
节后的市场风向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充分理解春节前的市场逻辑,是为了梳理并思考春节后行情的发展脉络。
我们来看一个最新的消息,《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纺织业协会负责人在29日介绍,“随着工人陆续返厂复工、原料供应和物流逐步恢复,预计2月3日后可接近正常产能,新的口罩全自动生产线不断投产后,2月底我国将日产各类口罩近1.8亿只,其中KN95类防护口罩约3500万只,再加上进口部分,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供应紧张的局面。”
短短20余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口罩的日产能从2000万只扩张到1.8亿只,“世界工厂”的称号绝非徒有虚名。从情感上而言,我们当然为我们国家这样的神速而欢欣鼓舞。然而,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我们也不得不考虑,短期内扩张这么大的产能,对产业链的影响是什么,对产业链上每一个公司的影响又是什么?
在党中央的科学部署和坚强领导之下,疫情将会很快结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疫情时期卫生耗材行业急剧扩张的产能,不可能随着疫情结束而立刻出清。疫情阶段严重供不应求供的失衡局面,将随着疫情结束而出现供过于求的再度失衡,在需求端极度萎缩的形势下,整个卫生耗材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很显然,春节前整个市场的逻辑,在春节后将不复存在。以奥美医疗为代表的的卫生材料的炒作,其持续性并不看好。
那么,哪个细分板块将会成为下一阶段资金追捧的热点呢?
在口罩等诸多防护用品产量暴增的带动下,作为口罩与防护服的原料,生产无纺布与熔喷布的相关公司无疑将会显著受益,预计成为资金挖掘的重点。
作为现代经济人,我们需要关注资本市场投资机会;身为华夏一分子,我们亦需时刻不忘国家的处境,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做不了钟南山老前辈的庇护苍生的壮举,但若能在举手投足之间裨益社会,也是这个国家点滴的可爱与美好之处。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shantouwushuxi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