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发布一份通知,要求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将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
应当说,科技部这份通知非常及时,很有针对性。
的确,有些科研人员抢发论文而不是将主要精力用在疫情防控上,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流行病学资深终身教授张作风今天在接受知识分子主笔邸利会采访时所说:“这次的武汉肺炎的科研成果是一流的,很短的时间内在很多知名杂志发表了文章”。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自疫情爆发至今,中国学者已有十多篇论文或者相关文章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这些论文中提到的研究数据和信息有些甚至早于官方对外通报的情况。
张作风教授接着说:“但是根据这些发表的数据信息,有很多完全可以在疫情暴发初期就用来指导这次新发传染病的控制。有些非常重要的数据,仅仅是在英文杂志上发表以后,我们才可以看到,有很多信息在国内并没有及时向公众公开,也没有及时地应用在扑灭暴发流行的整个过程中。
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可敬可贺,但为什么这些数据国内看不到,如果让这些结果在这场疫情控制过程中有所应用,不是更好吗?感觉到这次的主导方向是科研和抢着发表高水平论文,而不是公共卫生的实践,以保护人民健康为首要。这也可能研究人员与现场流行病控制人员之间缺乏足够协调和沟通。有关研究人员、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初心应该是什么?在大疫来临时的首要使命是什么?值得反思。”
也就是说,如果这些科研成果能应用或早点应用在此次疫情防控上,而非捂着来抢发论文,那此次疫情防控效果可能会很不一样,可能会多救很多人的命。
他们为什么不把研究成果首先应用到战胜疫情而抢发论文呢?无非是借这些论文来谋取评职称等私人利益。
如陈瑞华教授所言:“这真是一个无厘头式的荒唐。一个医务工作者,发现了新的病毒,不是去与同行分享,一起攻关,找到控制病毒的办法。而是独享这一病毒,弄出数据,整成图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尤其是在所谓的国外SNC权威期刊发表。就这样,病毒得不到控制,医务人员却抢先发表了论文,可以评职称,获得院士称号。
的确,这极其荒唐也极其可耻,比那些借机发国难财的人更可耻,因为他们这是损公济私,为了个人利益而严重伤害了公共利益。
这种人不仅私道上大有问题,实际上可能已违反职业道德甚至相关法规,应该予以严格追查,严格追究责任。
学术何为?更要学以致用。学者何为?所学不能仅仅用于个人牟利,更应该用于来追求公共利益,增加公共福祉。
如南大杜骏飞教授所言:“致我的学术同人:永远不要隔膜于现实。我们生而为学人,是要为众人思想,为尘世求真,而不是只为小圈子里的论文。
因此,科技部发布的这一通知非常有的放矢,希望我们学者们都能好好想想,都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在当下抗击新型肺炎的严峻时刻。
●●●作者简介:张守涛,青年学者、文史作家,南大硕士,大学老师,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先生归来》《凡人鲁迅》《书香留韵》,个人原创公号涛声一久。
相关阅读:
更多精彩见本号小密圈(现名知识星球)。小密圈内将发布更多猛文(可预览),推荐最有价值资讯,分享日常思考心得,邀请名家做客,及与530多位圈友互动交流。长摁以下二维码或点阅读原文即可入圈。
  这是最后一个公号了,欢迎大家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如果再被和谐将退出江湖,“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