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木棉959
“你到底怎么回事?”
女生终于说出了这句话,这个月来,女生想说这句话的次数已经逼近三位数。在男生以忙为理由拒绝了多约一次会,却独自去看了电影之后;她伏在他耳边哼歌,他却对她说“安静一点”的时候;在此时,她加班到深夜回家,饥肠辘辘,却发现所有的碗都堆在水池没洗的时候……
图片来源:不会画出版社
“什么怎么回事?”
“你还问我?!!”
男生迷茫地眨了眨眼。他深谙一旦自己在此时开口,这个时候吵架的原因、事情的对错就变得不重要了,因为后面的过程会变成:“你居然敢吼我,你再吼我一句试试?”
他决定先听听女生说什么。
“你连碗都不刷!”
“你没看到水池里的碗吗?我们已经没有碗了!”
吵架的本质也是沟通,而沟通可以分为很多种。小到刷碗、开电视,大到管钱、过年,针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进行的沟通,这是一种。
注:图片的深色部分代表着沟通的内容(下同)
这种沟通本该是最高效的,至少碗不会跳起来说:我不想被刷,你这个笨手笨脚的人!
但困难在于——
我们真的很难就事论事,很难语气平和。
“你怎么这么懒?你不会照顾人吗?”
“Baby,我们之前约定好的是,我来做饭,你来刷碗呀。”
 “我加班到现在,你都不知道帮我刷一下吗?如果我加班到明天,咱们是不是明天吃饭就直接不用碗了?你怎么这么懒?我还会帮你做饭呢,你倒好,也没叫你帮我几次,还老是刷不干净,你舒舒服服看电视,我忙到现在下班累死了还要做这个!你一点也不知道照顾我!”
“是你先提出我来做饭你来刷碗,这样我才放心地不刷碗的呀,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呢?而且就是你总是挑我刷不干净我才只做自己的事,现在倒好,我做啥都不对了!分好工了你怎么怪我呢?”
“现在成了我的错了?”
现在,沟通的内容从对象事件转移到了个人上,语气也开始包含谴责的意思——当然啦,谴责的对象往往是对方,每个人都把对方视为自己行为的原因。这就是沟通转到了另一个水平了:个体水平。
“我不刷碗是因为你指责我”“我指责你是因为你不刷碗”……一个奇妙的循环形成了:双方都强调他们的相互作用,以便将对方视为他们行为的诱发因素,“想办法说对方是错的”似乎成了这一水平的沟通的目的。
“你总是对我唠叨,而我总是想着规则”
“其实,‘谁刷碗’我们已经讨论过了,理论上也已经解决了;不过看起来,这个解决办法不怎么样。”男生再次开口,把沟通推向下一水平。“你怪我不刷碗,是因为觉得我不体贴;我觉得你无理取闹,是因为我们已经定好了规则……淡定!!我不是在怪你,我是在描述这个过程。”
“……是。”
从关注个体——每个人对自我或他人的感知,“你blabla”或“我blabla”,到讨论互动模式——我和你blabla,在现在,事务重新变成了沟通的焦点,但与第一水平的沟通不同,现在的事务更关注跟两人互动有关的部分
 “谁来刷碗不是真正的问题”
“定下谁来做家务的规则,好像对我们的关系并没有什么帮助。”
“是,我还是更想要被人照顾的感觉。”
“对,我们总是这样,我太想‘偷懒’,所以规则是什么样我就按什么样子来做;你太喜欢‘惊喜’,总期待让我做得更多更好。本来,如果你想让我做什么的话,直接定到规则里就好了嘛。”
“那我期待又会变高……完了,这是个循环┓( ´∀` )┏”
用“我变-你变-我变……”的模式来讨论“我们”,从当下的事务讨论到一直的交互模式,也就是来到了关系层面。
“你认为我不刷碗是不爱你,但……”
“归根结底,这是我们对刷碗和遵守规则约定的看法不一样。”
“对,你只是把刷碗当成遵守规则,但我会给这些事赋予更多的意义……”
“所以我不刷碗就是不爱你?”
“哈哈哈哈我小时候我们家就是这样的,‘爱ta就给ta撑起这个家’,‘爱就是牺牲’……我从小就是听这样的言论长大的。”
“但是我受到的教育都不会强调这个。我爱你,那制定规则也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从互动、关系转向更广的话题——两人差异的来源,也许是生活背景,也许是文化习俗。这是背景水平的沟通。
虽然我们总把地域差异等当成娱乐话题,津津乐道,但我们很难在爱人表现得跟我们观念不同时意识到这一点。更多人,需要在外部力量——有时是家庭治疗师——的帮助下,才能进入最后第五水平的沟通。这是一种“对沟通的沟通”,有治疗师称之为“元沟通(metacommunication)”
陷入吵架漩涡的情侣,往往会把“吵架”的责任推给一方,要么觉得伴侣“什么都做不好”,要么觉得自己“太差了不值得被爱”。而相处顺利的情侣,更能够在不同水平的沟通中灵活切换,并意识到吵架是共同的责任,也许是情境的压力,或性格不同的原因,造成了两人的沟通、互动方式有差异——就像这次“吵架”一样。
“好了,这次问题解决了,”女生很快刷完了碗,继续说,“那我们来聊聊,不跟我约会是怎么回事吧?”
男生刚掀开锅盖,热气从刚煮好的面上腾起,晕开了他眼里新一轮的迷茫。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满分为5★)
这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书评,因为李松蔚老师在这本书中没有具体写“元沟通”,但这一概念同样源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思想和内容。系统式家庭治疗的一些观念很有意思,有时治疗师用的办法显得很“怪”甚至像抬杠,但是读懂了这个视角,简直醍醐灌顶。
你呢,有没有“复盘”过吵架?在“吵架”的时候,你有什么平息冲突的技巧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参考文献:
Bernal, G. , & Baker, J. (1981). Multi-level couple therapy: Applying a metacommunicational framework of couple interactions. Family Process, 19(4), 367-376.
作者 | 木棉959
编辑 | 木棉959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