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时间: 2020年1月25日
导演:
  徐峥

主演:
徐峥、袁泉、黄梅莹、郭京飞、贾冰

观看资源: 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欢喜直播
【暖暖说】《囧妈》,2020年春节档唯一“公映”的贺岁片。
它“挑穿”了母子、夫妻之间情感冲突的真相,“挑穿”了线上播放与院线游戏规则的利益之争。
冲突背后,是爱还是控制?是大胆创新还是所谓背信弃义?
感谢阅读今日文章。
本文作者:孤小尘
大年初一,徐峥导演的贺岁片《囧妈》如期在线上免费播出开启了贺岁片“在线首播”的先河
此举引起褒贬声音不一。
反应最大的要属院线方面,长三角电影行业联合抵制,称徐峥为了一己私利,破坏行业规则,给全国影院带来重大损失。
对,徐峥通过这波商业操作,稳赚不赔,据称数亿钞票落袋为安。
而另一方面,观众们一致叫好免费公映的“义举”,毕竟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在家免费看到贺岁片,是件好事。
只不过,电影上映后,观众口碑两极,豆瓣整体评分不高,有人说自己一点没被打动,只能“快进”着看完,可也有观众说看了感动落泪……
非非马同学也在“朋友圈”发了个短评:虽然煽情套路明显,但还是看哭了……
爱哭的
非非
和《药神》一样,看哭了……
看来,徐峥算精了每分钞票的商业操作,却还是没算准观众的每一滴泪水。
金融女
孤小尘
今天,客观理性地分析下《囧妈》到底囧不囧?它又囧了谁?
01
“囧妈”成“尬妈”?
《囧妈》上映后,豆瓣上有23万多人参与评分,目前仅拿到了6分。
相比囧系列前面两部,《港囧》5.9分,《泰囧》7.4分,《囧妈》的制作水准属于中等。作为2020年唯一一部贺岁片,既无惊喜也算不上烂片。
假如真要在常规贺岁档公映,以这个出品水准,《囧妈》的票房估计不容乐观。
选择在网络上播放无疑是最明智的做法。
从剧情上看,《囧妈》延续了“囧”系列风格,都是从一个中年危机男所发生的一系列囧事件开始的。
从《泰囧》的油霸到《囧妈》的暖霸;从《港囧》的与20年的初恋女友邂逅,到《囧妈》与妈妈的各种控制与反控制;主角都是一个濒临离婚的中产商业成功人士。
《囧妈》为两条线拍摄,一条是徐伊万(徐峥饰)与正在离婚的妻子(袁泉饰)的“暖霸”专利权争夺战,另一条线则是徐伊万与妈妈(黄梅莹饰)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六天六夜火车上的冲突囧戏。
家庭喜剧+爱的冲突这碗鸡汤,让这部作品极具合家欢的特质。
虽然对徐峥咆哮式的演技不甚认同,剧情的冲突表达也较生硬,但好在喜剧表达较通俗,主题主旨也很讨喜。
剧中所传达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感情面前讲道理,是最大的不讲道理”、“爱不是控制与索取,而是尊重与包容”,是我们明了却总是忽略的道理。
妈妈心里住着一个“我认为”
影片中,徐伊万与妈妈的控制欲一脉相承。
儿子的心里长着一个幻想的老婆,妈妈的心里则是一个幻想的儿子。
他们都在无意识的进行“爱的绑架”,用自以为是的“我都是为你好”来诠释这份爱。
有一种饿叫你妈认为你饿了。
拼命一口一口的塞小番茄,直到你腻歪。往你的口袋里塞大白兔,给你泡脚养生,喂你吃红烧肉直到她觉得正好到减肥零界点为止。
有一种命运是你妈安排好的命运。
什么时候该结婚,什么时候该生孩子,什么时候该减肥,都应该遵照你妈的旨意。
这种控制欲让原本就很暴躁的徐伊万急得跳脚。高喊着:
    徐伊万
我要逃离,我要浪迹天涯!!!
 孩子总想逃离“原生家庭”
影片中的徐伊万就像是个长不大的“巨婴”。
即使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但在妈妈面前,他是个叛逆的孩子;在妻子面前,就是个幼稚的弟弟。
他表达不想要,是用咆哮生气直接捅痛处的方式。
他表达不愿意,则是用否定、指责甚至摧毁对方的方式。
这种巨婴的状态就是原生家庭爱的方式出了问题。
每一个在爱的控制或者冲突中长大的孩子,都会有逃离原生家庭的想法。
在battle中达成爱的和解
无论有多少冲突,那是家、是爱。
小时候,我们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长大了,我们应该成为他们的眼界,拉着他们的手看世界。
影片中,在六天六夜的共处中,徐伊万得以倾听妈妈的故事,才真正了解母亲的遗憾、痛苦与梦想。
历经重重艰险,当徐伊万帮助妈妈登上了红星大剧院演出《红莓花儿开》,圆了妈妈48年前的梦时,他们也终于达到了彼此成就的目标,实现了爱的和解。
徐伊万与妻子也结束了商业上的争斗,和平分手,以放手的方式成全了对方。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表达爱的方式却是永恒的冲突。
从我们幼儿时的哭闹到青春期的叛逆,从成年后激烈对抗,再到观念不合时的闭嘴冷战,子女跟父母的battle无处不在,而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换位思考、学会沟通与倾听——
用爱去化解父母与我们的“时差”,我们与孩子的“时差”。
这个春节,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冠状肺炎疫情,让分离变得格外想念,也让团聚变得更加纯粹。
希望我们都能静下心来,去了解父母,寻找良好的沟通方式,给彼此更多尊重与宽容。
02
商业神操作
跳出电影本身,作为春节档唯一一部影片,《囧妈》背后的商业神操作已引起了诸多争议。
院线方将其视为行业的背叛者,而线上新媒体称其为电影产业的变革者。说到底,电影,本质上就是资本界和影视界的借力游戏。
目前来说,这就是一个利益纷争的最优结果。
《囧妈》的罗生门
作为电影行业最重要的档期,贺岁档占据了全年六分之一票房体量。
2018年贺岁档达到了57.4亿,2019年贺岁档春节七天就达到了58亿元。
对2020年贺岁档来说,人算不如天算,突遭了疫情黑天鹅,七部电影全部撤档,业内预估称将是损失百亿。

而实际上,就算不撤档,疫情的变化也将严重影响贺岁档的票房。票房注定一片惨淡,亏损也将成必然。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撤档可谓是及时止损。七部电影另择档期播出,不仅可以分散了不必要的票房争夺,还可以在各自领衔的档期获得更多关注。

可就当大伙已然达成共识的时候,《囧妈》剑走偏锋,把产品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一时间触动电影行业各方利益,徐峥也背上了“背信弃义”的骂名。
细想,这步棋肯定不是灵机一动的创意,而是深思熟虑的选择。
在七部贺岁片中,《囧妈》的宣传最卖力。
除了召开一场脱口秀的新闻发布会,还用年前一整期的吐槽大会做宣传,势要笼络一众年轻观众。甚至冒着得罪同行的风险提档到大年三十。

这一切都是为了拉票房。
因为在此前,制作方欢喜传媒以总票房24亿元的价格将《囧妈》的保底发行权授权给了横店影业——如果票房达到24亿,欢喜传媒才能获得不少于6亿元的保底收益。
双方还约定,横店影业将投入1.5亿元用于影片的宣发,若影片最终票房高于24亿元,高出的部分欢喜传媒将会获得35%的收益,而横店影业将会获得65%的收益。
可是,观众似乎对《囧妈》并不买账,从撤档前的预售票房来看:
七部电影中,《唐人街探案3》以近2.26亿远超其它。
《囧妈》仅为3700多万。
即使疫情过后择机再上映,《囧妈》想要达到保底协议24亿元的总票房几乎是天方夜谭。
徐峥的炼金术
在遭遇了疫情的“迫不得已”撤档后,徐峥顺势终止了此前的保底协议。
他以6.3亿将《囧妈》的独家版权卖给了字节跳动—— 这个价格正好约等于此前保底协议的票房分成收益。
算个帐,《囧妈》的投资制作成本按照其公告的为2.17亿,此前横店影业的宣发投入成本假设以约定的1.5亿满打满算,徐峥与欢喜传媒此举大约能靠《囧妈》赚2亿以上。
1月24日,中国贺岁片首次免费在线首播的消息发布之后,港股欢喜传媒直线拉升,收盘涨幅达到了43%,市值涨了近20亿港币
相比A股市场暴跌的影视制作公司以及被疫情耽误的贺岁档同僚,徐峥及其欢喜传媒可谓是此次春节档的最大赢家。
电影和资本从来都是密不可分,而徐峥俨然是一个金融老手。
可以看到,徐峥的囧系列三部曲,都在商业运作上实现了不同的突破。
《泰囧》以12.66亿元创下当时华语片票房纪录,尽管徐峥当年仅作为导演从中获得了导演费+光线老板“赏赐”的10%利润分成共4000万元。
而到了《港囧》,徐峥的资本运作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步步为营:

第一步
他要求票房高分成,跟投资方谈到《港囧》47.5%的票房净收入。
第二步
他运用资本运作中经常使用的收益权转让手段,将47.5%的票房净收入这笔收益权,以1.5亿元价格,转让给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01003.HK)。
这就意味着无论最终《港囧》的票房是高是低,徐峥已经拿到了落袋为安的1.5亿元的现金。
第三步
他以1.75亿港元认购“21控股”扩大股本后的19%股份,以0.4元进行配股,成为第二大股东。
那么,无论《港囧》票房高或低,他都是受益人,且可以享受股价上涨后的市值增长收益。
这家“21控股”即是现在的“欢喜传媒”。
目前,徐峥仍是欢喜传媒第二大股东,持股数为4.39亿元,占比13.90%。
在徐峥的“炼金术”里,天下有稳赚不赔的生意,而且还能获得公益的好口碑。
贺岁档线上播放是否能延续?
作为一枚金融女,我饶有兴趣地查阅了欢喜传媒公司的上市公告,欢喜传媒与字节跳动的合作分成了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6个月内,字节跳动将获得《囧妈》在内的若干电影、网剧播放权。 
  • 第二阶段合作,将共建院线频道、购新媒体等。
我们暂不论双方在长视频方面的合作能否成功,单就免费之后所制造出的话题,已让《囧妈》获得了影视圈独一份的超常传播流量
在这个疫情蔓延、人人自危的春节里,免费观看已成公益之举,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力挺。
此外,这次操作给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头条、西瓜视频带来的巨大客户下载量的同时,自身付费用户已超过100万的“欢喜直播”也将获得不菲的流量增长。
线上免费或付费播放贺岁片的方式或许是疫情之下的情非得已,那它是否能成为未来贺岁档的常态方式呢?
在线观看了《囧妈》之后,我觉得有两点可以探讨:
首先,是观影体验。
《囧妈》是一部家庭轻喜剧,整部剧几乎是在火车上完成的,角色比较简单,剧情主要靠人物冲突,特效也比较少。对于此类家庭剧来说,投屏电视或手机上观看与影院大屏幕相比,并没有很大的效果差距。
而《紧急救援》《急先锋》这类采用了特效制作大片来说,大屏幕变成小屏幕无疑是会失去了观影的乐趣。
其次,在《囧妈》开启了线上首映的先例后,其他贺岁电影会不会纷纷效仿呢。
电影作为工业产品,百年来都遵循着出品方、发行方、监制、院线的角色分配和利益构成体系。
你把院线环节拿掉,触动了一个庞大群体的利益。
即使是变革,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期内或许很难成为新趋势。
《囧妈》不囧
总体而言,《囧妈》其实并不囧。
在疫情之下它采用商业方式自救无可厚非,免费开放给广大观众看更是大义之举。
虽然电影本身略显平庸,相较其商业运作水准要低太多。但从观众层面说,能免费看电影,在这个特殊的时机,一起跟着电影思考关于爱和沟通,无疑是更“划算”的,就算你不那么喜欢电影,至少你没添堵还贴钱,对吧?
最后,愿电影制作方们,能放下对票房的执念,在商业利益和公众权益的天平上,创造出更多更有益的方式。
写在后面:
大家好,欢迎阅读《夜暖暖影视》微信公号的文章,这是一个“认真娱乐”,关注“影视圈”的公号,正在寻找散落的知己同好,我们互相暖暖陪伴。
“两个热爱电影的女子会在这里写戏梦人生。
非非马而立之年跑去英国读了电影研究硕士;
孤小尘是奋战金融圈却文艺心不死的金融女。
我们借影视娱乐写情感婚姻、人性人情和众生百态,也会邀请优秀的好朋友来分享精彩文章。”
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
诚邀关注“夜暖暖影视”。谢谢阅读!
PS. 非非马还有个号“非非马FM”,聚焦女性成长与生活方式,也欢迎关注。
阅读更多文章
 欢迎关注   夜暖暖影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