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一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曾一度被都市青年们奉为人生金句
却鲜有人知道
这句话源于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
高晓松在给母亲的新书《杂话建筑》中说
“妈妈颇有民国大才女林徽因之风,
年轻时容貌也毫不逊色。”
目前已于建道设计小店新鲜上架
不要错过文末的限时特惠
01
我是如何
掉进
建筑这个“坑”
张克群毕业于清华大学,早年受教于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我小时候是想着将来要当相声演员的”,张克群曾这样说。生在德国,长在中国,作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她与建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可是真正对记录身边的古代建筑产生兴趣,却是在她退休后。
说起自己何时掉进了学建筑这个“坑”,张克群不无幽默和感慨地回忆道:“1959年我上高二,那一年清华组织教师去北戴河休养。那天,我在岸边画画,梁先生湿了吧唧地从海里爬出来说,你喜欢画画,将来就学建筑。”
梁思成对张克群的影响是深刻的,她把建筑当成一生的事业,这位已经年过古稀的建筑学人,依然追随着老师的脚步,不断考察、调研、记录并传承着中国的建筑文化,笔耕不辍写着属于自己的建筑文字。
02
高晓松去唱歌
也算是和我商量了
高晓松不止一次在节目和文章里说妈妈“颇有民国才女林徽因之风”,年轻时容貌也毫不逊色。张克群说,她记得高晓松小时候跟隔壁家小孩就谁的妈妈更好看而吵架,“站在台阶上嚷,我妈才好看!”
张克群跟高晓松说得最多的是,“别指望家里,我给你走不了后门,不好好念书就去前门卖大碗茶去!”说完我们大笑,她又补充了一句:“卖大碗茶也没什么不好啊!”
高晓松最初选择做音乐时,张克群也不同意,说,你干吗放着好好的无线电(专业)不念,非要唱歌呢?高晓松反驳:念无线电出来最多就是个修收音机的,我想要的是中国有自己的流行音乐。张克群立马想明白了,反对有用吗?能24小时跟身边看着他吗?于是态度一转,说,有志气,唱去吧!
03
书不把人逗乐绝不出版
张克群直言,写书,想办法写得让人们爱看,“我写的书要不给人逗乐了,这书绝对不出版。”
“我特别痛恨从前我们那些教科书,包括外国建筑史,看了都让人发困。很早以前,我得到过一本好的教科书,是纽约摄影学院的,写得就跟和你对话似的。那教科书一翻开就跟个人在说话一样, 所以我的理念是,我无论写多科学的事,我一定要用这种口吻,把‘你’和‘我’都装到里头,让读者觉得是跟自己在对话,而不是在接受教育。”
“这部书,最大的意义就是我的爱国情怀。从我的老师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到我这部《杂话建筑》,都凝结着我们自始不变的爱国情怀。”
《杂话建筑》
清华奶奶新书
 探秘老北京 
北京话解说四九城:用故事串联建筑与记忆,用历史书写不朽与传奇。如果你对北京这座城市像多年的爱人一样,左手摸右手般腻味了,这本书一定会让你重新爱上他。在不起眼中孕育不朽与伟大,本就是应该属于你的“京”致文化。12个朝代,24位历史名人,带你开启属于老北京的探秘之旅。
 寻宗与觅迹 
神灵的殿堂,众生的信仰。庙前古柏有残枿,殿上金炉生暗尘。
佛寺 → 佛塔 → 石窟 → 喇嘛寺 → 道观 → 清真寺
日、月、星、辰丨人、鬼、仙、神
宗庙祭祀的神怪传说,楼观庙宇的千年传承,皆将恢弘予以诉说。
100余个佛道故事,200余幅手绘图稿,带你从莫高窟逛到五台山,从法源寺逛到武侯祠。
 树木与房子 
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
抬梁式 → 穿斗式 → 井干式 如何构建?
栏杆 → 斗拱 → 牛腿 → 雀替 怎样取材?
屋顶上的小兽,雕栏画栋的门窗,起架到落架,柱础到飞檐,300幅手稿,道破藏在木头里的大天机和小秘密,为你解说木建筑的前世今生。
 记忆与传承 
一千年来众生居所之美,讲述中国人“家”的故事。
屋檐下的旧时光,尘世里的旧村庄。
带你从绍兴的小桥流水人家,游到广州雕栏玉砌的陈家祠。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故事在房子里,你在故事里。
 变化的建筑 
浩瀚无垠的外国建筑千年之变,四大古文明与文艺复兴的交响之乐。
这一本平凡又不平凡的小书,将带你窥探落满尘埃的宫殿角落。
浮沉与流变,破旧与立新,亦步亦趋与日新月异,和光同尘与锋芒毕露,这是一个世界的自我更新,更是一部史诗的沧海桑田。
跨越时空的藩篱,献给每一个心怀璀璨的你。

 立即购买 
原价: 245元
限时特价: 168元
扫描二维码/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建道设计小店
 THE END 

2019深双Timothy Baird寒假设计课

新媒体招聘 设计导师招聘

ASLA专业奖2019IFLAARE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访问建道设计小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