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字,关注随手传福音
好内容要与弟兄姐妹分享
点击右上角“
...
”,分享本文内容
“据称除了主耶稣之外,历史上最多人著书论述的人物,就要数马丁·路德了。”《时代》杂志曾这样评论。马丁·路德的言行带动了宗教改革运动,是次运动被誉为“人类史上意义最重大的革命”。在欧洲,马丁·路德改变了宗教的面貌,更为中世纪的历史划上句号。此外,他奠定了德语书面语的规范,所翻译的圣经也是最多人使用的德语圣经译本。
马丁·路德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能够对欧洲历史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
成为学者
1483年11月,马丁·路德在德国艾斯莱本出生。虽然他爸爸是铜矿工人,但收入也足以让儿子接受高等教育。1501年,马丁·路德入读爱尔福特大学,在大学图书馆里第一次读到圣经。他说:“这本书叫我爱不释手。假如有天能拥有一本,就真是一大幸事了。”
马丁·路德22岁进爱尔福特的奥古斯丁修院,后来入读维滕贝格大学,取得神学博士学位。可是,他认为自己不配得到上帝的恩宠,有时更因为生来有罪而感到沮丧绝望。但研读圣经、祷告、沉思让他清楚看出上帝对罪人有什么看法。他明白上帝的恩惠绝不是人可以赚回来,也不是应得的,是上帝对信靠他的人所表现的分外恩典。(罗马书1:16;3:23,24,28)
马丁·路德怎么知道自己对圣经的理解是正确的呢?早期教会史及新约研究中心的教授库尔特·艾兰写道:“他反复思考,仔细揣摩整本圣经,把自己的理解跟圣经的论点互相比较,结果发现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人得救是凭信心不是靠行为的得救论,一直是马丁·路德的主要神学理论。
为赎罪券义愤填膺
马丁·路德明白了上帝对罪人的看法,使他跟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势成水火。当时,人们普遍相信罪人死后要受刑罚一段时期。可是,据称人如果购买教宗出售的赎罪券,就能缩短这段刑罚期。为美因茨的阿尔贝特大主教推售赎罪券的经理人,如约翰·特策尔等,都生意滔滔,其门如市。结果,不少人把赎罪券视为犯罪免罚的一种保险。
教会兜售赎罪券激起了马丁·路德的义愤。他清楚知道,人根本不可能跟上帝讨价还价。1517年秋天,他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指控教会财政处理不当,教义和信仰也偏离正道。 马丁·路德一心要推行改革,不是要煽动信众跟教会对抗,于是把《九十五条论纲》送交美因茨的阿尔贝特大主教和几个学者。不少历史家就以1517年为宗教改革运动开始的年份。
对教会的罪行摇头叹息的何止马丁·路德一人。早在一百年前,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已谴责教会出售赎罪券。英国的约翰·威克里夫比胡斯更早指出,教会奉行的有些习俗,是不符合圣经的。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和英国的廷德尔都主张改革,他们跟马丁·路德是同时期的学者。多亏谷登堡在德国发明了活字印刷机,马丁·路德的改革声音得以比其他改革家的主张传得更广更远。
1455年,谷登堡的印刷机在美因茨投入生产。16世纪初,德国60个城镇和其他12个欧洲国家已纷纷使用活字印刷机。在此之前,平民百姓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收到最新的消息。也许马丁·路德还没同意,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已被付印和分发出去了。教会应否改革再不是一时一地的问题,而是广受争议的课题。霎时间,马丁·路德在德国声名大噪。
“日月”反击
多个世纪以来,欧洲一直受制于两大集团: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天主教会。世界信义会联合会前会长汉斯·利尔耶说:“皇帝和教宗站在同一阵线,恍如日月,合作无间。”不过,究竟谁是日头,谁是月亮,则难有定论。到公元16世纪初,两大阵营的全盛期已过去。这个时候,一场巨变正在酝酿中,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教宗利奥十世就《九十五条论纲》作出反击,扬言要是马丁·路德执迷不悟,就要把他判以绝罚,逐出教会。马丁·路德当众烧毁教宗的通谕,出版论文细列改革的方案,呼吁封邑各地的人无须理会教宗是否赞同,合力推行教会的改革。 1521年,教宗利奥十世宣布判处马丁·路德以绝罚。马丁·路德不服判决,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审讯。结果,德皇查尔斯五世召马丁·路德到沃尔姆斯帝国议会受审。1521年4月,马丁·路德踏上历时15天的旅程,从维滕贝格到沃尔姆斯去。一路上,他仿佛率领着凯旋行列似的,民众夹道欢呼,显示他极受拥戴。各地的人都来一睹他的风采。
在沃尔姆斯,马丁·路德在皇帝、贵族和教宗的使节面前受审。1415年,胡斯也在康斯坦茨接受类似的审讯,后来被挂在柱上活活烧死。在教会和官员的注视下,马丁·路德坚决表示,除非反对他的人能根据圣经证明他是错的,否则绝不撤回自己的主张。可是,根本没有人能像他一样熟记圣经的经文。沃尔姆斯敕令综述这次审讯的结果,宣布马丁·路德被放逐,他的所有著作顿成禁书。马丁·路德先被教宗逐出教会,现在又被皇帝放逐,性命堪虞。
后来,峰回路转,事态发展出人意表。马丁·路德返回维滕贝格途中,萨克森的弗雷德里克派人假装绑架马丁·路德。这么一来,他的敌人就无法向他施加毒手。后来,马丁·路德被偷偷送到瓦尔特堡,在那里长了胡子,改名换姓,佯称自己是青年贵族约尔格。
九月版圣经
接着十个月,马丁·路德为了逃避皇帝和教宗的搜捕,住在瓦尔特堡。《世界遗产》说,“他在瓦尔特堡度过了一生最富生产力和最具创意的日子”。其间,他的最大成就,莫过于把伊拉斯谟的《希腊语经卷》译成德语。这部译本在1522年9月出版,没有注明译者,简称九月版圣经。这部译本的售价是1.5荷兰盾,相当于当时女佣的一年工资。虽然这部译本售价不低,但销量却大得惊人。仅在一年内,就已重印两次,共6000本。在接着的12年间,重印次数超过69次。
1525年,马丁·路德和前修女卡塔琳娜·冯·博拉结婚。卡塔琳娜持家有道,虽然丈夫慷慨好客,不时高朋满座,她也能应付裕如。马丁·路德家里除了妻子和六个儿女之外,还经常接待许多朋友、学者和逃难的人。 马丁·路德在晚年依然德高望重,来他家作客的学者,都会携带纸、笔,随时把他的名言隽语记录下来。后来这些语录被辑集成书,命名为《席间漫谈》。这本书更曾在德国风行一时,销量仅次于圣经。(关注随手传福音,回复“圣经”二字了解详情)
杰出译者兼多产作家
1534年,马丁·路德完成了《希伯来语经卷》的翻译工作。他精于翻译之道,能保留原文的风格,节奏和谐,且措辞得当,结果翻出来的圣经译本,平民百姓都能看懂。谈到翻译的原则,他写道:“我们应该跟家里的母亲、街上的孩童、市集的平民聊聊天,听听他们是怎么说话的,然后用他们能懂的文字去翻。”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为德语书面语奠下了规范,并为后世普遍采用。
马丁·路德既有翻译的天分,也有写作的才能。据说,在他的写作生涯里,每两周就完成一篇论文。这些论文词锋凌厉,可说笔如其人。岁月看来未能磨掉他的锐气:如果说他早年笔锋犀利,说话尖刻,那他晚年所写的文章,就更是咄咄逼人。据《神学及教会辞典》说,马丁·路德的著作显示他“极具使命感”,可是“满腔怨愤”,也“欠谦卑和爱心”。
农民战争爆发,封邑各地死伤枕藉,血流漂杵。有人问马丁·路德对这次起义有什么看法。农民跟诸侯对抗有理吗?马丁·路德没有为了讨好群众,说些大多数人爱听的话。他认为上帝的仆人应该服从掌权的人。(罗马书13:1)马丁·路德直截了当地主张用武力镇压叛乱。他说:“把叛民都杀掉,要一网打尽。”汉斯·利耶说,马丁·路德本来广受群众支持,这番话却使他“民望尽失”。此外,他晚年撰写的论文,尤其是《犹太人与他们的谎言》一文,对不肯归信基督教的犹太人大肆抨击,因而被一些人定为反犹太主义者。
马丁·路德对后世的影响
马丁·路德、卡尔文和茨温利策动的宗教改革,产生了一个新宗教——基督新教。马丁·路德给基督新教遗下的重要影响,就是他的主要神学理论“因信称义”。德国各封邑若非信奉天主教,就是信奉基督新教。基督新教不断传播开去,教徒遍及斯堪的纳维亚、瑞士、英国和荷兰。今天,世上信奉基督新教的人多得难以胜数。
尽管有些人对于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未必全盘接受,却仍对他十分尊重。1983年,位于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的艾斯莱本、爱尔福特、维滕贝格和瓦尔特堡,大事庆祝了马丁·路德诞辰的500周年纪念。这个当时奉行社会主义的国家确认马丁·路德对德国的历史和文化都有重大的贡献。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一位天主教神学家概述马丁·路德对后世的影响说:“他的影响极其深远,无人能及。”艾兰教授写道:“论述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新书,每年至少有500本出版,而且全都以世上各主要语言印行。”
马丁·路德才思敏捷,记忆惊人,笔走龙蛇,笔耕不辍。只是他为人急躁,从不把别人放在眼内,对那些被他视为伪君子的人更不留余地。1546年2月,马丁·路德弥留之际,朋友问他对自己倡导的主张是否仍旧坚信不疑。他说,“是的”。马丁·路德死了,可是认同他的宗教主张的人却有千千万万。
(转自微信公众号:amanofmen)
考考你:
中国第一个牧师是谁?
获取答案方法:回复数字“150”。
随手传福音微信公众平台,伴随弟兄姐妹随手传福音。
微信号:suishouchuanfuyin
关注指引:
①复制“微信号”,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随手传福音“,即可找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