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互联网热词不断,从2018的“丧”文化,到2019的“南”文化(我太难了),都在反映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焦虑感,而有的职业更是生来就自带焦虑,比如律师。
著名律师张思之老先生曾说,“律师应具有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法学家的素养,政治家的立场,四者统一于科学使命、职业良心与社会正义之中。
不仅“苦其筋骨”,还“劳其心智”,律师这个职业离不开它的这位老朋友,自律。
01时间自律
我们都知道很多律所正在寻求转型,但总的来说,律师事务所仍然分为两大类,一是公司制律所,二是提成制律所。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提成制律所仍然占绝大多数,达95%以上,而公司制律所占比不足5%。
可能在大众的眼里,提成律师就意味着工作自由,时间自由;其实不然,这正好侧面说明了,大部分律师的现状是,不论是市场,还是业务都要靠自己来做。财富不是凭空而降,只有高度自律,才能略有自由。也正是因为这样,对于律师而言,对工作,对时间的自律就格外的重要。
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些天生的劣根性,懒惰、拖拉、借口、推脱等等,一旦成为律师就是在向这些劣根性宣战。对劣根性抵抗得越多,对“不适”的容忍度就越高,也就越自律。
在关于实习律师的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中,其中一位指导律师,名叫柴俊峰,直到三十多岁,才半路出家,走上律师这条路,此前毫无法律基础,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自律。
何况律师这个职业更类似于“匠人”,除了要不断增加知识储备,还要承受繁重的工作本身,以及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当每个人都在关心在意结果,律师就要更加要谨小慎微的专注于事件的过程,以保证最终的结果在一个大概率范围内。
02绪自律
律师总是与法律和违法犯罪牵扯在一起,所以社会上对这个职业总是褒贬不一。
委托人责怪律师没有同理心,不能感同身受;舆论谴责律师不该帮助坏人,纵容犯罪。当然如果是非对错全由委托人的一面之词或者是社会舆论来决定,那么法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就不需要律师了。
所以律师必须要认清职业定位,保持情绪上的自律:
一方面,律师需要与自己的委托人保持距离,保持客观,才能保持对事件的理性处理。过分的同情,过分的共情,都会被个人主观蒙蔽双眼;
另一方面,律师也不能为社会舆论所引导,拒绝被道德绑架,失去专业的判断。
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实习生李浩源就因过度的共情和同情,多次说出了“我认为”“钓鱼解雇”等主观臆断的词汇,在未明确事实,未进行完全的法律分析之前,给委托人过度的期许。这在情理之中,却在法理之外。
律师的情绪自律,实际上就是处理好情理和法理的平衡关系。根据法理对委托人的情况做出法律分析,根据情理,即委托人的真实诉求,来寻找最适合处理方案。
03 品格自律
作为一名律师要承担很多责任,也会接触到很多诱惑。只有严格自律才可以将重担挑在肩,只有严格自律才可以拒绝诱惑,让自己的内心沉静如水。
《精英律师》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名律师为了让自己的委托人得利,不惜私下约见并贿赂对方律师。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也不少,这都是对于律师品格的挑战。
因此,品格自律也是律师的必修课之一。作为一名律师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方式,更需要我们严以律己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政治自觉性。
律师不应只是自觉遵纪守法的榜样,更应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的楷模。律师需要善于运用法律、依靠法律,而不是去依靠“关系”“潜规则”去过度追求财富。
一个依靠法律方式解决问题的律师才是一个合格的律师,一个善于“拉关系”“找门路”的律师也许可以一时赢得信任,但却在影响司法公正的同时,影响自己事业长远发展。
为了追求专业,学习不断更新、完善的新法新规,是自律;为了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将每一个案子研究到细致,是自律;去除偏见,保持情理和法理的平衡,是自律;坚定信念,不为财富折腰,也是自律。
一个经常保持自律和反省的心审视自己的律师,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高度,提高自己的自我修养这样的律师值得所有人尊重。
内容来源:laKingdom法盟 
作者:赖赖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建议你关注一下
律芽
往期阅读

月薪6w+,年入160w,我们都小看法务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评估你的律所求职竞争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