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一次拍卖会中,一对永乐年间的地砖拍出了800000元的价格。也就是一块地砖400000元。
故宫铺了多少这样的地砖呢,80000000块……不用数了,8000多万块。
为什么这么贵?难道是金砖?请开眼:
“皇帝住的宫殿里,地都是用金砖铺的。
如果你有机会潜入故宫,撬开地板,翻开铺地的青砖,你会惊喜地发现,青砖的背面不仅有年号,还有工匠的名字。如果继续挖,你会失望地发现,只有这些青砖,并没有黄金。所谓的金砖铺地,难道是传说?先别急,等我们慢慢道来。真正值钱的东西往往并非黄金。如果你能想到这一点,那就好好看看满地锃亮的青砖吧。
它们比黄金还贵重。地砖从开始制作到最后完成最少要花费2年的时间,基本上精雕细琢,每一件都是艺术品,而商品那是以劳动价值来衡量的,因此贵重很正常。
聊到金砖,还应回顾一下建设北京城的古老的故事。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开始为营建北京城做准备工作时,皇宫里的砖勒令由苏州等五府烧制。生产砖的陆墓御窑位于古城苏州东北的御窑村,御窑村原名余窑村。因余窑村土质优良、做工考究、烧制有方,所产砖特别细腻坚硬,美观大方,“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这种地砖光滑,有冬暖夏凉的功效,夏天走在上面很是凉爽,将水果放在地砖上更是有冰镇的效果,可谓是地砖中的极品,故被永乐皇帝赐封为“御窑”。

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现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内铺墁的都是此砖,在砖的侧面,尚有明永乐、正德、清乾隆、等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
金砖初称京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因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击时有金石之声,断之无孔,且“京”与“金”读音相似,“京”字后逐步演化为“金”字,故称为“金砖”。而其烧制则从选泥、制作砖坯、熏烧、运输、砍磨、铺墁,所需耗费的巨大财力和物力。每个工艺环节都极其讲究,整个过程要长达两年的时间。“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由此而来。
每一块砖从制作开始要经过20多道工序,工艺及其复杂,严苛。比如说,这选土一项,就有选、掘、运、晒、椎、浆、磨、筛等八道工序,如果选土完成那最少需要7个月。
特有的黏土要要最好的,之后要经过过滤,晾干,踩踏等到工序,让黏土变成泥,固定成型后放到阴凉处晾干,每天在特定的时间都要去翻动。
八个月后成坯入窑,用康草、松枝、片柴、课柴等等,各烧制一个多月,凡一百三十日窨水出窑。期间包括火候等各个环节都是要求相当严格。大小二十几道工序,还要与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相吻合,一道工序不到位,就可能前功尽弃。
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仅仅是个开始,为皇家烧砖可是严上加严,验收的时候,检验更加严格,破残的,偏色的,有杂音的,都过不了关,如果验收合格,也就是取得了装船的资格而已,窑户们还要跟随船队一路北上,一路上验收合格,才能到北京完成任务。如此一来烧制地砖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对出窑之后的地砖也有严苛的筛选工序,如果一窑砖花两年烧制完成,其中不合格的超过6块,那么对不起,全部不合格,重新烧制。这简直就是巨额的浪费,这也因此,送往京城的每一块砖,那都是极品。
出窑检验合格后,还要用桐油浸泡,直到砖表面呈现光泽,才算最后制成。金砖运到北京后官府还派官员逐块检验,每块都要精心检查,方可进贡。非常遗憾的是,这些用太湖泥经过细致工序烧制的砖已成了神话。这种复杂的工序和昂贵的价格,只有皇家才用得起。
数百年来,皇帝的秘密被密封在这座巨大的宫殿里。专家们发现,太和殿的瓷砖在摆放时都已破损。在清理过程中,他们发现不仅只有一块地砖,他们开始清理。经过一系列的清理,他们最终发现太和殿的瓷砖多达15层。起初,人们认为建筑工匠想故意掩埋地砖。后来,人们发现它被拒绝了。每层最初的布置是不同的、复杂的和复杂的。当时,专家们意识到,朱棣在施工过程中故意用这种方式设置地砖。那么肯被这样建立是有原因的。
古代皇帝最重要的一天是他们登上王位并在太和殿举行婚礼,包括在这里举行的一些重要的授予王储和女王的仪式。这些重要的仪式非常生动、忠诚和奸诈。那时,每个人都有。虽然警卫戒备森严,但刺客很难进来,但精明的刺客也不可能进来,所以朱棣考虑从地面铺设15层瓷砖,以防有人挖隧道暗杀他们。
我不得不说明成祖朱棣有安全感和谨慎的性格。自古以来,国王就离不开“恶毒”这个词。朱棣也不例外。紫禁城建成后,守卫们为了阻止其他人知道里面的秘密,确保他们在皇宫中稳固的位置。他们 竟然将参与的工匠全部毒哑了。还将部分工匠杀害了。这些工匠的鲜血浸透了故宫的地砖上,还有许多无辜的人也惨死在其中。

《天涯连线》往期热帖 
深度阅读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天涯连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