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巴蒂晚上好,大人来辽~
虽然#微博星光大赏#已经结束好几天了,但是女明星之间的比美battle可以说是一波又一波,不曾停歇。
不仅要比同一件衣服谁穿更上更美,更有气质:还要比谁的皮肤好,能直面死亡打光。
甚至连前胸后背的痘痘都不放过。
迪丽热巴就被网友发现胸前有几颗痘痘,高糊图片也盖不住的那种。
几颗痘痘能说明什么呢?迪丽热巴小姐姐依然是盛世美颜不可挡啊。
不过大人发现在微商和美容院里居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痘痘生长的部位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疾病?
左脸长痘是肝不好,眉心长痘是心脏不好,背后长痘则是肺火过旺?鼻翼长痘卵巢有问题,纵欲过度?
甚至各个美容院里都会挂着这样一张“面部反射分区图”,并且用这个图作为你身体内脏有问题的证据。
如果你脸颊长了几颗痘痘,就会被美容院小姐姐说成是肝脏不好,肝气郁结,最好做个精油开背疏通一下经络
如果是嘴角长了痘,就会说你卵巢有热毒,最好再来个卵巢保养
今天大人将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来讲讲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有没有必要因为脸上长了几颗痘痘就去做价格高昂的各种排毒呢?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对脸上的痘痘看法很简单,就是痤疮。
痤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关于痤疮的机制我们讲了很多次了,这里再简单总结下。
皮脂腺是负责分泌油脂的,油脂分泌多了,细菌就在皮脂腺或者附近的毛囊定居了,把油脂当做自己的食物,安营扎寨,子子孙孙,不亦乐乎。
免疫系统不干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免疫系统攻击皮脂腺的细菌,皮脂腺和毛囊就出现炎症,这就是痤疮,
你问我为啥痤疮总爱长在脸上?
很简单,因为面部的皮脂腺分布更丰富,出油更多,细菌喜欢这种油脂的味道,源源不断分泌油脂的皮脂腺好似一个自动喂食机:哪里油多去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自动喂食机。
按照现代医学的理论,面部长痘和身体内脏出现的问题是完全没有联系的,所以脸上长几颗痘不用太介意,如果严重可以选择三甲医院皮肤科就诊。
中医理论
没错,如果你对美容院小姐姐“左脸长痘是肝脏有毒”的理论提出质疑,她就会拿出这张流传已久的“面部反射分区图”,告诉你这是五千年经典中医理论的精髓,不容置疑。
但事实是这样吗?
中医理论里到底有没有“左脸长痘是肝火,右脸长痘是肺火”的论述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张大小美容院必备的“面部反射分区图”到底出自哪里?
面部反射分区图
第一版《头面部反射区挂图》,是在198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并通过的《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结合古代透刺穴位方法的原则制定,作者王国顺。
2004年还有一版《面部反射区挂图》,北京科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敬德,他还出版过《足部反射区挂图》。
这两幅图其实是两本书,结合古代透刺穴位方法的原则制定,不仅记载了面部反射区的位置,也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面部反射图的点位来进行针灸按摩,更有手法及针灸深浅等详细记载。
所以我们要清楚,这两幅图不是让美容院小姐姐通过长痘位置来推测身体健康的,是给专业中医针灸提供指导的,同时这个反射图方便记忆,有助于直观理解各个穴位和分区。
那么这两幅图又是哪来的呢?难道是张德敬和王国顺两位作者才华冠绝,医人无数,自己总结出来的?
No,这两版图其实都是前人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灵枢.五色》。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
《皇帝内经.灵枢.五色》首次阐述了关于人的五官和身体内脏健康的关系理论,一直被医家奉为经典,沿用至今。
所以《黄帝内经》里有讲过脸上长痘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吗?
没有,《黄帝内经.灵枢.五色》虽然详细阐述了人体内部变化和面部颜色改变的关系,但完全没有说到这些和面部痤疮有关系
为什么大人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五色》。
五色,即面部的五种颜色与脏腑疾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望诊篇的精华,五色篇是黄帝和黄帝的学生雷公(不是雷公电母的雷公奥)的对话。
学生雷公问老师黄帝,怎么才从人的面部去观察人身体内部的疾病呢?
老师就给学生详细的讲解了一下:“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熏于面…”
啥意思呢?
这里是说:人体的经络通过一系列复杂活动,最后交汇于面部,面部是人身各部气血汇聚的地方,同时面部气血丰富,皮肤薄嫩,故反映体内疾病也最为灵敏,所以人体有病时往往在头面部有所反应。
接下来黄帝不仅讲解了青黑黄白赤”五种颜色反映在面部的意义,还讲了五官大小、高低深浅、光泽明暗等一系列指标,用以综合判断人体内部的变化。
洋洋洒洒几千字,仅有一段提到了黄赤为风”以及“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
这两句话的意思大约是:
黄色和红色代表“风”(中医里的是风邪、风热、风寒等含义,和我们理解的不是一个风)。
皮肤局部又黄又软摸上去像膏油,就是化脓了,皮肤局部红的厉害可能是血瘀,更严重的还会痉挛疼痛。
从译文的意思里我们可以get到这里的“疮”完全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痘痘,而是大面积的化脓,又红又肿甚至可以导致局部皮肤肌肉痉挛疼痛。
另外这段文字是黄帝用来给学生解释什么是“黄赤”的,上下文没有任何描述提到是在面部。
《黄帝内经》强调综合诊断
最重要的是黄帝说:
“外内皆在焉,切其脉口。
“审察泽夭,谓之良工。”
“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
黄帝说这么多的意思就是:
疾病在人体的表里内外都可以发生,对疾病进退的推断,不但要运用色诊,还要理解人体的阴阳,懂得结合皮肤的光泽和晦暗,懂得五官结构的高低起伏,并且一定要要结合脉诊,
黄帝认为:只有专心致志地综合分析研究,才能知道新病、旧病、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不是简简单单看个颜色就能搞定的。
所以,就连中医大牛黄帝都需要结合把脉、舌诊和对人体的综合分析才能了解人体的内部,如果不能做到认真分析,连正常和异常都很难分清楚。
美容院小姐姐从未接受过系统的中医教育,怎么能仅凭肉眼,不把脉也不望闻问切,就说你有肝火有肺火,难道是比黄帝还厉害?
总结
1.人体面部分区图根部不是用来看痘痘的,而是给专业中医做针灸按摩等参考的。
2.《黄帝内经》从未提到过面部某个位置的痤疮代表什么,并且黄帝多次强调“色诊”一定要综合分析,细致分析,要结合脉诊。
3.《黄帝内经》里关于“黄赤”和“脓”的描述不在面部,和我们理解的痤疮不是一个东西。
如果你相信中医,认可中医理论,想通过中医改善自己的痤疮,或者担心自己的内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应该去正规中医院挂个号,让正经医生给你号号脉。
而不是听一个连“四诊八纲”都不知道是啥的人瞎忽悠。
如果你相信西医,那就更不用担心了,痘痘的位置只是细菌偏爱皮脂腺的选择,和内脏又有什么关系呢。
给靠谱的大人点个“在看”,分享给曾被忽悠过的小姐妹们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