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新闻线索,可以拨打045182898289,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给我们留言或直接发送您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也欢迎您加入“夜航拍客”大家庭,微信搜索 yehangpaike 加“新闻夜航”为好友,为我们提供优质的视频素材!
全文共1837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30秒
在大连庄河一家民营医院的康复科,长期负责陪护、照料脑梗患者刘同军的是同龄人于海信,而两人是儿女亲家关系。这种组合除了两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情分,也是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结合后,在赡养压力面前权衡后的选择。
一个“奇特”的组合
在大连庄河一家民营医院的康复科,患者刘同军与陪护于海信的组合,和其他患者与家属的关系比起来显得有些“奇特”,因为他们是儿女亲家关系。
刘同军有一个独生女,于海信有一个独生子,6年前他们结为亲家。两个家庭都是城镇居民,刘同军在单位上班,于海信拥有一台出租车,双方都是年富力强的年纪,收入在当地说起来也不错,对儿女组建的小家庭有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2017年情况有了大变化。当年12月,尚不足50岁的刘同军突发脑梗,而且比较严重——四肢失去知觉,外表看起来就像植物人。 
一个权衡后的决定
在入院治疗后,必然面对着陪护的问题,此时一个明显的困难就摆在了眼前——刘同军是单身,没有配偶可以陪在身边;父母健在但是年纪已高;独生女年轻且刚有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顾;女婿上班长期请假就断了收入——在现状面前,于海信经过权衡作出一个选择——由自己帮助儿子和儿媳来照顾刘同军。
之后,他将出租车承包了出去,开始全心全意陪护和照顾亲家,从此两个年龄相仿的人朝夕相处。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医院的工作人员是见证他们最多的人,对于于海信的付出也都看在眼里——每天不但要一口一口喂刘同军吃四五遍饭,也需要不断为他翻身按摩以防感染褥疮,还要在病重卧床期间端屎端尿。在医院的每天晚上,于海信就睡在临时租来的小折叠床上,和衣而眠时刻准备起床成了常态。
一段感人的岁月
50多岁的年纪,长期照顾一个病人,这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上在做出决定之前,于海信已经有所预料只是认识并不像现在这么深刻。
经过于海信的精心照顾,刘同军的病情有明显好转,然而到了2018年6月,他的病情出现反复,于海信“又从头重新照顾了一遍”。
如果说生活上的琐碎带来的辛苦可以忽略,那么精神上的孤寂和压力才是更明显的。在照顾亲家之前,于海信开出租车,每天和人打交道也有一帮同行朋友,而自从照顾亲家开始,住院时在院陪护,出院后回家照顾,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他都被绑住了,而且每天都面对一个人还是一个无法交流的人,这种变化和转换太大。
另外,虽然没有人给他压力,但是于海信总是担心自己照顾不好,比如脑梗患者在饮食方面存在吞咽障碍,有时被噎到,于海信总会被吓得直冒汗。
一个现实的选择
然而,于海信并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在他朴素的理解中,只要能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自己牺牲一些,这是值得的。
于海信说,作为独生子女家庭,亲家患病后,责任就落在了儿子和儿媳的肩上,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很大,工作上正是爬坡的时候,家庭上还有孩子要生育和养育,很难兼顾到,即使能兼顾也很有可能两头都做不好。像亲家的病情又非一朝一夕,让年轻人辞职在家全心全意的照顾也不现实。而如果请护工的话,按照目前护工的市场价格,亲家个人的收入并不足以支付,如果由孩子们来填补,难免又影响小家庭的生活质量。
“由我来照顾,解决孩子们的后顾之忧,是值得的。”这是于海信的想法。
一件引人深思的事
如今,刘同军患病已有两年多时间,在于海信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他已经从卧床不起恢复到可以被搀扶着走动。虽然刘同军存在语言障碍无法表达,但是他心里很明白,对这个亲家的依赖和感激也溢于言表。
“能恢复到这种程度,多亏了这个亲家的照顾。”每当听到这样的肯定,于海信心里也很有成就感。
对于照顾亲家一事,了解情况的人有的被感动,有的说于海信傻,有的也由此感慨双独家庭在赡养方面存在的压力。
于海信说,自己的初衷很简单,只是想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而自己年龄尚可,能够去承担,各方面的条件也都允许,“对个人家庭有益,对社会并没有(借鉴)意义”。
至于今后,于海信觉得未来日子还长,也存在各种变化,自己无法承诺什么,只会尽力去维持,让小家庭和大家庭都能够和谐。
小编有话说
太不容易了,
满满的感动!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重点推荐
来源:半岛晨报(ID:bandaochenbaowx)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新闻夜航》热线:0451-82898289
商务合作:18646368811
责   编:张   铭
审   核:刘   兵
   制:李健宏
总监制:邢   喆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