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中国家长偏爱英国精英教育
这几年寒暑假,中国家长开始热衷于把孩子送到国外参加夏令营,而英国异常火爆。伦敦、剑桥、牛津、爱丁堡等地被中国少儿军团占领。
这些家长们可不是循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去的,他们的目的非常直接,为了大英博物馆,为了世界级名校牛津、剑桥,为了让孩子见习英文口语,为了感受不一样的精英教育,为了孩子能够见识更大的世面……
8万块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可并不是危言耸听。这种夏令营,三五万一个人还是不包机票的,如果一家三口同去,可是十几万的费用,掰着手指头算算,那可是多少人半年多的工资。
难怪有句话说得好,从中产到破产,只有一个夏令营的距离。
米粒妈最近一直追看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第四集,刚好聚焦到了英国教育上。
这几年接触英国教育的中国孩子,越来越小龄化,很多家庭趁暑假飞到英国,他们对那里的教育充满期待。
四五岁的孩子,在英国的幼儿园里学习、玩耍,去世界最大的玩具店买玩具。
纪录片采访了几个中国家长。
谈到为什么选择带孩子去英国体验,她们纷纷表示,喜欢英国的氛围;喜欢那种绅士文化,包括着装,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英国人的礼仪礼节;以及,呃……英国人的口音。
体验不同国家的教育,这无可厚非,可英国的精英教育,难道就只停留在礼仪礼节、着装和口音上吗?
精英教育:外表绅士,内心有力量
  • 体育运动
在英国,尤其是英国的私立学校里,体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课程。
在伦敦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公学,冬天里,女孩们穿着短裙6点多就起床,参加学校7:30的俱乐部。在零度的气温下,大人都觉得冷,孩子们光着腿,穿着运动短裙热身,运动,然后8:15直接去上课。
在外人眼中,英国的精英教育可能更注重外在的礼仪,比如谈吐、服饰等等,但体育带来的精神面貌,是更加内在的礼仪。比如,运动教会孩子们规则意识,团队精神,以及忠诚度。
很多家长把体育想得太高大上了,其实运动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就是一种玩,没有孩子不会玩。运动场上那些飞奔的板球少年,很少有人未来把打板球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但不妨碍他们在小学、中学一直玩这项运动。他们非常享受运动的过程。
大家还记得华天吗?中英混血,18岁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马术项目。他出生在贵族家庭,成长于伊顿公学,从事人们眼中的“贵族运动”。
马术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还是一种彰显财富和阶级的运动。
正像华天所说,中国的一些富裕阶层会安排孩子,周一学钢琴,周二学高尔夫,周四由司机接去马场学习马术。孩子直接骑到马工牵过来的马身上,颠簸地骑上半小时,非常不舒服不自在。在华天看来,这样的经历,其实让孩子错过了学习骑马的意义。
因为真正的马术,身体运动只是一部分,更大程度上,应该是人与马匹的关系。对于真正热爱马术的人来说,可以不比赛,但不能不骑马。
真正的贵族教育、精英教育,不在于形式有多“贵”,而在于真正实践体育的精神内核:坚韧不拔、干预对抗、团结协作、永不服输!
  • 文学艺术
除了体育运动,像戏剧、艺术、文学这样的科目在英国的私立学校也非常受重视。它们可能并不是正式教学中的一部分,但像体育一样,一直贯穿学习生涯,在午休、上学前、放学后,各种课余时间,孩子们都会接受这种精英教育。
在戏剧课上,孩子们站在真正的舞台上,有雾气、灯光、音乐,他们感知自己的身体,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眼神交流。只有真正的自信,才能把握自己的身体,才能游刃有余地去表演。
在艺术课上,孩子们被鼓励打破舒适区,去学习新东西,连老师也要和他们一起打破常规,共同成长。如果某个学生提出,他对什么感兴趣,甚至可以为他单独成立一个俱乐部,学校会提供一切支持。
在文学课上,孩子们学习诗歌,无需背诵,但要去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怀和时代背景,这样才能与诗歌有更多的连接感。
  • 培养自信
无论体育运动,还是戏剧、艺术,都是让孩子们增强自信的一种方式。
在伊顿公学,每个学生都必须有一份报纸,学费中包含了订报的费用,每个人要自己选择这一年要看的报纸。比如《泰晤士报》。吃早餐时要安静地阅读,你会了解时事,会知道如何与其他同学讨论问题。
我想起在美国读书时,商学院的所有同学也要每天读报纸,作为一个穷学生,我就读《金融时报》,因为只有这份报纸是免费的,哈哈~
听米粒爸讲,在美国读私立高中时,有一个他特别佩服的同学,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读《华尔街日报》,雷打不动。这样的坚持让他对政治、经济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后来他去了华尔街工作,而且做到了非常高的职位。
有一年我们去美国,米粒爸专门约了这个同学见面,据说他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清晨早起看新闻的习惯。
这些方法看似不经意,但真的能提升人的自信心,当你感受到与这个社会的连接时,你就是有力量的。
精英教育的内核是推动社会的力量
英国的精英教育,如今早已经拓宽了它的含义,他们不是要培养一些穿着燕尾服,彬彬有礼地走在街上,用标准的伦敦音打招呼的绅士
精英教育是一股推动社会改变的力量。这些人必须有能力,也有意向去改变社会,而不是只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威斯敏斯特公学的校长,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小的时候由于经济条件差,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最终他靠自己的努力去了剑桥大学。
14岁时,他的校长告诉他,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愧,你未来的人生也没有任何上限。最重要的是要做你自己。当你的人生已经改变时,紧跟而来的,就是回馈社会的责任。
这位校长也希望他的学生们,拥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热情。所以他们的孩子一直被鼓励全面参与社会。
在德威中学,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为残疾人提供出行设施。他们每个月都会做一次关于慈善的活动,孩子们开动脑筋,为帮助他人献计献策,最重要的是,他们从小就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和推动社会的意识。
孩子们还会去难民营的学校,帮助他们组织体育日活动。
所以真正的精英教育,是要让孩子时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德威中学,孩子们甚至会参与到招聘老师的环节里,校长说,希望他们看到一间学校是如何运作的,让孩子们参与学校的一切事务。
在英国,阶级固化严重,精英阶层的家庭可以担负起高昂的费用,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然后,这些孩子们去牛津、剑桥,毕业后再进入到国家的决策层,如此的循环往复,穷人很难有出头之日。
好在已经有一些学校,秉持着开放的态度,以奖学金的形式吸引各个阶层的优秀学生。
那么英国的精英阶层为此会感到压力吗?英国全国大概有800人拥有世袭贵族头衔,目前有92位仍然拥有上议院席位。第十二位男爵卢卡斯就是其中之一。
当问到什么是“贵族”时,他说,那大多是关于服务。知道你自己有多幸运,知道你有其他人没有的,所以你要服务于人民,为国家做贡献。
记得几年前在《奇葩说》第一季的预选赛上,高晓松曾经“炮轰”一个清华学霸愧对清华教育。
起因是这个学霸在清华大学待了十年,法律学学士、金融学硕士、新闻传播学博士,这其中的名头随便一样拎起来都虐普通人几百遍,却在这个辩论舞台上问老师自己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高晓松说:一个大名校是干什么的?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不是用来找工作的。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问我们你该找个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高晓松的这番话掷地有声。的确,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是自己拥有多少财富,不是自己爬到了多高的位置,而是永远胸怀天下,服务他人,推动社会。
在哈佛大学里,有一扇为纪念1890年毕业生Samuel Dexter而建的门,内外门楣上的铭文100多年来为哈佛学子所遵从。
门外刻着“Enter to Grow in Wisdom”,门内刻着“Depart to Serve Better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
“走进此门以增长智慧;离开此门以服务国家和人民。”
先强大自己,再改变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最近气温说变就变,尤其一早一晚真有些凉。是时候给孩子预备秋衣裤了,要不然姥姥奶奶们可要下手了!
这周开团的儿童秋衣裤套装,米粒妈全程参与了设计和制作,国家一等品全指标A类,手感超棒!还和JNBY、Mitti等大牌是同工厂。2-14岁孩子都能穿,两套还能再减10元
作为多年的童书推广人,小牛顿的书我推荐过不少。这次的成语故事书是小牛顿人文馆压轴巨献,大陆首次全套引进,三度获台湾金鼎奖
14册书全彩手绘,包括科学、物理、化学、天文等相关的共470个成语。
这个穿什么都尴尬的季节,一件西装配牛仔裤/裙子/长裤,绝不会出错。这次的经典西装还是海清同款设计,宝姿、凯特王妃挚爱品牌同工厂。这周还有EMS减腹带韩国制造黄金面霜韩国制造微针眼霜南非制造芦荟胶快去阅读原文”看看吧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点击可关注),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学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