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 这几天看了讲时间管理的书,深感“时间管理”不单孩子用得上,当我们做了父母,被小生命打乱了原来所有的生活节奏,感到手忙脚乱时,时间管理更堪称续命。 
一个女人当了妈≈一只闹钟成了精
蛋蛋上小学已经一个月了。上小学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感觉时间一下子不够用了。
作业怎么按时完成,不用反复催?
晚上如何按时睡觉,保证睡眠量?
起床上学怎么能不拖拉不磨叽?
这些问题,又给老母亲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篇是时间管理要点的小结,希望给需要的朋友一点启发。
要点1:建立起时间概念
孩子的“时间管理”,第一步是帮助他建立时间概念:
A 可以通过时钟、闹钟、秒表、沙漏,来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时间。
我们不妨试试常常请孩子帮忙:“宝贝,帮妈妈看看现在几点钟啦?”
B 在孩子房间,可以放个时钟,让他在做事情过程中能看到时间。
C 带他观察自然中、生活中和时间有关事物、事件。比如太阳的位置、光线的强弱、月亮的位置、爸爸上下班时间等,建立起对时间的直观感受。
还可以一起读一些讲时间的绘本,比如《时钟的书》(适合学龄前)和《时间的奥秘》(适合小学以上的)。
《时间的奥秘》
要点2: 深入感知时间
我们可以玩估算时间的游戏,帮助孩子把直观的事情抽象的时间联系在一起。
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猜时间,看谁猜得更接近。
A 猜猜从家走到肯德基需要多久?
B 猜猜,咱们点的外卖多久能到?
C 估计一下跑完这一圈,要多久?
事情开始时,设好计时器;结束时,查看总共耗时和猜测的相差多少。慢慢地,孩子对时间的观念会越来越强
要点3: 把一天作息直观化
规律作息能帮孩子有效提高时间利用率。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自己的生活,几点钟起床的?白天做了哪些事情,大概花了多久?几点钟睡觉的?不单观察孩子自己的,还可以让孩子观察大人的。
为了减少催促,我跟蛋蛋做了放学后的日程表,用时间轴来做规划,忘记的时候,看看就想起来了。
要点4: 把时间分块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漫无目地刷刷微博微信,猛然发现,啥也没干已经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写这些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9月份只剩最后一个礼拜了!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不做有意识的划分,就会悄悄地流逝。
所以把时间分块很重要,就是:计划好好几点到几点,专门做什么。比如说7:00~8:00,就专心看书或者某一件事。
这就像孩子涂色,如果先把边框仔细地描好,中间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涂了,如果没描边,涂的时候就很容易越界、杂乱。
划分时间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会提高时间利用率。考虑到蛋蛋的注意力不会很长,像上一条里提到的日程表,就是按半小时来划分的。
在开始行动前,也可以跟孩子约好时间段,比如下楼玩是7点到8点,在这个时间快要截止之前,可以再重复提醒一下。
比如,做作业固定好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内,减少其他事情干扰。时间段不要太长,避免后期过多的低效时间。
要点5: 列清单,做计划
事情太多了,把事情列成清单就比较清晰了,类似于我们手机里的日程提醒。
什么事是“想做的”,什么是“必须要做的”,可以区分开。我跟蛋蛋一起讨论他有哪些事情想做,没想到他越说越多,美得仿佛这些事情挨个都做了个遍。
要点6: 把事情分轻重缓急
用四象限法来区分我们想做和要做的事情,可以分为4类:
A 很重要很紧急  B 很重要不紧急
C 不重要但紧急  D 不重要不紧急
我问蛋蛋什么事情不重要但紧急,结果你猜他说什么?他说是拉粑粑
 不过貌似挺道理。
我们可以用便笺纸,把不同的事情按照重要性,排一下优先级、先后顺序,以便更合理的规划。慢慢让孩子意识到:应该重点关注重要的事情,在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上少花时间。
我们其实挺喜欢先做喜欢的事情,导致一些不喜欢却重要的事情越拖越晚,最后变得很紧急,所以学习取舍和规划很重要。
要点7: 有张有弛
效率比绝对时间重要,高效半小时可能比神游两小时干的事情更多。
列出要做的事情后,我让蛋蛋估算了一下每件事情的时间,然后倒推出按时完成后剩下的自由活动时间。 
比如,晚上9点要睡觉,那么8点半就要刷牙洗澡,8点就要完成作业,如果作业需要半小时,那么下楼玩就得7点半回家。 
再比如,每天4点半到家,到晚上9点睡觉,如果必须要做的事情花2.5小时,那剩下2小时可以自由活动。如果拖拉,必须要做的事花了3小时,那活动时间就少了半小时。
所以。他慢慢明白,假如保证高效,额外的时间就自己“赚”到的,这样才有了动力主动不拖拉不墨迹。
结语
一点小小的实践,每天时间不够用的朋友们不妨试今天说到的这7个要点。
要点1:建立起时间概念
要点2: 深入感知时间
要点3: 把一天作息直观化
要点4: 把时间分块
要点5: 列清单,做计划
要点6: 把事情分轻重缓急
要点7: 有张有弛
最后分享一段“鸡汤”,一起和时间赛跑吧!
在看,给点鼓励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